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月7期   作者:曾昭晖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技术上的进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技术上的进步。当下建筑市场中的竞争较为激烈,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就要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来跟紧行业发展的脚步。技术上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而技术的进步也能够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市场价值,增加建工技术的科技含量,不仅可以提升工程的建筑质量,也能够通过提高施工的效率的方式,合理的降低工程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新技术;新工艺;应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改良施工技术可以显著提升施工效率,可以更好的控制施工质量,还可以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难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些传统的施工技术污染大、效率低,不利于建筑施工现场的稳定开展,通过施工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建筑施工水平,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还要深入研究新施工技术的适用范围,使得新的施工技术能更好的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
        1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现状与积极意义
        1.1建筑工程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现状
        在社会经济与科技的支撑下,建筑工程要想长期有效的发展,则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改善传统工作存在的不足,重视节约资源型与环保型建筑计划的发展,同时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工程的各项要求。因此,建筑工程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整体质量,合理的将施工新技术与新工艺渗透到工程施工各个环节,同时需要分析各项新技术发挥的优势与作用,进而能够制定针对性应用方案,大幅度降施工人员的劳动力,同时能够提高各个环节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除此之外,在应用新技术与新工艺代替人力劳动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设备的维护,提高应用的效率,进而能够缩短施工工期与降低施工成本。不仅如此,在应用新工艺、新技术的过程中,还需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能够不断的完善,将常见问题与潜在问题有效解决,促进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
        1.2建筑工程新技术、新工艺创新应用的积极意义
        在城市现代化稳定发展的背景下,要想促进城市建设的稳定发展,则需要重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工艺技术应用,同时需要不断的创新与研发,确保其能够顺应时代发展,全方面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与此同时,建筑工程新技术与新工艺还能够为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更新提供帮助,提高社工效率的同时,还能够为企业赢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也促使业内建筑企业数量逐渐增多,整个建筑市场竞争已呈现白热化状态,为了寻求更好发展,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则需要时代发展去积极引进施工新技术与新工艺,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2建筑工程基础施工部分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2.1 基础施工中的挤密桩法
        建筑工程对地基处理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主要采取以下两种工艺:一种是砂石桩工艺,通过水冲和打击等方法在基础的软土层中形成基孔,然后将砂石填到孔中,形成密实性较强的柱体,这样一来柱体就可以对周围的土层产生挤压,从而增加基础的密实度,提升整体承载力;还有一种就是灰土挤密桩工艺,这种工艺直接采用钢管打入基础土层之中,然后分层回填,回填时进行三比七夯实,提高基础承载能力。
        2.2 基础施工中的置换与拌入法
        置换与拌入技术主要是在基础土层中碎石和砂石含量较大的情况下使用。在松软土层中加入一些胶结和容易硬化的材料,增加土层硬度和密实度,提升基础土层稳定性。
        2.3 基础施工中的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技术主要用于软粘土质的基础处理,通过排水固结处理可以减少地基沉降,固结土体,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基础中孔隙水的排除起到有效作用,增强基础的承载力。具体工艺就是通过对基础土层加压和排水的方式来加固基础,加压系统主要有堆载法、联合法、直空法、电渗法、降低地下水位法等,排水系统主要分为水平排水法和竖向排水法,其中排水固结法较为常用。


        3建筑施工中主体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3.1 主体施工中的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防水技术
        在建筑主体施工中,对于屋顶和建筑主体防水处理使用的新技术是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法。此种方法在使用时,对建筑中的节点部位、半封和基层位置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操作时先要在防水部位涂抹建筑涂料,待涂料干燥成膜后进行二次涂抹,涂抹时要全面,不能有死角,涂抹的厚度一定要超过1mm,否则将会失去防水效果。
        3.2 主体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主体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容易产生裂缝问题,所以我们要加强使用过程中工艺的规范性。使用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时,我们要控制混凝土内部水泥热化产生的热量所导致的温度上升,对混凝土内部与外部温差实行稳定降温处理,防止因温度突然变化而产生张力,出现裂缝。
        3.3 主体施工中的钢筋连接技术
        钢筋连接技术是建筑主体施工中较为常用的技术,具体工艺是先要进行建筑主体中钢筋数量的确定,如果建筑主体中钢筋数量是单数,那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机械连接和焊接接头的面积进行调整,为了满足建筑施工中连接强度,钢筋连接要以梁中受拉钢筋接头面积50%为基础对其他建筑构件面积进行调整,钢筋接头连接后,要对连接质量进行检测,对于不合格的部位要重新处理。
        4建筑施工防水的新技术与新工艺
        针对建筑工程的防水施工,建筑施工企业要在遵循操作规范标准的同时,确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所应用的屋面防水新技术通常为聚合物水泥复合涂抹施工技术工艺。具体来讲,在对建筑工程展开防水施工之前,应当先确保建筑物表层无裂缝存在,重点处理板缝、节点等易残留裂缝的部位;其次,在采用聚合物水泥基以前,要先做好墙面清理工作,确保墙面无杂质残留,均匀涂抹一次后,待涂料完全晾干才能进行第二次涂抹,一般来讲建筑工程的防水层涂抹要进行三次,涂抹完成后还需进行仔细检查,保证后续投入使用的防水效果。
        5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新技术与新工艺
        为有效解决以往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问题,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预制混凝土构件这一新技术与新工艺。具体来讲,可应用预应力空心板对预制装配式楼盖进行设计,将高强度预应力钢丝传入预应力空心板内部,进而提升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和延展性。对板侧面设计和灌缝材料予以改进,可有效强化板缝间的抗剪力,所以需要选择有实力的预制构件生产厂家去提供更高的生产工艺与模具水平,进而生产出质量合格的预应力构件。将预制混凝土内墙板、外墙板、复合外墙板以及框架式结构相结合,逐步淘汰掉以往建筑工程中的砖混结构。预制板的叠合层为现浇混凝土,主筋为中高强度的预应力钢丝,通过有效组合便能够构成性能良好的叠合楼盖结构,大大简化了楼盖工序,无需在施工现场大量制模,缩减了施工中钢筋工程工作量。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施工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工作由复杂到简单,由单一到全面,可以从项目的各个目标进行合理控制,提升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水平,当前我国的施工新技术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发展速度也较慢,要重视施工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代见锋.韩少辉.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分析[J].建筑节能,2016(09):174-175
        [2]代见锋,韩少辉.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6(28):174-175.
        [3]李定清,何晓舟.互联网时代节能新材料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2):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