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月7期   作者:胡杨 吴鹏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越来越来的钢筋水泥建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越来越来的钢筋水泥建筑物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面对城市化建设的需求,建筑工程的高度不断在突破,由于建筑物高度越高,所需要承受的力度更大,采用的钢筋水泥混凝土就容易出现结构裂缝、结构渗漏、结构不规则下沉等问题。然而,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处理上述出现的问题,改善建筑物的质量问题,进一步提高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本文将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优势,并且进一步分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望能给建筑人员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引言
        房屋建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随着功能的不断提升,其整体结构也产生了变化,以结构设计的创新,满足不同的功能需要,良好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定,有效解决地基差异沉降的根本问题,为了全面保证建筑整体性,进行建设时,需要预留主楼与裙楼沉降后浇带,后期施工才能保证整体性。传统的后浇带是封闭式施工,整体技术难度大,施工麻烦,施工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了建筑的品质,比如说,施工工艺不合理、后浇带封闭时间限制、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处理不当、界面剂要求不规范等,严重影响了施工的质量,传统的施工方法主要是根据当时的工艺形成的,随着技术进步与创新,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用于施工中,提高了施工的品质,所以说,新时期,全面提升后浇带技术,优化流程非常重要,通过技术合理改进,解决施工难题,避免安全事故。
        1施工技术的主要作用
        1.1缓解建筑物的沉降差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建筑工程各个连接处的解决方法受到了非常大的关注,主要因为在建筑的过程中,地基以及重力等原因而发生差异性沉降的情况。后浇带施工技术,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其主要是将建筑分为两部分,在施工时将高层建筑和裙房结构分开施工,这样当房屋建筑的主体结束后其建筑的沉降也逐渐稳定了,在这种情况下,再对施工缝进行浇筑就会使得建筑的稳定性得到提升,因为这种做法能够促使高层与底层的链接更加紧密,有效的降低了建筑沉降的概率,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沉降差异在建筑沉降的范围之内,提升建筑的质量。
        1.2减少温度收缩影响
        建筑结构主体中的混凝土构件会因为外界温度变化而产生热胀冷缩的现象,尤其在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这个问题尤为剧烈。混凝土构件热胀冷缩这一现象往往会持续30-60d,在此期间温度的变化会对其造成持续的温度应力,一旦外界温度产生剧烈的变化而导致温度应力超出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极限,就会导致混凝土构件无法承受拉力或压力而出现裂缝问题,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而后浇带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应对温度应力这一问题,通过后浇带可以为混凝土构件的膨胀收缩预留一定的范围,经过一定的缓冲之后,温度应力对混凝土构件的影响会很大幅度的降低。
        2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使用的质量控制要点
        2.1增强对于施工人员操作和管理的控制力度
        高层建筑工程通过对于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使用,能够显著增强后浇带施工质量,如此需要增强对于施工人员的管理力度,特别是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开展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增强对于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之后对于后浇带施工比较容易威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步骤开展全面的培训,确保施工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具体的施工步骤和施工技术技术方法。不仅如此,也需要确保施工人员参考相关施工原则和施工流程来开展施工,确保整体的施工流程可以顺利地开展,各项操作步骤可以满足国家的相关规范和需求,最后就是需要参考相关的规定来开展施工验收工作。
        2.2施工位置的精准定位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施工位置的有效确定,是保证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作用有效发挥的前提与基础。

通常情况下,在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后浇带应设置在柱跨三等分中间位置,部分后浇到设置在梁结构、板结构1/3位置。以本文所研究工程项目的楼面后浇带施工中,共设置纵横后浇带四道,将楼面均等分成九块。与此同时,后浇带多为主结构受力相对较少的位置,如板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梁中部位置等。在确定高后浇带位置后,在施工图纸中进行详细标注,并给予一定文字说明,以更好指导施工实践,提升施工质量。
        2.3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是重要的环节,要全面保证整体品质,进行施工时,要严格流程标准,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强度要求。一是留置混凝土强度块及抗渗强度试块,通过充分的试验,得到相关的依据,满足设计抗渗要求标准,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有一个提高,一般为一个强度等级,这样进行后浇筑施工后,才能补偿收缩的混凝土,满足限制膨胀率指标要求,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二是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必须要保证结合面整洁,施工前,需要对周边的垃圾进行清理,有效剔除表面松动砂石、浮浆,并对结合面进行凿毛,通过水洗保持干净。三是底板和墙的处理要得当,混凝土振捣分层处理,各层不超400mm,混凝土浇筑完成60d,沉降结构顶板浇筑14d后进行。
        2.4垂直施工缝处理
        垂直施工缝需要进行严格的处理以避免对混凝土浇筑质量造成影响。具体操作时可以根据模板类型选择不同的缝隙处理方式。对于钢丝网模板,施工人员可以利用高压水枪将结构中存在的杂物清洗干净。当混凝土凝固且强度符合要求之后,施工人员可以直接将钢丝网拆除并对施工缝进行清洁处理。对于木模板,施工人员可以采用凿毛处理这种方法尽快将应用的目标清除。同时,针对垂直施工缝中存在的杂物或蜂窝等异物,工作人员需要尽快清除干净,避免影响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2.5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的保养措施
        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会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水分流失快,这样凝结后的混凝土就会有开裂的痕迹,因此,在完成浇筑后的12小时之内,应当使用薄膜覆盖浇筑面;另一种是由于天气原因,浇筑混凝土时温差太大,混凝土就会受天气的影响,快速凝结,这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开裂的现象,为了避免出现如此现象,需要在混凝土表面铺上草袋。浇筑完混凝土后,最好的保养方式就是结合天气情况定时洒水,此外,混凝土未达到标准硬度,不予在表面施工,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确保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2.6后浇带防水预防控制要点
        如今需要参考实际的施工流程来开展分析工作,在进行后浇带施工的时候要是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或者是处理工作不够合理,就会使得建筑内部结构产生渗漏薄弱部分,进而影响到整体的施工质量。如此就需要高度重视对于后浇带防水措施的落实,最开始需要正确使用二次振捣技术,提升混凝土界面结合力,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接着就是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及时地清理接缝面部分,开展凿毛处理。在这个时期,后浇带浇筑施工需要在混凝土收缩变形之后开展,正确使用各种材料,处理好后浇带的面部区域,参考相关的工程需求来提升技术使用的规范程度,这样不仅能够显著改善高层建筑后浇带工程防水质量和防水效果,而且能够显著提升整体的建筑质量。
        结语
        总之,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位置,能够加强建筑物美观度和安全性能。后浇带施工技术是为了降低收缩应力,加强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较为繁琐,施工标准也较为严格,需要施工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目前,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有待革新,需要我国科研人员深入探寻更为先进的施工技术,使其能够在当今社会发展,进而有效推动建筑行业进步。
        参考文献
        [1]林曦.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上部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福建建材,2018(6).
        [2]张利.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及功能作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7(1):83-84.
        [3]解磊,王跃.高层房屋建筑物后浇带的施工原理以及施工工艺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