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市政工程也蓬勃发展起来。市政工程在建设的期间会受到较多技术因素的困扰,如: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工艺技术控制等诸多因素,从而影响了整个工程的建设品质。通过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与对策分析,了解当前市政工程建设期间技术应用的主要通病,制定市政工程技术应用的有效措施,使市政工程的建设品质得到更好地保证,更好的推动整个城市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应对措施
引言
市政工程施工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市政工程施工中存在一些技术通病,如果这些技术通病得不到解决,不仅会威胁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还会阻碍城市建设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对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进行研究,总结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质量。
1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
1.1施工测量标准不严格
在市政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测量的精确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具体是指测量人员在对施工环境以及施工重要参数进行测量时所运用的理论、方法以及技术。工程测量主要是包括对施工地形进行实地勘测、检测地理信息系统、测量平差以及控制测量误差等环节,其可靠性以及有效性将会决定后期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整体质量。然而,个别施工单位在对工程测量规范以及专业标准方面的认知都有所不足。比如,没有对施工现场地形地貌的差异进行实时修正且忽略了工程测量的战略重要性,导致整个市政工程的施工项目都没有得到贯彻落实。
1.2材料问题
市政项目施工过程,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材料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管理中,还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材料采购、入库、出库、保存等方式不合理,造成钢筋材料被锈蚀、水泥材料变质等问题,不但浪费材料成本,而且对市政项目的施工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同时,在材料使用环节的管理上,没有对存放场地合理规划,导致材料现场运输困难,难以结合项目进度持续供应,影响市政工程进度。施工结束之后,未按照要求及时将剩余料进行回收,导致大量材料流失,徒增成本。
1.3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
(1)市政管道工程漏水问题发生几率相对较高,主要原因为四个方面:其一,管道放置基础缺少稳定性,致使管道在挤压下出现裂缝。其二,管道接口密封存在问题。其三,管道材料质量存在问题,无法抵御水流的长期侵蚀。其四,掩埋管道时较浅,并在温度等自然因素影响下,发生热胀冷缩。(2)水泥基层出现裂缝,致使稳固性不足。原因为:水泥比例缺少合理性,铺设时缺少均匀性,水泥压实存在不足等,使得水泥无法承载相应压力,进而导致裂缝问题的出现。(3)沥青路面缺少平整性,接缝间隙较大,实际使用时经常出现颠簸,进而为事故的出现埋下隐患。(4)道路检查井缺少平稳性,经常高于或低于平面,原因为检查井附近垫土量缺少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导致交通受到影响。同时受客观因素影响,井盖的丢失,也会影响社会群众的安全。
1.4机械设备问题
机械设备在市政府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在施工中科学合理地选择机械设备,严格检查机械设备的规格型号。如果设备的选择不科学,工程的进度就会受到影响。另外,施工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例如,如果在道路结构中形成的道路段不能使用大的辊,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较小的辊。由于紧凑的辊具有非常轻的重量,紧凑的效果不是理想的,特别容易发生路基的不稳定性。因此,在道路投入运行后,在车辆的反复旋转之后,特别容易产生龟裂或下沉。
2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质量通病的改进措施
2.1防止测量数据出现问题
市政工程施工人员勘测数据时需要分析地势、气候等因素对测量精准度的影响。可从以下方面出发:(1)测量人员在工作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与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完善的应对方案,同时还要选择科学可行的测量措施。(2)市政工程施工期间,技术人员应掌握丰富的专业技术与工作经验,同时也应拥有良好的工作责任意识,这可从根本上避免由于技术等因素导致测量数据缺少精准性问题的出现。(3)市政工程施工时,应保证测量技术具有较强先进性、科学性,根据施工条件选择先进测量技术,这可更好的促进测量数据精准性的提升。
2.2落实材料管理
要规避市政项目的质量通病,需要落实材料管理工作,为施工质量奠定基础。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制度方面,需将材料管理岗位制度加以明确,采购人员需按照采购计划,对比市场价格,采购优质、价廉的材料,保证工程使用的主材具备“三证一标”。同时,将运输、地域等因素考虑其中,保证按照材料特点、性能等做好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管理流程“入库”和“出库”,采购所有材料需按照类别设置标识、分类保存,做好防水、防潮、防火、防盗等措施。如:市政项目中使用材料种类较多,材料自采购至使用过程存在时间差,所以需要设置专门存放处分类管理,将易受潮和变质材料置于干燥、通风区域保存,同时做好防雨措施,防止对其性能产生影响。市政项目中常使用多种规格钢筋,在管理过程需要按照型号分类存放,立标识牌、依次堆放。(2)使用管理方面,规范的管理工作可防止材料流失、浪费等问题。管理过程,需要结合市政项目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材料供应量。合理规划材料现场,保证场地交通顺畅,材料存放合理,能够按照施工进度,科学安排材料进场。同时,按照规范要求落实验收工作。市政项目收尾环节,需要及时将剩余材料进行回收,清理现场、及时退库、分类存放。
2.3加强对市政工程的质量监管力度
从市政工程的质量角度出发,相关单位必须要对每个市政工程的建设进行质量监管,从而确保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做到科学系统的监管。而该方面的监督工作必须要通过对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组织情况以及人力物力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并以改善项目经济效益且控制生产成本为主要前提,本着保证市政工程最终施工质量的原则,对施工期间的投入成本使用资源以及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最优配置。与此同时,监管单位还需要对市政工程的开展情况以及施工质量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过关,相关部门以及施工单位应当将质量监控工作放到足够重要的地位上,且施工单位需要向有关部门进行相关数据提交。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质量监管人员应当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监管与考察,避免施工单位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
2.4科学地引进机械设备
在实际建设中,使用了大量的大型机械设备。因此,为了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在选择并使用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应当结合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制造,确保机械设备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并保证机械设备的质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工公司应尽量引进国内外科技先进的机械设备,使施工作业更高效、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中,技术通病得不到解决,施工质量便无法得到保障。市政工程施工期间,针对测量问题以及材料问题等制定具体解决方案,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施工问题,做好施工问题出现时的预防工作,从而保证施工顺利完成,排除施工安全隐患,保证施工安全性与施工进程,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红日.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及解决措施[J].江西建材,2018(11):104.
[2]刘云.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施工技术通病[J].智能城市,2019(1):201-202.
[3]冯小平.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及改进策略[J].低碳世界,2019(33):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