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施工技术总体体系的优化完善,各类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持续注入新的活力。但与此同时,在工程造价控制方向中仍存在控制力度与数据估算精度不足、管理模式粗放等问题有待解决,多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尚存一定提升空间。因此本文从BIM技术角度着手,基于BIM技术视域对工程造价精细化控制开展以下探讨。
关键词:BIM技术视域;工程造价;精细化控制
引言:
BIM技术全称为建筑信息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造价控制、管理等领域中的一种数据化工具与信息化技术。在工程全生命期间内,BIM技术都将对相关工程信息持续开展采集、分析与共享工作,从而辅助企业与管理人员对工程信息加以正确理解、针对性采取有效工程造价控制措施,最终实现对工程造价成本的节约。
一、BIM技术在工程造价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必要性
传统工程造价控制模式下,控制力度不足、造价管理模式粗放等问题主要由于数据运算量过大、数据估算精度不足、信息处理时效性差。而对BIM技术的应用,则实现对各项工程造价控制问题的有效解决,其技术主要应用作用如下。
1.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在传统工程造价控制模式下,由于相关工程信息均由人工处理,多数企业出于经济成本因素考虑,并未配置大量管理人员。因此在有限时间范围内,所配置管理人员很难对大量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同时受人为因素影响,时常出现数据运算错误、反复运算等问题。对BIM技术的应用,可凭借技术高超的数据运算能力,在短时间内处理庞大数据信息,提供有力信息支持。
2.提高数据估算精度
在传统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模式下,存在工程信息处理精度不足、信息采集效率低下、辐射范围小等问题,很难在工程项目策划立项阶段中,为企业提供有力信息支持与充足数据样本,导致部分工程预算造价编制方案的真实性、合理性有所不足。针对于此,通过对BIM技术的应用,将有效扩大工程信息采集范围及运算结果准确性,进而实现对数据估算精度的提升,以制定具有高度合理性与可行性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案。
3.提高信息处理时效性
在工程施工阶段中,管理人员很难基于传统人工计算的管理模式,在短时间内对所产生各项工程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分析。而凭借BIM技术的优化性特征,可在所构建动态建筑模型(基于实际存在工程信息)的基础上,全面分析相关存在信息,为管理人员快速提供合理的优化结果,再以此为基础组织开展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工作。
二、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精细化控制过程中的主要控制策略及方法
1工程设计阶段
在传统工程管理模式下,部分项目存在诸多设计问题有待解决,但受到人为因素限制,并无法在设计阶段及时发现、解决所存在各项设计问题,在后续施工阶段中出现反复施工等问题,延长施工工期,提高工程造价成本。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选择在工程设计阶段中应用BIM技术开展深化设计与图纸检测工作,凭借BIM技术的优化性与协调性特征,及时发现所存在设计问题。例如,基于BIM技术开展图纸碰撞检测工作,对所存在的管线、建筑构件软硬碰撞问题加以解决。
同时,在工程设计阶段,存在不同专业间相互冲突的问题,对工程量的估算结果准确性造成负面影响,很难对不同专业之间所出现的碰撞等设计问题的具体影响进行精确、全面估算。
应用BIM技术,将在短时间内快速、精确分析不同专业之间所产生冲突对工程量、造价成本所造成的具体影响,进而在合理工程造价范围内开展针对性设计优化工作。例如基于BIM技术的协调性特征,名为不同专业设计师提供协调性服务,基于设计方案生成协调数据,直观显示所存在的碰撞等设计问题。
2.项目决策阶段
在项目决策阶段,企业需要从多项设计方案中选择可行性与合理性最高的方案,并对方案的工程量与造价成本进行估算,在估算数据基础上制定工程造价管理计划。通过对BIM技术的应用,可替代人工处理庞大数据信息,方案工程量及预算造价成本数值的准确性得到保障。同时BIM技术也将基于所录入工程信息而精确分析所选择投资方案中的关键造价指标及控制要素,根据数据库更新情况而不断提高工程造价成本估算数值的精确度。
3.招投标阶段
在工程招投标阶段中,招标方需要对各项投标计划书中的项目方案进行审核,分析工程预算造价成本、工程量数值、报价是否真实合理。但在传统工程造价控制模式下,需要以人工形式开展以上工作,存在数据运算效率低下、造价编制准确率不足等问题。而对BIM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凭借BIM技术高超的数据运算与采集能力,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快速采集、多次核算。例如在所采集相关工程信息基础上构建三维建筑模型,组织开展模拟施工作业,客观分析不同投标方案的施工情况与工程造价成本,从中选择最为合理的投标方案,并针对性制定工程造价控制计划。此外,BIM技术还具有可视化特征,在项目招投标阶段中,将在所采集工程信息基础上构建起可视化效果展示图、三维建筑模型及各类报表,招标方与投标方将在可视化状态下进行沟通、讨论及决策。
4.施工阶段
在传统工程造价控制模式下,为充分保障建设单位的合法权益及工程造价成本的真实性,需要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阶段中定期将施工情况(工程量、工程进度)向建设单位进行汇报,随后建设单位基于汇报数据进行分析。在这一控制模式下,虽然建设单位对工程施工进度、造价成本的管控力度有所提升,但却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与经济成本开展高重复性数据采集、分析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程造价精细化控制工作的开展。在工程施工阶段中,受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时常出现各类突发施工问题,进而对工程施工进度及造价成本起到影响。但在传统工程造价控制模式下,存在信息时效性差、应急能力薄弱等问题,实际控制力度有所不足。
而对BIM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实现对工程实时施工动态进行监管控制,提升工程造价控制精细化程度,定期估算剩余工程量以针对性采取管理措施。同时也将根据外部环境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动情况,快速分析方案优化结果、及时采取问题预防与解决措施,避免反复施工、停工等问题的出现,同时避免浪费材料对工程造价成本造成直接影响。简单来讲,则是基于BIM技术开展工程造价动态监控工作,实时监测施工动态,并将其与项目施工方案、工程造价预算编制进行对照分析,及时对所出现问题的主要成因进行分析、解决、采取有效造价控制措施。
结语:
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虽然呈现出工程造价控制模式精细化发展趋势,但受到管理效率等因素限制,并未彻底发挥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因此需要提高对BIM技术的应用力度,基于技术强大的数据运算及采集能力,开展全方位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黄炜.基于BIM技术在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建筑,2017(10).
[2]洪楚进.BIM技术应用下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3).
[3]武娜.BIM技术视域下的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方法分析[J].门窗,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