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月7期   作者:李娜
[导读] 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使得用地紧张与人工密集问题日趋严重
        摘要: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使得用地紧张与人工密集问题日趋严重。为改善这一现状,建筑行业提出了高层化发展,这一理念,通过最小的用地,获得最大的建筑使用面积。然而,施工难度大,是当前阻碍建筑行业快速稳定发展的关键。为此,研究人员以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其钢筋工程与模板施工的建设问题,来优化工程项目的施工控制效果。这样一来,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运用,就能以可靠性状态作用于项目开发建设,进而满足地区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章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现如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材料不断创新发展,而框架结构为新型施工技术,要求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设计设计方案,选择适宜的模板和过渡层等,确保建筑工程能够承受相应的荷载以及压力,应用优势明显。因此,亟需对框架结构主体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1框架结构概述
        建筑框架式结构,指的是借助钢混材料进行房梁制作,便于提升高粱柱自身承重力。在结构类型上,以半现浇类型、全现浇类型、装配类型、整体装配类型为主。伴随着国内建筑项目的逐渐增多,建筑形式也多种多样,框架式建筑结构得以广泛应用,在结构楼层、高层建筑中框架式建筑结构十分常见。
2框架结构的特点
        结合建筑行业工程中的框架结构,其设计特点如下:第一,在高层建筑以及大面积的工程项目施工中,框架结构工程的施工具有浇筑量大、配筋量大等特点。第二,结合建筑工程的项目特点,在框架结构施工中,需要先浇筑房梁再进行墙体填充,该过程可以提高建筑墙体堆砌及拆除的便利性,增强建筑空间支配的灵活性。第三,建筑工程中的框架结构具有抗震性较强的优势,主要是工程框架结构的构件截面积小,其承载力以及刚度相对较强,将其运用在建筑工程中,可以增强整体工程的稳定性。
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问题
        以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钢筋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为例,钢筋工程,作为框架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规格与标准不一致、焊条型号不适用、箍筋尺寸大小与标准不符以及焊接接头失稳等方面。上述问题,需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排查以发现问题作用情况。此过程,如发展不稳定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方法进行处理,以避免其进行长期负面影响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造成影响。
4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4.1钢筋施工技术
        在进行框架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要应用钢筋施工技术,因为钢筋可以显著提高框架本身的质量。在进行钢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问题,首先就是对于钢筋焊条而言,相关施工人员必须选择符合规格的焊条,一旦选择不符合实际情况,就会耽误工期,或者影响工程质量。同时,在对钢筋焊条进行焊接时也极易发生一些问题,因为焊接材料的接头位置很不好控制,一旦控制不当,就会造成材料的弯折现象,从而降低框架结构的稳定性。焊接时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同时要做好焊接实验,在焊接实验中要严格遵守国家标准,一旦结果不符合要求,必须及时解决问题。除此之外,相关检测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建筑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
        4.2模板施工技术
        框架模板施工中应该做到:第一,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在具体的框架结构施工中,应该根据支护模板的安装特点,确定基础性的模板安装方案。

首先,在垫层施工结束后,定期测量水平轴线,并利用基础平面尺对工程暗柱进行标记,以便为支护模板的安全、稳定施工提供保障。其次,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基础侧模板安装中,施工人员需要准确掌握支护结构的垂直角度,并将各个模板的安装偏差控制在3mm以下的范围,提高框架模板施工的稳定性。第二,建筑工程的主体模板施工中,工程人员要合理控制支架上层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承载能力,严格按照支模框架的标准确定模板施工方案,增强建筑工程框架主体结构的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在主体模板安装中,不能拆除横纵向的水平杆。第三,在框架模板拆除中,需应该先拆除支撑结构,后拆除方木模板,避免模板拆除不合理对建筑工程框架稳定性造成影响。
        4.3混凝土工程施工
        ①在本工程混凝土施工中,采用预拌混凝土施工方式。在正式施工前,首先与供应商联系,并进行混凝土试配,保证混凝土供应连续性。②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对于隐蔽工程,必须做好检查验收。③在进行基础底板浇筑施工中,首先需根据后浇带进行划分,对于留设部位以及施工缝部位混凝土,必须严格依据施工规范组织施工,同时施工缝表面必须垂直于轴线。④在分层下料以及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可利用布尺杆对浇筑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并利用振捣棒进行振捣处理。在墙以及柱浇筑施工中,分层厚度均为500mm,在第一次混凝土振捣,并达到抗压强度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即可进行二次振捣。⑤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应在施工现场留置试块,对试块抗压性能、抗渗性能进行试验检测。⑥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混凝土养护。在顶板浇筑施工完成后,可进行洒水养护,并覆盖麻袋布,在养护过程中,要求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持续养护7d,如果混凝土为防水混凝土,则养护时间为14d。
        4.4合理应用对拉的钢片
        建筑工程项目当中,在应用框架式结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开展施工建设活动期间,需合理应用对拉的钢片来代替以往施工中所应用的对拉螺栓,具体施工技术操作如下:所有梁、板、墙、柱均使用一种组合类型钢模板。该柱子模板部分,则借助传统的槽钢柱箍,此柱宽度和底板母方都是1000mm×1000mm。为避免该柱子截面处有扭曲情况出现,借助螺栓做好固定处理。柱底采用木方,对木板模数的尺寸和层高做好调整处理,借助所预埋钢筋做好木方固定处理,借助铁丝做好木方和模板的连接处理。
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突破,并使建筑工程中较多地使用了框架结构工程。该结构的使用,极大地增加了建筑工程的功能性,对于建筑工程的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框架结构是目前建筑工程中的基本技术,但目前其施工技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施以足够的重视,努力从根本上做到技术的创新工作,从而有效提升房屋建筑施工和使用中的安全性。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带来了发展的必然性,更加提升了相关知识人员对于研发新技术、改进现有施工技术的积极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建筑框架结构一定能更好地应用到建筑施工中去,给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玉会.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9(12):111-112.
[2]单人旭.试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36):27-28.
[3]温爱利.浅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OL].中国建材科技:1-2[2020-06-23].https://kns-cnki-net.web.bisu.edu.cn/kcms/detail/11.2931.TU.20191208.2012.002.html.
[4]罗成希.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1):60-61.
[5]肖毅.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9(09):172-173+175.
       

作者简介:李娜,女,32岁,专科学历,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机电工程专业二级建造师,莱芜凤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