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腾安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房屋建筑数量和规模的迅速增大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房屋建筑中的给排水设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给排水系统在房屋使用者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使用者的日常生活以及日后的装修、维护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现实施工中,房屋使用者对于给排水系统使用的方便程度存在不少的负面反馈。在本文中,笔者对于房屋建筑的给排水系统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进行质量保障的改进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给排水系统;施工质量
房屋建筑的给排水系统是影响房屋使用者使用体验的重要方面,也是住户向物业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良好的给排水系统是房屋建筑质量的保证,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房屋建筑中的给排水系统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提出改进的一些建议。
一、房屋建筑的给排水系统容易存在的问题
房屋建筑的给排水系统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管道的渗漏和堵塞,其次是管道噪音和水压不足的问题,这四个方面 的问题是最影响房屋使用者使用体验的问题,甚至还会影响住户之间的邻里关系,也是在给排水系统施工中特别需要注意的。
1、管道的渗漏问题
出现管道的渗漏情况其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常见的原因有两个,即管材质量问题和施工技术问题,前者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施工原材料的管理者没有对管材的使用把好关所导致的,例如采用最常见的PPR管材,当管材存在裂纹和砂眼的情况下就会由于外界温度变化容易产生裂缝,进而导致出现给排水管道渗漏的后果;施工的技术方面问题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没有按照施工标准来进行施工操作,例如在管材的管口切割、接口加热等操作流程中,技术不过关,导致管材的接口处长时间使用后出现裂缝甚至接口开脱,导致渗漏严重。
2、管道的堵塞问题
给排水管道堵塞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用户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其现象是用户的给排水管道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生活废水溢出到房屋内部,造成管道堵塞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除用户的使用不当以外,从排水管道的施工来看,主要是两个方面的施工不合理造成的:其一是给排水系统使用的管材内部存在异物,这是由于施工过程中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的管材,或者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异物的彻底清理;第二种情况是选用管材的管径不科学,施工中使用了小管径的管材引起管道的堵塞。
3、管道出现噪音
管道出现噪音的情况对于住户自身使用或者楼上楼下的邻居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扰,这主要是由管材的材质和连接方式引起的。管道出现比较大的噪音直接原因是由于管道内的连接配件阻碍水流,导致水膜或者气流的产生,在给排水的过程中气体受到水流的压力而发出尖锐噪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施工的过程中采用正确的管材以及配件。
4、水压不足
给排水系统的水压不足的原因也存在多个,例如给排水系统的设计缺陷、水泵和管材的选用等。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求是所有与供水泵高度和水平距离最远的水点,水压能够达到正常的水压标准,如果选择了压力过小的水泵或者管孔过小的管道,就会产生水压不足的问题,影响用水高峰期间最不利水点的正常用水。
二、相关的改进措施
1、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内容
加强给排水系统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管理是降低管道出现问题的最有效手段,通过规范化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实现这一目的,以下是给排水系统的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些具体要求:
(1)对水量和水压稳定性的要求
对水量和水压稳定性的要求标准应当在设计过程中进行科学的模拟计算,在施工完毕应当对实际的效果进行及时测试。其中所涉及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最不利水点,其定义是距离水源高度为最大或者管线长度最长的点,最不利水点的给水能力由于供水过程中的阻力和势压损失都最大,容易出现水压不足的现象,也因此成为了一个衡量水量和水压稳定性的重要标准,在进行施工的质量检测时最不利水点的检测也是水压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过高和过低的水压都会造成住户的用水不便。
(2)对管道畅通和密封性的要求
对管道畅通和密封性进行要求是防止给排水系统发生渗漏的举措,其标准是保障水流顺利的前提下避免管道本身和管道接口出现渗漏,这一点的检测由于在工程完工后进行的话需要对出现问题的部分进行返工,因此需要对每个阶段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以此保证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能够高效率处理问题,这需要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对于不同工程类型所需给排水系统选用管材以及施工技术在国家标准方面有足够了解,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标准进行管理和监督,避免高成本的返修工程。
(3)施工技术标准方面的要求
施工的技术标准是保障给排水工程质量的重要方面,其中包含了管道的坡度、管道孔径的大小、排水立管的气水分流标准、支管存水弯水封高度、压力泵的型号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多个细节问题等等。实现施工技术标准要求的重要条件就是现场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必须过硬,这样才能够对施工的多个环节和细节进行准确的指导和监督。
2、建筑项目管理层面的改进措施
给排水施工项目管理也包括了项目的评审、组织、采购、实施和验收几个步骤,各个步骤都需要严格的把控以此消除导致管道系统出现问题的隐患。
(1)评审阶段
对于给排水系统工程而言,对施工图进行严格审查是评审阶段的核心工作内容,需要重点管理的是,管径大小的审查、给排水系统的透视图、阀门井的位置、检查井的深度、排水管穿梁的位置等技术细节,只有对施工图进行严格的审查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不合理的施工设计带来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2)组织阶段
对给排水系统的组织阶段进行把控的主要内容有配套设备正确选择和施工管理人员的安排与培训,这决定了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是否能够按照标准进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人员的岗位安排要符合管理和技术人才合理分配、各负其责的原则,以此保证当出现问题时,责任明确。
组织阶段的另外一个内容就是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由于目前专业性强的施工队伍比较缺乏,给排水系统工程的施工多由流动性比较强的民间施工队作为主力施工人员,这种情况下对于施工人员的工作理念和专业技术进行培训有很强的必要性。现阶段的三级质量管理体制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流于表面,更为经济的方法是采取以老员工带领新员工的方法。
(3)采购阶段
给排水系统工程设计的原材料很多,从钢筋水泥到相关的排水机械设备,原材料与机械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可靠与否。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原材料的采购工作,做好相应的质量评估工作,并且建立相应的台账,将劣质品牌的原材料列入黑名单,下次不再采用。同时建立相应的采购单价账单,实施掌握费用变化,用最实惠的价格采购最好的产品。
(4)实施阶段
排水施工项目管理是最重要的就是实施阶段,通过负责任、高质量的完成施工工作,能够有效的保障工程管理的圆满完结。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图纸完成施工,根据相关的国家标准进行施工,注重管道畅通和密封性,同时注意人员的施工安全工作。
(5)验收阶段
给排水系统工程的验收由于其比较强的隐蔽性在验收阶段往往会出现表面优良、内里劣质的情况,这就需要由验收人员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实行分段验收的方式来进行,从施工材料的选用到施工技术的检查,都需要进行及时的检验,从而避免工程竣工后验收会出现的弊端。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任何工程的质量保障都与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分不开,给排水系统工程亦是如此,只有从设计开始把关,在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中都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监督,才能够彻底改变给排水系统容易出现问题的情况,这也需要建筑企业、项目承包商、施工队伍等多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只有各个环节都加强管理,才能有效提高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小娟.房屋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和措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0):60.
[2]杨凯.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工程与建设,2019,33(03):469-470.
[3]吴晨晨.房屋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问题及改进对策[J].居舍,2019(13):183.
[4]林芳飞.房屋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安全问题与质量管理探讨[J].门窗,2019(08):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