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道路建设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当地民生和经济的正常运转,其为一个城市中最为关键的基础性设施之一,市政道路的应用性能和质量会对后期的安全使用带来较大影响。而道路中路基和路面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市政道路的应用年限和整体状态,所以工程设计师在规划期间需要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和道路承载情况等各方面因素,确保科学适宜的规划路基和路面,使道路更适合当地的气候,从而维持良好的质量。本文研究了城市道路路基路面规划设计的关键点,希望为设计人员更好地开展道路设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规划设计
引言
市政道路对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满足人们日常交通出行需求的重要基础,所以,做好市政道路的规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的时候,需要确保满足城市的整体性原则,并且充分保障道路的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及耐久性,还需要将城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考虑在内,这也是道路设计的重要前提条件。
1市政道路工程规划重点
在对整体市政道路项目进行设计期间还应该对整个交通的运行模式实施良好的规划,尤其是对于土地的分配应用,必须达到交通输送的真实需要,另外,还需要将土地使用上的限制与推动作用发挥出来,必须持续优化城市土地的分配状态,使城市能够更为高效率的运行,如此不但能够有效优化城市中的境况,使得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处于最为安全、舒畅的状态下,还能够使更好的提升经济效益。此外,还需要在道路规划期间做无障碍分析,保证老、弱、病、残、孕等行动不便的人群也能够更为安全、顺利的使用道路,进而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优点集于一身,最后,和城市道路配套的基本设备也应该得到科学合理的分配和设置,其两者虽然属于不同的设施,但应该做到统一设计、规划和建设,不但需要对绿化带和警示灯进行科学设置,还需要使城市道路在横向与纵向上都能够得以更好的拓展,使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市政道路工程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在对市政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设计时,应当考虑和城市整体规划相适应,对于土地的分配必须达到交通运输的需要。需要将城市道路针对土地分配的限制和推动作用有效施展出来,改善城市中土地分配的状态,以有效提升城市整体的运行效率,优化城市中的环境,为人们带来最为经济、高效、安全且舒适的交通环境。第二,根据市场中经济发展的规则,和城市中经济的进展状态相整合,全力开发城市道路,从而构成公共道路与个体道路互为补充的优质型交通网。第三,需要在道路的无障碍设计方面给予高度重视,确保老、幼、病、残、孕等行动不方便的人群也可以对道路进行安全使用,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融为一体的目标。第四,城市中必需的基本性设备与城市的道路需要融合统一。和城市核心道路相配套的基本性设备重点包含:排水管线、给水管线、雨水管线、电力管线、网络管线、绿化灌溉设备、绿化带、交通管制标牌和设备等等。在对道路基本配套设施进行统一设计时,只有路灯、景灯、绿化和一些电力、电信设备是需要设置在路面上的,而其余设备均需要设置在地下,从而确保道路的畅通无阻和干净整洁,保证设备的性能完备、安全,使城市空间能够更加开拓,确保城市空间及道路能够得以可持续性发展。
3市政道路路基设计要点
3.1路基断面形式的选择
在对道路地基的断面进行形式进行明确时,需要综合道路地基的宽与高来进行综合分析,以此选择出适宜的路基断面。另外,还必须综合道路的级别、车道和路面的宽度、道路地质、土方用地等多种因素来对路基的宽、高以及形式进行明确。
3.2边坡形状和坡度
在路基具有程度不等的边坡时,就必须设置好边坡的形状与坡度。
必须对道路所处地区的地质状态进行有效研究,使设定的边坡能够满足施工需要,还达到一定的稳固性。另外,还需要按照工程中边坡的土壤情况、水文情况和各种边坡的特性等等,对边坡的形状进行科学设定,如果是工作需要还能够对路基的宽度与高度实施相应的更改。在对路基边坡进行设定时,在坡度大小上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周围的植物、地表流经、岩体的破坏程度等能够对边坡稳固性带来干扰的因素,以确保边坡的稳固性。
3.3做好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针对城市道路来讲,将路基路面中排水设备的规划做好也是极为关键的,以防路面产生积水情况、预防道路地基被水浸泡出现损坏情况。在这期间最为多见的方式包括,按照地势特点来规划和设定,这种方式更适合用在地势舒缓、没有较大起伏的区域中,通常来讲,在调节这种地形时,如果采用边坡加固、植物种植的方式就极易产生水涝问题。所以,针对这一情况,就必须规划设定水排放管线,另外还需要对沟坡进行特定的排水设计。另外,还可进行定期的整体性的水排放安排,把沥青和混凝土的拦水带设置于路肩的外部,然后使用混凝土预制块来进行加固,进而构成一个能使水顺利通过的沟槽,并在每30米到60米处安排一个排水口,同时和边坡的急流槽进行紧密衔接,从而构成良好的排水系统。
3.4合理设计软土地基
软土地基的重点作用就是预防地基产生沉降的情况,进而导致跳车问题的出现。在对软土地基进行规划与设置期间,必须从整体上分析工程场地的地质状态,进而选择出低成本、高效率的处理方式。比如,针对我们国家部分西北区域的道路来讲,在道路沿线上会容易出现流塑样的淤泥、沟渠以及鱼塘等,其均是软土路基,因此,想要保证道路地基的稳固性和安全度,就必须进行相应的加固工作,可采用堆载预压的模式来治理这些问题。软土路基的表面应该采用砂垫层来进行设定,期间还需要埋伏好排放水的管道,而砂垫层的表面需要用薄膜进行覆盖,从而隔绝其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另外还需要装配吸水管路,利用真空设备将空气抽出,从而完成土体的加固工作。
3.5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基层平整度
在对市政道路进行建设期间,必须给予道路地基以充分的重视。道路地基的稳固性和强度均需要达到一定程度,其为确保路面稳固性的基本条件,所以在对道路地基进行规划和建设期间,必须要确保地基的质量,其平整度对于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均会带来较大影响。在对道路地基表层进行平整度调整期间,对于基层有所差异的部分要做出相应设置。相比较来讲,石灰拥有更强的稳定性,而且其对于道路平整度的标准并不高,在进行基础性项目的施工中,质量以及平整性均更易得到良好的控制,利用相关设备对地基实施刮平工作就可以,在将水泥、碎石当成基层填充物时,在平整性的处理上会相对困难些,并且标准也会定的更高,所采用的碎石极易导致平整性受到破坏,而且和水泥同类的建材,例如石灰土、粉煤灰等均有不同的特质,凝固时长上也有所差异,极易影响到水泥类材料的稳固性和施工的具体状态,假如在施工期间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就极易使其强度遭到破坏,所以在水泥材料连接处出现的问题会更多一些,从而对整个道路的平整性带来干扰。
结束语
在当前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公众的交通需求迅速增长的背景下,市政道路的建设与改造工作将成为关系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公众服务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而路基路面的稳定性与耐久性事关城市道路的质量、安全与使用寿命,因此设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市政道路的路基路面设计工作,切实履行规划和设计职责,保证路基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确保路面结构的功能性与耐久性要求,为城市道路交通持续稳定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戴峰.谈城市道路路基路面的设计和施工方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1):148-150.
[2]杨建雄.市政道路路基路面规划设计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8):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