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在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开展地域性规划设计,能够在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上,把城市的区域性特点体现出来,展现出当地历史文化,让城市变得更有特色,确保当地的文化得到延续。在城市规划工作中站在地域文化的角度,针对城市和人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优化设计,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确保人与自然能够更加和谐友好的相处和发展。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筑设计;应用
引言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深入推进,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建筑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建筑行业自身也在不断提升设计水平,建筑作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代表性工程,应将地域文化充分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成为地区、城市的名片,提升城市建设风韵,促使城市建设多元化,不仅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更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体现城市浓厚的文化底蕴。本文结合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内涵,深入分析了地域文化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应用方面,为提升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契合度,构建完善、系统的地域文化建筑设计理念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性经验。
1地域性建筑的内涵
一个地区的人文、地貌、历史、周围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都会对建筑的地域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建筑风格因人而异、因地而异。例如,现代正在兴起的仿古风,将古代的亭台楼阁与现代的高楼大厦、玻璃瓷砖相结合,亦或是使用现在的材料制造古代的东西,如拱桥、坊子,这些关于古代的设计,都是仿古。但仿古的前提是,必须对古代的东西了如指掌,否则二者无法契合,反而显得不伦不类。如果想要表达出对于传统的向往与热爱,就要精通古代的建筑及精神,进而通过一定的布局产生质的变化,使自身的生活环境即拥有古代的古风古韵,又拥有现代的车水马龙。
2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重要性
2.1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极深,几千年来积攒下的优秀文化没有湮灭在历史的场长河中,而是通过文字、典籍流传下来,将文化赋予在各种载体之中的方式传承下来。当前我国注重城市建设,注重城市经济发展,同时更应该注重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城市的地域文化充分展示出来,建筑就是最好的载体,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不仅能够保护地域文化,更是对地域文化更好的传承,更能够推动地域文化实现自我提升与创新。
2.2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体现了地方特色
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建筑,促使城市建筑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不仅能够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承,更能成为城市的活名片,成为地区发展特色,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城市旅游业发展,实现城市文化传承的同时,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多元化。
2.3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价值
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能够打造具有企业文化、地域文化、城市特色的建筑群,使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增加了建筑的价值,促进建筑作用多元化,提高了建筑的现实性意义,建筑受到人们的喜爱。
3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通过对本土材料的应用来表达
自古以来,建筑风格和地域特质都在互相影响。人们在自身所属的地域生活久了,就对当地的气候、地势、环境及材料产生适应,导致建筑风格因地而异、有所不同。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建筑特色成为不同地域的标识。制造建筑的材料影响着建筑本身的风格,而建筑本身的风格又影响着地域本身。比如,中国东方的竹子、荷兰的石砖、北欧的木,不仅仅代表着建筑的特色风格,而是成为一种精神依赖、文化传承。时代在不断发展与进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混凝土这种既方便又实惠的新材料代替了原本的竹子、砖和木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材料,各地的特色建筑都开始统一。长城下面的竹屋就是其中的代表。
长城的竹屋随着地势的变化高低起伏,一方面拥有长城蜿蜒不绝、高低起伏的特色,另一方面与长城及地势融为一体,这是证明这种设计思路最好的案例。
3.2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
在城市内部的公共空间包括公园、水域和广场等区域,在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要遵守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原则,重视设计的整体性,确保公共空间的存在是为了城市和居民服务的,不能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要跟城市的环境和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在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要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身心愉快,公共空间能够展现出城市形象,因此公共空间要有文化内涵,让人感觉眼前一亮。设计人员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当地居民对于城市设计的认可程度,当地居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个区域中,他们对于这个土地的感情远远超过了设计人员,因此设计人员可以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在规划设计中采纳当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因地制宜的跟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相结合,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质量。
3.3充分挖掘当地建筑符号
在现代化城市的规划建设中,要深入挖掘当地民族特色的建筑元素和建筑符号,应用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确保现代化城市能够具有富有当地特色的规划设计方案。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涉及工作人员要把当地比较独特的建筑元素和建筑符号充分利用起来,例如傣族的孔雀舞以及东北地区的二人转,都属于非常具有当地特色的元素和文化,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把这些元素和文化利用起来,能够让当地居民更加认同,同时也能够把当地特色文化继承发扬下去。
3.4借鉴当地其他建筑物特色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应该注意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建筑物信息,了解其功能和设计风格,不能一味的应用大量的地域文化,使得建筑物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破坏了整个建筑群的和谐,太过于地域特色的建筑物显得十分突兀。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结合周围建筑物的风格,在建筑中引用恰当的地域文化,使建筑能够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不会显得很另类。例如:在曲阜的很多建筑物中都采用古代的建筑风格,在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周边建造新建筑物时就可以大胆的借鉴当地的建筑物特色;相反如果建筑物的周边都是些现代化的建筑,这时应用大量的古建筑元素就会与周围环境形成较大的反差,失去协调性。
3.5通过空间营造来表达
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的时候就十分注重对空间的营造,他设计了苏州博物馆的立体几何天窗,这种设计思路突破了中国传统设计理念,也被称之为“大屋顶”。“大屋顶”的产生不仅突破了中国古代建筑单一的屋顶设计思路,还解决了采光不足这个致命的缺点。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中而新,苏而新”这个切合实地的设计理念,这也是对于建筑思路的一种突破。“苏”这个字的意思就是结合苏州历史传统文化、人文历史及地形地貌进行设计,而“新”这个字则是对于选料及原材料方面的创新。贝聿铭先生一向把人生最具有挑战的目标设定为设计博物馆,在地址选择上,选择了他认为是“圣地”的太平天国的忠王府附近;在用料和设计上,通过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了苏州博物馆屋顶的框架线,同时借助数学的几何方面知识,让苏州博物院更加贴合江南建筑特色,并且促使其与附近的建筑互相融合、形为一体。贝聿铭在设计的时候还考虑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同时融进苏州博物馆内,让其既具有东方设计的古韵,又不会在一一片古建筑里显得突兀。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中融合地域性设计理念,是近些年来才出现的新型建筑设计理念,虽然发展时间比较短,但是政府部门已经越来越重视现代城市的设计品质,对于城市环境品质提高了要求,主张在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中结合地域性文化的融合,提升城市的独特性,为城市的创新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慧,陈卓.地域文化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应用——牛首山遗址公园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2):28~29.
[2]贾伟.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8):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