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月7期   作者:刘东涛
[导读] 将地域特征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是现代园林设计理念的一大创新
        摘要:将地域特征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是现代园林设计理念的一大创新,不但增强了风景园林的艺术性和美观性,而且促使园林景观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也将得以广泛传播出去,为城市经济发展贡献了一份不可小觑的力量。本文将探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突出地域特征的重要意义及相关工作要点,并结合地域特征的构成阐述行之有效的表达路径,旨在全面提高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水平,最大化的展现出园林景观的自然和人文特性,给人们创建丰富的观赏体验,实现风景园林工程的应有价值。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地域特征
        引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应切合城市居民的实际需要,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社会公众对于城市的归属感,这样他们才会产生建设城市的迫切愿望,城市发展速率将会不断的加快。地域特征的融入给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需要设计师在充分把握地域特征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园林景观,让人们漫步其中可以感受到无限的生机,受到地域文化的持续熏陶。那么我国千城一面的情况就会被打破,人们对地域文化的了解愈发深入,发自内心的热爱城市,对学习、工作、生活抱以高度热情,我国各个地区将会焕发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得以成为现实。
        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地域特征的重要意义和相关要点
        1、重要意义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希望居住环境能够更加舒适、健康,给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地域特征的融入与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契合,人们在风景园林中随处可以看到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既陶冶了情操,升华了心灵,又赋予了园林景观独特的创意,让人们沉浸在园林美景中不可自拔,自愿成为地域文化的传播者,将地域文化发扬光大。与此同时,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念在持续创新,地域特征的融入是一种必然趋势,极大的推动了风景园林工程的发展进程,使得城市空间得到了科学合理的改造,原始自然风貌被最大程度的保留了下来,自然资源的利用率相对更高,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得以齐头并进,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因而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设计要点
        为了保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能够在风景园林工程建设中起到指导作用,提升园林景观的整体价值,要求风景园林设计师必须提前做好一系列的调查和分析工作,主要包括气候、地质、水文环境信息的采集。通过收集风景园林工程项目相关资料,地域文化特征等等,对于数据信息予以深层次的分析,从技术性、经济性的角度合理使用各类资源,科学设计施工方案,有利于全面提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质量。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调查内容就是地域文化特征,设计师可以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或者阅读关于城市历史、地理、风俗、文化等专业书籍,深挖城市的特色文化,促进风景园林与城市环境的有机融合,彼此之间交相辉映,将会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大大增强了园林景观对人们的吸引力,地域特征的应用价值也会由此而展现。
        二、地域特征的构成要素和表达路径
        1、地域特征的构成要素
        (1)自然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地质、水文、植物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征,可以说,自然特征是地域特征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开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时,一山一水、一花一木都需要给予尊重,对自然环境的适度改造,探索与自然和睦共处之道,是人们得以生存繁衍的必要前提,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要格外突出绿化植物的应用。引入具有地域特征的绿化植物,创建适合于绿化植物生长的环境,使之快速蔚然成景,可以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此外,还要将城市原有的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避免对城市的改造过度,给人们营造回归自然之感,人们就会享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对居住环境感到十分满意,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2)人文特征
        一般来说,风景园林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专业素养对于园林景观意境的表达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设计理念先进、设计思维严谨的设计师往往会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园林景观,赋予园林景观更高的美学价值,反之亦然。要想实现地域特征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有效表达,设计师就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主动学习和研究地方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确保透过园林景观能够让人们看到城市久远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激发人们对城市的向往和热爱之情。这就是人文特征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设计师对于城市独特的人文特征应该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创造出富有魅力的园林景观,得到大众的高度认可。
        2、地域特征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表达路径
        (1)自然特征的表达
        自然特征是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规划设计工作中要着重考虑的一个因素,其能否得到有效利用与实际工作效果有着密切关系,应用关键在于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将自然资源予以科学利用。比如说在降水量大、降水频繁的区域必须要在风景园林中设置足够数量的排水装置,保证雨水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排出,不会形成地表径流,给人们带来不佳的观赏体验,危害植物的生长安全。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用于灌溉植物,清洗道路,美化环境。此外,还可以将坑洼地段设计成水景,以减少风景园林工程量,减少施工阶段额外资源的投入。
        (2)人文特征的表达
        基于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人文环境,经过了长期的衍生发展已经成为了该地区的独有特色,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应该突出人文特征,如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现代化大都市的氛围等,都会让人感到眼前一亮,流连忘返。以杭州为例,不仅是我国的文化古都,还被誉为旅游胜地,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观光赏玩。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阶段要突出杭州厚重的历史文化,还要营造艺术性和美观性兼具的园林景观,促使风景园林成为当地居民和旅游爱好者心中的一块圣地,为该地区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添砖加瓦。
        (3)社会特征的表达
        不同社会环境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成为了重要一环,呈现出了明显的公益性特征。也就是说,公众可以免费观赏园林景观,享受到多种多样的便利服务,充分满足了人们对休闲放松、娱乐运动、绿化美观等方面的要求,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对于风景园林工程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中加强社会特征的表达,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将会对城市发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4)植物特征的表达
        绿化植物是风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实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时植物特征的表达也是一个要点所在。一方面,由于不同类型植物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不同,与植物生长习性不符的环境会引起植物的长势不佳或者大范围死亡,因此要尽可能的选择乡土植物,或者是适应环境能力较强的植物品种,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另一方面,植物种类还会影响到风景园林的整体效果,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根据植物自身的高矮、颜色、叶类及花类等特点,通过合理的搭配和排列,营造高低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展现绿化植物的价值功能。
        结语: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地域特征无疑会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注入一抹新的生机和活力,让园林景观整体价值得以大幅度的提升,地方特色文化也会得到广泛的传播,给城市带来丰厚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从自然、人文、社会、植物的角度阐述了地域特征的表达路径,希望对于强化风景园林建造效果能够有所帮助,促进风景园林工程在新时期得以蓬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世敬.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J].现代园艺.2017(14)
        [2]徐鸥.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研究[J].乡村科技.2017(26)
        [3]刘昌.地域特征对园林设计的影响及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