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月7期   作者:许波
[导读] 2019年,我国建筑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规模增速下滑、行业集中度提升

        摘要:2019年,我国建筑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规模增速下滑、行业集中度提升、PPP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与国外相比,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仍然比较粗放,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率并不高,同时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专家预测,今后我国的建筑工程将会向着智能化、绿色化以及新常态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只有加强对技术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应对行业的发展趋势,才能在产业集中化的背景下更好地生存下去。这需要企业在了解技术管理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增强管理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管理水平;有效措施
        1.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概述
        1.1管理内容
        在整个施工过程当中都要应用各种技术,因此对技术的管理需要被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层级管理和项目层级管理是两种最为常用的方式。
        1.1.1公司层级施工技术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指的是根据国家的法律和行业的规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技术方面的创新。在这种管理方式下,企业通常会设立专门的技术部门,相关人员会开展相应的试验活动,了解和搜集行业内的信息,做好对技术资料的管理和研究,定期开展施工技术总结活动。这可以为施工过程提供技术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管理部门由多个技术负责人构成,他们分别负责不同的施工技术,并由特定的负责人对技术员、试验员、资料员以及测量员进行管理,促进技术工作的协同开展。
        1.1.2项目层级施工技术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的特点是以项目作为基础来实施的技术管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国家、行业以及企业的规定,制定出与项目要求相符合的技术管理制度。同时还要结合项目的要求完成技术文件的编制和技术方案的调整,在项目施工的整个过程中还会实行全面化的技术管理工作,比如技术试验、技术应用监测、技术交底、技术资料管理等。具体来说,在应用该项目层级施工技术管理方式的时候,企业需要针对设计图纸进行各专业的设计交底,然后对图纸进行会审,并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变更洽商、深化设计和变更设计的工作,对于施工方案,还要做好工程测量与监测、试验检测、技术交底以及技术整改等工作。
        1.2管理特点
        1.2.1专业性
        施工技术涉及到很多专业性的内容,因此对相关人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无论是技术负责人,还是基层的试验员和资料员,都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取得技术类从业资格证书。技术负责人除了要掌握技术试验、技术测量等知识之外,还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做好技术指导性的工作,实现对整个项目技术应用工作的统筹。项目方案工程师除了要了解该项目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读图和绘图能力,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来进行图纸的技术操作。
        1.2.2实践性
        技术管理除了需要做好理论上的研究之外,还需要开展管理实践活动,尤其是要对办公文件和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在图纸会审的过程中,为了给施工过程提供有效参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可行性审核工作。比如在对某项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发现其使用的结构为金属材料,在会审的时候就要做好对该构件整体质量的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对施工现场设置相应的吊重设备,选择合适的吊重技术,如果现有的技术和条件无法满足这一金属构件的使用要求,就需要对这一结构的设计过程进行优化。
        2.提升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
        2.1在准备阶段的提升措施
        在对工程进行正式施工之前,企业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技术方面的准备工作就是要建立起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该体系的要求来开展各项活动,严格执行其中的技术规范。

其次,企业还要对施工的图纸再次进行审核,尤其是要对关键的部位进行再次检查。企业在中标之后,会安排技术部门的人员与监理单位一同对图纸进行会审,结合自身的施工条件和项目的施工要求对图纸进行初步会审,对于这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双方在协商之后及时调整。而在施工准备阶段,技术人员还需要对图纸进行最终的会审,结合施工现场,对图纸当中各个环节的说明和相关要求都进行认真核对。最后,在正式施工之前,还需要建立起相应的责任制度,使技术部门的管理人员能够了解自身所需要承担的责任,结合实际项目了解在现场施工当中可能会出现的技术类问题,然后对现场所测量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审核。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安排特定的技术工作人员直接参与到现场管理活动当中来,做好各项技术问题的有效解决。
        2.2在施工阶段的提升措施
        2.2.1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在进入到施工环节之后,技术交底是重要的环节,这是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的必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坚持及时准确的原则,将基础性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作为交底的重点,向下一层次的技术负责人员进行交底,通过逐层交底的方式来了解项目的施工要求,这也可以使施工人员了解质量控制的重点,并将其落实到实践中来。
        2.2.2做好对施工质量的管控
        在施工阶段,质量是重要的控制要素,它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施工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技术的合理使用,技术的管理也离不开质量的控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将合同中的质量要求作为主要的标准,结合自身在技术、设备等方面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该制度除了要包括基本的工艺、材料之外,还需要对工程的后期保养维护做出要求,同时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技术队伍,由他们指出在施工当中存在的技术和质量问题,并做好及时处理,避免造成更为严重的问题。
        2.2.3做好对施工成本和进度的管控
        除了质量之外,成本和进度也是施工阶段需要重点管控的要素。对于成本来说,相关人员需要做好对施工材料的检查,了解施工设备的供应情况,并在这个基础上了解企业实际的施工能力,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好后续施工工作的规划。而对于进度来说,企业则需要严格按照工程该合同当中规定的工期目标来施工,必要情况下还可以将这一目标划分成为各个阶段的小目标,实现对施工进度的细致化管理。
        2.3在竣工阶段的提升措施
        在竣工阶段,技术管理的重点就是对质量进行检验,主要包括测定—比较—判断—处理这四个基本环节。具体来说,在完成整个项目工程的时候之后,企业的技术部门需要对工程质量和特点进行测定,然后将该测定结果与预期的目标进行对比,以此来判断该工程的质量和技术是否达标。只有达标才能够批准该项目通过;如果不达标的话,就要对其中的不完善之处进行加固。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经验进行总结,并将其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和保存下来,尤其是对于出现过的质量问题,要对出现的原因、预防的措施以及补救的方法进行总结,这可以为下一个项目的施工和技术管理提供依据,实现技术管理水平和施工水平的不断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工程的施工方式,但这也为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技术管理的特点是专业性和实践性,这要求企业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能力,能够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开展管理活动,将各项管理规定落到实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准备阶段企业需要建立起技术管理体系、做好对图纸的会审并实现责任的落实;在施工阶段则要做好技术交底,同时还对质量、成本和进度进行有效管控;在竣工之后,还需要坚持合理的方法对质量进行整体测定。
       
参考文献:
[1]李术才,许振浩,黄鑫,林鹏,赵晓成,张庆松,杨磊,张霄,孙怀凤,潘东东.隧道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分类、地质判识、孕灾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8,37(05):1041-1069.
[2]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J].中国公路学报,2018,31(06):1-164.
[3]王曙光,高文生,李耀良,王理想.《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综述[J].建筑技术,2018,49(03):234-2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