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生态空间协调

发表时间:2020/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杨涛
[导读]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陕西地矿区研院有限公司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土空间规划核心成果是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生态、农业和城镇做出空间和时间上的安排,其中生态空间是保障和维护区域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同时,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之一是“多规合一”,而在国土空间规划开展前,住建、环保、国土等部门,在城市总体规划、产业用地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专业规划中对生态类空间已有安排并已落地实施。在此背景下,本文探索了生态空间多规协同方法,目的是整合各部门对生态类空间的安排,实现对生态空间管理的一致性,保障国土空间规划内容可落地。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空间;规划协调;保护与发展
        引言
        所谓空间规划,其实质是通过研究并把握空间变化发展的运行规律,引导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按照科学的规律、有序、可持续地发展,为协调资源、经济、人口和环境四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是为了实现共同发展目标而对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协调的一个政治性的治理体系。
        1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规划要素和功能作用
        (1)规划要素。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体系领域主要是符合规划目录的公共政策性领域,而不是市场竞争领域。规划的对象主要是海陆统筹的国土空间,规划的范围是全地域、全要素的。规划期限,近期是到2025年,中期是到2030年,远期是到203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主要依据包括试点现行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政策文件、标准规范、相关规划等。(2)功能作用。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各地区人口密度分布不一,资源配置不均,环境压力增大,以及相关问题逐渐显现。构建科学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分配不均,生态环境破坏,空间利用过度开发等多种问题的根本途径。应该发挥其统领作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家规划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落实国家发展规划提出的国土开发保护要求,为国家发展规划落实提供保障。另外,发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国土开发保护过程中的战略引导和刚性管控作用,对各项规划的开发活动提供指导和约束。
        2规划协同
        2.1发展层面回应重大战略要求
        国土空间规划要落实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例如新一轮东北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等国家战略,一核五基地、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等省级战略,优化配置各类区域性基础设施、生态安全、经济开发的各类自然资源,引领“三生”空间即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科学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2.2.要素层面体现空间格局架构
        空间格局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导向,是统筹利用各类空间资源的总遵循。在新时期国土空间格局出现了主体功能更加突出、融合发展更加明显、多层级交互联动更加成型、陆海对接更加到位、空间合作更加紧密等新特点。要围绕区域未来发展定位对空间开发格局进行不断优化调整,区分城镇、农业、生态、海洋等空间要素,依托重要交通干线聚集经济要素,探索生态空间更加系统,构建生态屏障、廊道、海岸带相互依存的系统化生态格局;城镇空间更加高效,构建核心区域、都市圈和城市群周边区域相互促进的城镇协同发展格局;农业空间更具特点,构建精品农业、高效农业、节水农业和绿色生态农业相互补充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的规划新途径。
        2.3提高规划综合性,加强法制化建设
        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其他规划建设以及管理工作提供引导,使其能够有效发挥统领作用,其具有前瞻性以及综合性和战略性等特征。在国土空间规划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积极做好协调管理,充分发挥规划的作用。

同时,规划目标应当与存在的问题导向贴合起来,并根据新时期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分析现阶段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相关问题,通过与规划中不协调、无法有序发展等相关问题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目标。实践中还应当立足实际,不断健全和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不断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制化建设,自上而下进行法律法规建设和完善,以此来确保其能够在法律体系中的绝对地位,充分发挥协调以及统筹与调控作用。
        2.4增强弹性,探索“留白”
        强化弹性规划管理,计划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用地可申请使用。探索规划“留白”机制,对一时难以明确具体用途的建设用地,可暂不明确规划用地性质。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时落地机动指标,明确规划用地性质,项目批准后更新数据库。机动指标使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鼓励实施全域综合整治,积极运用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等生态综合修复政策工具,融合财税、投资、交通、水利等各类措施,建立“多规合一”的政策统筹机制平台,引导聚合各类涉农资金,共同促进乡村振兴。
        2.5预判层面做好趋势影响分析
        以塑造高质量生产和高品质生活的国土空间为目标,分析经济发展趋势影响,推测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相对量和变化情况;分析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影响,在人工智能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背景下,对空间资源需求的新变化,新建产业园区逐步较少、传统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城市生活智能产业的植入等;分析人口变化趋势影响,应着重分析人口增长、年龄结构、区域分布等关键因素对国土空间的需求;分析交通布局变化趋势影响,做好支撑交通布局的战略空间预留。通过合理引导,努力实现国土空间从“增量”向“存量”和“流量”转变。
        2.6统筹全国发展,实现各个地区互利共赢
        建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国土综合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管控作用。之前,我国各级规划之间衔接不协调就是因为缺乏完善的、系统的体系,缺乏国土空间规划的顶层规划和基础规划,没有形成“金字塔”一样的规划体系。而如今构建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具有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等显著特点。各地区既能对生态环境实行分区管治,又能实时了解各地区自身的资源优势与劣势,与其他地区进行协调与合作,齐头并进,实现共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我国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和国家实施的,对于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分层实施,从国家到乡镇,实现差异化的目标,逐个击破,环环相扣,从细节到整体,不断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各地区之间,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利用地域特色,交互作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的编制体系,符合我国国情,为我国创新型的发展提供保障。但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方面,仍然有诸多问题,需要各学者进行深入探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灵芝,曾毓隽.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编制的思考与探究[J].城市建筑,2019,16(19):136-139.
        [2]王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的编制——以原平市班政铺村为例[J].建筑•建材•装饰,2019(24):121-122.
        [3]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R].2019,6.
        [4]李蕾.基于国土空间体系下的村庄规划思考——以金华市金东区为例[J].浙江国土资源,2020(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