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月7期   作者:吴贤松
[导读] 随着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如何使结构受力更加合理且最大程度上降低工程造价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如何使结构受力更加合理且最大程度上降低工程造价,是如今蓬勃发展的房地产业必须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做好结构的优化设计在未来的房地产业发展中,将会越来越重要。相比较而言,框架结构体系的使用较早,发展也最为成熟,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现在,其在高层建筑结构中适用较广,同时因为其良好的抗侧刚度和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利于抗震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我国高层建筑本文就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特征分析出发,就其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方法进行深入解析,以期对今后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应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 框架剪力墙结构; 特征; 施工技术
        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是决定建筑质量的关键,由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抗侧刚度大,不仅可以确保房屋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还能够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1、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特征分析 
1.1形变上的特征
        在水平方向上的荷载力影响之下此类框架结构上的侧向形变曲线是以剪切型为主,而剪力墙自身的形变则是弯曲型为主。 二者因为在受力性能特征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所以两者是需要通过楼板进行协同工作。 因为楼板平面内的刚度十分巨大。所以在同一个楼板中必然会产生相同的位移,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框架—剪力墙结构独有的呈现出反S型的弯剪型形变曲线。框架下半部分的位移增加较为迅速,上半部分的位移增长相对较为缓慢,而剪力墙部分则是完全相反,这就使得框架—剪力墙结构本身下半部分中剪力墙因为自身的侧移程度较小,可以将框架向左拉回,而上半部分的框架因为自身的位移程度较小,又可以为剪力墙提供对应的支持。如此一来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框架—剪力墙结构本身的侧移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同时在框架和剪力墙内部的受力变得更加合理。
1.2抗震特征
        此类建筑结构是将框架作为其主要结构的,这也就是其抗震性能如此优良的根源所在。同时当前在建筑行业的相关文件中对此也有着明确的规定,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中需要从建筑工程的实际用途以及使用状况出发,一旦在建筑工程自身的抗震等级确定之后,在实际的建筑施工环节中就需要将框架和剪力墙二者之间的刚度比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确保建筑结构可以符合预先确定的抗震性能要求。
1.3受力特征
        在此类的建筑结构中,悬臂梁本身是直接与地面进行垂直连接的,在其受到来自外界的不同类型压力的影响下, 形变是一个无法避免的事情,这种建筑结构在形变上呈现出一种弯剪型的曲线。在侧移程度上剪力墙要远远超过框架,所以在剪力的分配上剪力墙承受的力度也是要远大于框架, 在正常情况下,80%之上的水平荷载里是完全有剪力墙予以承担的,因为受到形变上的协调作用, 框架与剪力墙二者的荷载力以及剪力是从高度的变化出发来不断进行调整的。在水平作用力的作用下,位于框架和剪力墙之间楼层的剪力承担比例以及框架中各个楼层的剪力分布也是会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 同时这个变化还和结构自身的刚度特征值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底部的剪力数值为零,而剪力的实际控制部分则是在建筑高度数值的中部和上部, 对于纯粹的框架体系来说其剪力的最大值是在框架的底部位置上。
2、施工环节中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分析 
2.1钢筋工程施工方法分析
        在实际的工程建筑过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就是钢筋。在进行钢筋工程施工的环节中则是需要注意如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在固定箍筋框的工作中,可以通过使用定性模具来防止钢筋出现随意移动的问题。

在工程完成之后则是需要严格按照对应的标准进行工程质量的审核工作,将钢筋发生位移问题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第二,钢筋焊接工作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直径较大的钢筋则是需要通过电渣压力焊进行焊接, 而对于那些直径较小的钢筋则是可以直接使用绑扎接搭搭头的方式进行连接。 但是在钢筋的焊接以及搭接的过程中都需要注意彼此之间的距离,避免进入到之前的箍筋加密区域中。 第三,高层建筑因为自身的高度限制使用的钢筋材料数量将会十分庞大,因此就会出现一些较为密集的梁柱节点。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对梁柱节点的顺序和位置予以密切的关注,以保障整体施工的科学性。 
2.2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分析 
        混凝土建材本身就是由诸多材料混合而成的,在进行混凝土混合的过程中,需要对其原材料以及配比进行严格的控制,将混凝土材料自身的质量问题发生概率降至最低,在振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作业方式的使用。 在使用插入式振捣杆开展振捣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满拔以及快插,同时在这两个过程中还需要保持一个处置状态。 第二,振动振捣器的使用。剪切框架剪力墙的截面的过程中,受到其深度的影响以及内部的钢筋较为密集,插入式振捣杆就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时候就需要振动振捣器的使用。 第三。 附加振捣器的使用。 在其使用环节中需要将间距维持在3毫米上下,并且在遇到剪力墙的接缝或者是转动部位的时候就需要将这个间距予以缩短。而在混凝土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到一次性的浇筑。 并且将预拌的混凝土作为其施工主要材料,同时为了防止在钢筋密集的区域内部产生对应的蜂窝等问题, 需要在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使用高频振捣器进行振捣工作。 
2.3模板工程施工方法分析 
        在使用模板工程施工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模板内外在长度和使用上差别的区分问题的重视。 在正常情况下,内侧模板的长度是要略微小于外侧模板长度的。 第二,模板要最大程度贴近墙体。 在实际的施工环节中。模板需要最大限度的贴近墙体,并且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为了取保墙体不会遭到任何损害,在模板和墙体之间是需要填充数量合理的海绵的。同时在开展模板浇筑工作之前,需要针对模板开展对应的清理工作确保模板自身的干净和整洁。除此之外,模板的修正工程也是十分必要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整体的建筑施工质量。 第三,短钢筋头的放置。 短钢筋头的放置位置就是在内侧的模板上,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在内侧模板浇筑的过程中出现位移的问题,短钢筋头的放置使得内侧模板得到了有效的固定,保障浇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第四,吊装墙模技术的使用。在使用吊装墙模技术的过程中,因为模板的浇筑工作会影响到相应的墙体效果,所以在正式的施工环节中, 需要在确保墙体和模板之间距离的同时,进行吊装的合理安装。 
2.4 脚手架施工技术
        针对本工程特点进行思考,本文引入了脚手架方案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脚手架分两层进行搭设,除了高支撑外,6层以下均采用单排木脚手,完成主体楼施工后进行拆除。对于本工程施工,6层以上采用椎48 钢管扣件式双排脚手架,下层设置三脚架和钢排梁。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针对钢排梁可以采用120工字钢,并在7层与10层之间进行悬挑两次,以此节省更多施工成本。此外,在实践施工中,还可以采用废旧钢轨替代工字钢。针对斜撑与挑梁连接处的结点,应采用200㎜*200㎜*12㎜钢板进行焊接,以确保施工有序进行。
总结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而在其建筑过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因为在抗震、形变、刚度等特征上的诸多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从这些特征的分析入手,深入分析了在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以及模板工程中的施工技术要点,希望对今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发展和应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建兵.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及实施要点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6): 22-23. 
[2]张倩倩,宋江涛.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9(12): 3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