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社会物质基础得到极大丰富的同时,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地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各大城市发展建设的主要工程项目,通过园林绿地建设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工程施工水平,建设优质园林工程,本文对园路施工要点进行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工程;园路施工;铺装技术
引言:园路泛指园林道路工程,是城市园林绿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引导游览、交通联系等重要职能,通过修建若干主支道路,将各处园林景观区域联成整体性工程结构,技术应用情况是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衡量指标,对现代城市发展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园路铺装施工技术
1.基层清理
在基层清理环节,施工人员提前对路面及周边区域开展清理工作,清除碎石等各类杂物,避免对路面铺装质量造成影响。将施工图纸与现场环境进行对照分析,找出泛水区域,并在其表面结构上浇筑适量的水泥浆。随后,将地面标高作为主要施工参照,预留适当的面砖厚度,可将其用作为灰饼;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合理设定、严格控制粗砂浆配置比例,并对灰饼依次开展冲筋以及刮平操作。例如在某园林工程中,将粗砂浆配置比例控制在1:3,并将厚度控制在20mm;在灰饼刮平操作中,施工人员应对砂浆开展拍实、划毛操作,并做好养护工作,定期洒水保湿,确保灰饼保持湿润状态。
2.弹线预铺
在弹线预铺环节,测量人员基于施工图纸,对找平层上所分布的十字中线进行测量标记,为后续施工活动的开展提供明确参照。随后,在园路铺装施工准备阶段中,预留出在2mm左右的缝,以预定园路铺装位置为主要参照,对面砖周边线进行定位。最后,明确标记、划定铺筑材料施工范围。
3.水泥砖湿润处理及铺砖
在园路铺贴施工准备阶段,施工人员应提前对所配置水泥面砖进行湿润处理。例如,将水泥面砖在水体中浸泡2h-3h,直至面砖表面无气泡泛出后,即可将水泥面砖取出,并在荫蔽处进行阴干处理,随后,再组织开展后续园路铺摊作业;对砂浆性能进行检测,在确定砂浆凝结完毕后,再摊铺砂浆,为园林道路平整度提供有力保障;在水泥面砖铺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定长度的间歇时间段。而在开展二次铺筑作业时,施工人员应清除所铺筑水泥面砖表面或接缝处多余砂浆,并对砂浆进行搓平、拍实处理;对水泥面砖进行清理,清除表面所附着灰尘及各类杂质,并在面砖表层涂刷适当厚度的灰浆;使用木锤等工具,对水泥面砖进行敲击处理,合理设定敲击次数;如若在园路铺砖过程中出现非整砖问题时,应操纵切割机等设备,将水泥面砖切割至适当规格尺寸;待园路铺砖完毕后,清理砖面层溢出砂浆,开展养护工作。
4.侧石安砌
在侧石安砌环节,施工人员应将各项直线长度及误差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同时,于弯道处额外设置装挂线,确保线条顺直平整。此外,对砌底质量进行检测,在必要情况下进行返工处理。
二、园路植物种植施工技术
1.土质检测
在城市园林绿地工程中,部分区域原有土质成分较为复杂,或是分布各类杂质,不符合种植土标准。如若直接开展后续施工活动,则所种植绿化植物难以从土壤中汲取充足的水分及营养物质,使得植物成活率下降。从园林道路施工区域中采集适当数量、具有代表性的土体作为样本,随后,将土体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如若检测结果符合种植土标准,可直接开展后续施工活动。反之,则应对土体进行换填处理。同时,为确保建筑残基得到有效清除,应组织土体开挖作业,开挖至地表下方1m以上深度土层,观察土层是否分布建筑残基。
2.两厢绿化地整理
开展两厢绿化地整理工作的施工目的在于,清除绿化地表层所分布的各类垃圾、杂草与杂物。同时,为所种植绿化植物提供良好、稳定的生长环境,确保根系具有较大延伸空间,可以持续从土壤中汲取充足的水分及营养物质。在这一施工环节中,应注重根据绿化植物配置方案,合理设定根域层厚度。
例如,在所种植绿化植物为大灌木时,则将根域层厚度设定为0.45m,确保植物根系具有充足延伸空间;将填方团粒结构控制在特定状态,并在适当位置设置排水设置,确保绿化地具有良好的排水以及透水性能;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对绿化地土壤进行松土或是夯实处理,确保土壤硬度适中,预防板结现象的出现;提前对土壤酸碱值进行检测,并将酸碱值调节至6.0-6.5区间范围内;合理调整土壤组成成分,确保土壤含水充足养分与水分。
3.绿化植物配置
在绿化植物配置环节,应优先配置本土绿化植物,将植物成活率控制在较高程度;合理利用园林道路空间,同时配置乔木、灌木以及蕨类植物,既可以强化绿化景观的层次感与空间感,同时,提高绿化植物覆盖率;重点考虑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习性。例如,优先将罗汉松、吉祥草等耐阴植物在光照条件较差的区域进行种植。
三、园路定点放线及挖穴施工技术
1.定点放线
在定点放线环节,将施工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检查二者是否完全符合,并将差异点进行标记、上报;工作人员深入了解所配置各类绿化植物的规格种类、生长形态,以此作为定点放线工作的主要参照;根据绿化植物种类,选择适当的定点放线方法。例如,针对独植乔木栽植点,应采取交会法或是支距法,将已知基点作为主要参照,即可确定独植树中心点。其中,交会法指,将两处已知固定位置作为主要依据,参照施工图纸,测量、标记施工图纸上与该店距离相会出,即为植树位置。
2.控制苗木质量
为保障绿化植物成活率与园路绿化施工质量,在苗木入场环节,管理人员应对各批次苗木的规格种类、数量及质量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与采购清单进行对照,并核查苗木检疫报告等相关文件。待一切无误后,即可将苗木运输至预定种植点,组织开展后续苗木种植施工作业。在检测到苗木根部土球过小、根系大范围断裂、存在病虫害、树冠不均匀等问题时,则应将苗木进行退回、更换。
3.苗木定植及养护
在苗木定值与养护环节,结合实际施工情况,采取适当技术手段,将苗木根茎部控制在特定区域内;合理选择苗木定植点,既要确保定值点周边环境与苗木生长习性相符合,同时,确保苗木处于最佳观赏位置;严格控制定植点土方开挖量,预防欠挖、超挖等施工问题的出现;待苗木种植完毕后,及时开展洒水养护作业,并设置支撑结构,确保苗木不会出现倾斜滑倒等问题;根据不同种类苗木的生长特性,定期开展修形剪枝、洒水等养护作业,或是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搭设遮雨棚;结合周边环境气候情况,适当调整苗木养护方案。例如,在气候温度较高、或是空气湿度较小时,应提高洒水养护作业开展频率,以及单次洒水量。而在年降雨量较大地区,应提前设置若干排水设施,将土壤含水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草坪及播种施工
在草坪铺设或是播种作业结束后,及时对其开展整平处理作业,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低洼现象,并针对性采取有效解决措施;施工人员提前对草籽进行搅拌处理,在确定草籽搅拌均匀后,方可开展后续播种作业,预防草坪不齐等施工问题的出现,保证园路工程的美观性;在草坪铺设环节,同步开展草坪铺设以及拍实作业。待草坪铺设完毕后,再对其进行压实处理。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园林施工技术的应用力度,了解技术工艺流程与各项施工要点,加大园路铺装、种植、定点放线及挖穴施工等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实现城市园林绿地工程预期建设目标,加快城市园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盛旺.城市园林绿地中园路的设计与施工分析[J].花卉,2016,0(07X):11-12.
[2]王逸群,郑琦琳.园林道路设计研究及铺装的施工技术[J].南方农机,2018,49(4):96-96.
[3]张盛旺.城市园林绿地中园路的设计与施工分析[J].建材与装饰:上旬,2016,0(10):82-83.
[4]孙月洋.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2(3):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