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工业技术及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当下,我国各行各业的技术,都在不断的发展及更新。电气设备在应用及研发方面,其技术都在不断的优化和革新。正因如此,工业电气设备的安装及维修,需要更高的技术标准,确保提升电气设备的运行稳定性。本文结合电气设备的安装标准及常见问题,探讨电气设备的安装方法;并结合日常维修技术关键点,提出日常维修的具体对策。据此做好电气设备安装工作,提升电气设备维修效果,降低企业生产损耗。
关键词:电气设备;设备安装;设备维修
前言: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修,对于我国工业企业生产来说是10分重要的,传统的电气设备制造技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不进行稳定的安装维修工作,会影响工业企业的生产及发展,因此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完成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修,能够进一步的解决安装工作及日常维修中的具体问题,提升安装质量提升电气设备使用寿命。
一、电气设备的安装标准
电气设备安装标准,一是要确保提升电气设备的使用效果,保证电气设备的使用质量,根据具体的设备材料,要保证安装维修过程中,优良的设备品质。二是针对变压装置、电缆等具体辅助附件,要确保良好的质量控制,提升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三是针对安装施工的施工入口处,要进行合理处理,保证电气设备管线铺设的质量。四是电气设备安装标准中,要明确划分,施工方及技术方的会诊策略,要对安装施工进行有效的技术评估,对图纸内容进行沟通交流。五是安装施工要完成标准的安装管控工作,并采用标准化设备完成安装施工。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安装施工标准体系,规范化施工流程,保证设备安装工作的标准有序进行。
二、电气设备安装常见问题
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图纸问题、配电装置问题、辅助材料问题以及设备安装密封问题,都是常见的安装施工问题。
图纸问题是指在安装过程中,针对强电、弱电、电气安装、无尘工作室等具体内容,未根据图纸的设计,进行有效的协调和设置,导致安装过程出现衔接的纰漏,不能准确的匹配具体安装位置。甚至设置机械之间的位置边界模糊,出现后续安装不协调的问题,难以保证安装质量,同时影响了安装工作的有效推进。
配电装置问题是指针对电气设备完成配电装置、电力机柜的安装及连接等配电安装过程中,未按照具体要求完成接地处理,或安装电缆连接存在多处连接不到、破损等具体问题。配电装置问题导致电路运转受到影响,供电线路多点无法实现有效的链接;供电热工作信号以及电路稳定性都受到影响,配电装置无法实现高效运转,容易引发设备故障。
辅助材料问题是指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线材、设备连接桥、设备框架等辅助材料无法实现安全稳定的安装,影响了电气设备的稳定性。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这些不合格的辅助材料安装部分,会引发电气设备的安全隐患,或无法保证电气设备的应用性能被发挥出来。
安装密封是设备在安装过程中,要进行外部密封,提升运行稳定性,确保内部部件的安全。但在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部分安装技术手段未有效实施,无法保证设备密封性,容易导致内部出现元件故障,提升了部件更换的概率,影响了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
三、电气设备安装方法
1.制定完善安装质量管理体系
在电气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在施工方、技术方之间建立完善的安装质量管理体系。各方可以完成有效的图纸会审,进行科学的设计沟通与施工交流。在安装技术实施中,针对具体的图纸要求提出完善的安装标准和施工规范,要求安装人员依据准确的操作规范安排,完成各个工序的安装。确保依照图纸要求内容,实现各工序之间的有效协调,同时避免装置安装过程出现衔接失误,实现安装工作的有序进行。
2.完善配电装置安装技术
重点考虑配电装置的防雷接地安装问题。针对防雷接地和连接电路等配电装置具体环节,做好防雷设备安装与调试。同时采用避雷使用的搭接焊接装置,提升防雷效果,保障电路连接稳定性。
配电装置在搭接焊接装置基础上,要保证十厘米以上的搭接,采用双面焊接技术,提升电路的防雷水平和安全性能力。同时针对接缝的牢固程度,要进行饱满性的焊接。要设置地排线和引下线,并实现电路相连;保证动力柜与发动机的正常运转;施工过程中要对配电装置安装存在的电化腐蚀进行监督。利用合适的防雷装置材料,及电路线缆等,提升材料稳定性,避免腐蚀情况的出现。
3.严格控制辅助材料质量
在选取线材、设备桥、设备框架等辅助材料时,要保证材质质量,同时结合经济性的选择标准。辅助材料的安装,要保证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对焊接件、架设件等,加强安装后的验收、监控,防止实际安装施工中辅助材料架设的稳定性不足。
4.完成电气设备可靠性诊断
针对电气设备密封性不足的问题,可对电气设备进行可靠性诊断,通过有效的检测评估、并预测可靠性指标,来判断电气设备的密封程度。同时降低电气设备的故障发生率,避免故障发生后的不良后果。
四、电气设备日常维修技术关键点
针对电气设备维修,要注意问题调查、实地考察、实验测试三方面的技术关键点。
问题调查过程中,要针对电气设备的故障和安全隐患,进行针对性的故障问题分析,探索故障产生原因,并分析具体的问题部位、途径及后果,确保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有序的问题考量,加深问题调查的直观性和准确性。
实地考察过程中,要针对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设备外观、内部零部件进行具体考察。考察设备外观是否清洁;是否存在灰尘及油渍;观测零件是否出现开裂或损坏;设备运行是否出现异常声响或震动。通过实地考察的具体内容,对电气设备完成初步的清洗处理,并进一步判断故障原因。
实验测试是根据已了解的电气设备故障问题,测试具体的故障原因。同时在不扩大故障范围的情况下,对故障部位、故障范围进行准确的测定。实验测试可采用单边通电测验,对各个部位进行单独充电,实现对电气设备的准确故障排查。
五、电气设备日常维修的具体对策
1.先检查后维修
电气设备的维修工作,必须与检查工作进行结合。对其中的复杂结构和大量线路进行针对性的检查,通过检查确定其故障位置,并对故障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要确定设备的具体异常点,从而完成有效的针对性维修。检查过程中,需要电气设备维修人员具有专业的电气设备维修知识,了解设备电路结构及原理。同时严格遵照电路操作规范,完成对电气设备的检修工作。检修过程中,要避免对电气设备的进一步破坏,同时要同步排查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升维修效果。
2.从外部结构到内部结构,依次维修
在维修电气设备时,要首先维修设备的外部结构,针对外壳,检查裂纹缺陷;对设备周围的故障优先进行排除和维修。其次完成电气设备的拆卸,对电气设备进行内部结构的维修,确定内部零件损坏、出现开路、漏油、线路损坏等具体问题。从外部结构到内部结构的依次维修,能够更加准确的确保故障维修率,同时能够避免对电气设备的破坏,节约维修成本。
结语:电气设备的安装效果及维修质量,关系着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及生产建设的安全性。因此要重点关注设备安装的常见问题,准确运用电气设备安装方法。通过对电气设备日常维修技术关键点的控制,采用具体对策提升维修效果。
参考文献:
[1]林香政.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修对策[J].集成电路应用,2020,37(07):136-137.
[2]刘志有.工业电气设备安装技术与日常维修对策探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06):52-53.
[3]王铭旭.维修项目中电气设备安装问题及相关处理对策[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