摘要:近年来,建筑工程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为了实现对施工现场当中各个责任主体行为的规范,企业都会推行合同管理制度。合同具有较强的法律效益,如果合同管理上出现了纰漏,会对企业的施工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工程施工现场所涉及到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合同的内容也比较复杂,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风险。这些风险有的是主观因素造成的,也有的是客观条件下所产生的,为了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做好对合同的综合管理,企业需要建立起全过程管理机制,做好对各个环节的共同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合同管理;风险控制
1. 施工现场合同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
1.1主观性风险
在对工程合同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主观性风险主要指的是人为主观问题所引发的风险,在对这些风险进行控制的时候也要将人为干预作为主要途径。人为因素在主观性风险的发生、干预以及控制的整个过程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这些风险主要是由于发包人的失误或者业主行为而造成的,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发包人没有按照约定来开展工作、合同当中的业主并不是真实的业主。与此同时,一些施工单位对各项合同条款所具备的法律效益并不了解,对各类管理问题没有进行有效总结和规范分类,也没有对合同管理工作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签署和修订合同的时候,双方并没有按照相关要求来进行,合同内容当中缺乏对双方权责的分配规定,这导致该合同签署流于形式。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权责不清晰、无法有效问责的情况,甚至会给某一方工作的开展造成不良的影响或者带来损失。
1.2客观性风险
客观风险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变化所引起的风险,因此这类风险的控制难度比较大,很难通过人为干预的方式来实现精准控制。其中比较常见的客观性风险就是市场中施工材料价格出现波动、工程施工的政策调整或者制度更改,这都会增加合同管理的难度、提高合同风险。这些问题不仅是不可调控的,还具有不可预知性,因此很难进行提前防控。与主观性风险相比,这些风险造成的后果通常也更为严重,可能会使施工企业面临较大的经济损失。在对这类风险进行防控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手段,而实际上,很多企业所使用的防控手段比较单一和落后,还有的单位对这些风险采取随遇而安的态度,甚至持有消极的心态,这导致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2. 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2.1合同管理是现场管理的重点
合同当中包含了现场施工的多种要素,实现了对各个岗位工作人员行为的控制和规范,对现场管理效果的提升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工程施工之前,承包商与发包商会通过书面合同的方式达成合作的协议,双方会按照合同当中的具体规定来开展各自的工作、承担应有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做好对合同编制、修订、签署以及履行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才能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方位管理,做到对成本的控制、对工期的把控以及对人员的管理。
2.2可以实现对多种施工行为的规范
在合同的条例当中,对双方的权利、责任以及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它以法律的方式实现了对双方行为的约束,这可以使双方树立起一定的责任意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以合同的内容作为依据和规范。与此同时,通过对合同的有效管理还可以为各项纠纷的解决提供依据。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包方没有按照要求来履行义务,承包商就可以将合同作为依据来维护自身的权益,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要求发包商按照规定承担其行为所带来的损失。除此之外,合同管理还可以实现对整个施工环境的优化,在市场交易当中建立起良好的合作秩序。
3. 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的路径
3.1在投标和取得合同阶段的风险防控
投标过程是建立合作关系的首要环节,同时也是取得合同的基础。在这个环节当中,施工企业需要广泛搜集发包商的行为、了解其在经营和管理当中的情况,以此来作为合同编写的依据,为合同签署工作的顺利开展搭桥铺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筑单位首先要对施工图进行全面了解和综合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对业主的资信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业主在过去合同签订的具体情况,同时还要确认该工程在规划和建设过程当中手续齐全。其次,还要做到对招标文件的正确理解,尤其是要对其中的责任条款进行详细分析,这样可以确保在施工现场当中各项责任和义务都能够被落实。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对“投标人须知”这一部分进行详细分析。再次,还需要结合施工图纸到施工现场当中进行实地考察,尤其是要对工程量进行复核。最后,在完成上述工作之后,还需要双方通过协商的方式对各个施工项目的单价进行设定,同时确定各项技术措施的费用,这样可以选择最适合的投标策略,为合同签订之后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2在谈判和合同签约阶段的风险防控
施工企业在投标成功之后,就获得了签署合同的资格,在合同正式签署之前,企业还需要通过谈判和协商的方式敲定合同的具体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正确认识这一环节的重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做好对施工现场的有效审查,同时合同中的文本内容进行详细核对,确保其与实际施工现场的情况保持一致。在这个基础上,施工企业还需要做好对合同风险的分析工作,并提前做好风险的预防。与此同时,在这个阶段,承包单位可以聘请专门的机构来进行合同管理工作,由该机构对合同的全部内容进行审阅和研究,确保合同的内容与发包商的要求没有出入。在合同谈判和签约的整个过程当中,都要做好监督工作,在出现风险的时候第一时间进行防控。尤其是在谈判的阶段,企业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选择经验丰富的谈判人员,这样可以使谈判的结果达到理想化的效果,不仅可以避免业主对承包商过度约束情况的出现,还可以明确双方对各项问题的处理方式。在合同当中将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标示出来,并做好双方权责的平衡。对于其中的特殊条款,可以通过双方商讨的方式来确定,提高合同的可实践性。
3.3在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防控
合同履行过程就是双方实现各自权利与义务的过程。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施工的时间通常比较长,在施工现场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面临复杂的内容,因此合同履行也具有系统化的特点,需要做好多项因素的协调,还要有效减少合同内容变更以及合同关系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在这个阶段,施工企业处于主动的地位,承包商会受到来自发包商在工期、质量等方面施加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工单位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好对施工过程中重要信息的记录和搜集,如果出现权利和义务变化情况的话,可以从中整理出与合同索赔相关的资料和证据,这可以为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使承包商根据合同的规定实现自身的权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资金数量巨大,只有做好对合同的有效管理才能使施工现场各项管理工作都顺利开展,确保合同双方都获得预期的效益。但是在管理活动当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着各种主观和客观风险,为了实现对这些风险的防控,企业需要坚持全过程和动态化的合同管理原则,在投标取得合同的阶段要做好调查和分析工作,选择最佳的投标策略;在合同谈判和签约的阶段要做好对合同本文进行规范化审查,提高文本的质量;在合同履行的阶段则需要实现对各项因素的有效控制,保障自身的权利。
参考文献:
[1]卢志瑜,卜继斌,周春,张启超,黄文峰,温喜廉.基于区块链的建筑工程合同存证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工程质量,2020,38(03):37-40.
[2]孙杰,何佰洲,黄金芳,赵雪凌.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1条规定——兼议建筑工程“阴阳合同”[J].建筑经济,2019(09):53-55.
[3]叶莲,莫宗艳,周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审理中存在的诸问题——兼评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不足[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03):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