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2068319881117XXXX 上海超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公路延伸工程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常见工程,也是重要的公路项目,因为涉及新老路段连接等问题,所以技术难度较高。本文以S26公路延伸工程为例进行施工技术剖析,概述了S26公路项目的主要施工背景,分析了该工程中的施工技术难点,并针对技术难点进行技术探析,提出治理对策。希望借由本文,同类型工程可以得到些许启发。
关键词:市政路桥工程;公路施工;施工技术
前言:
新经济环境下,车辆生产总量骤增,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交通运输核心荷载对象,公路工程延伸建设是历史必然。S26公路东延伸为关键性新建公路工程,该工程因为地理区位原因承担着重要的经济使命,对施工质量的要求极高。为实现其高质量、高效率、长周期服役,必须洞察总结该工程中的技术要点,攻关技术难点,保证工程质量过硬。
1 S26公路东延伸项目概述
S26公路新建工程是以G1501绕城公路为起点,从该公路西侧向东侧修建延伸的公路工程,该公路路段总长度约为10.624km,终点连接G15沈海公路,为G1501和G15之间的连接路段,为重要高速公路路段。该公路延伸建设中,从G1501公路起始,沿途跨越多个公路或路段,包括赵重、纪章、嘉松、新凤、华徐等众多道路,公路施工环境极其复杂,而且该公路路段关乎沪周边运输和经济发展,责任重大,参建全员皆以战备状态迎接这次挑战,誓以高水平建设交付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笔者有幸参与此次重要的公路建设,以市政参与人身份对该公路工程中的市政相关内容负责,保证该工程施工质量过硬,竣工验收严格,将S26公路建设为百年道路工程。
2 S26公路施工技术难点
2.1工程复杂,工期紧张
S26公路处于上海周边区域,起到重要交通连接作用,该工程完成后可缓解沪区繁重的交通压力,增强交通流畅性。S26公路为东延伸工程,公路穿越多条路段,工程较为复杂,因该段公路的全长总计一万余米,又为优质建设目标高速公路,所以工程量远非普通公路建设可以比拟。为保证运输通畅,尽快恢复正常的交通运输,同时发挥新路段应有的运输承载功能,S26公路的工期要求较为严格,可供施工时间较为有限。S26公路建设环境为城市外围,施工区域内地形多样化,电力连接、材料供应、人员组织等方面困难重重。除此之外,该项目中包含众多分项,建设中所需实施的工序十分庞杂,若不能有效解决以上难题,公路建设就很难顺利开展。无论是复杂的工程,还是紧张的工期,都是对公路施工的严峻考验。
2.2跨公路施工,干扰交通
S26公路建设中,立交匝道为重要建设部分之一,该立交匝道与G151高速公路之间存在交集,跨越了该公路主线,在施工中必然会对G151公路的日常交通运输造成干扰,影响正常通行。此种情况下,若施工部署有误,不仅影响G151公路运行,更是会影响S26公路施工推进。该部分施工只依靠施工规划无法独立完成,除隔离必要的施工环境外,还要求交通协调配合,避免造成“一处施工,全线瘫痪”的消极影响。立交匝道钢箱梁施工为大型工程,对交通干扰性较强,钢箱梁吊装时,在阻碍交通的同时,也会对公路过往车辆造成安全威胁。
2.3新老桥拼接问题
S26公路作为延伸工程,施工难点之一即为新老桥拼接问题,在新旧结构之间进行拼接,拼接缝处理质量若出现问题,致使新老衔接失败,则公路在投入使用后极易发生安全问题,无法达到预期服役寿命。新结构和老结构之间若存在型式或孔径问题,连接时出现结构对接偏差,或结构连接错误,可能造成公路质量瑕疵。新桥施工中若处理不当,对旧桥的桩基造成扰动,动摇桩体周围土体,将降低路桥稳定性。
3工程技术难点治理对策
3.1科学部署阶段目标,合理调配施工资源
面对该工程复杂的施工形势,笔者采取化繁为简、分化治理的统筹方式,通过标段划分使各施工队各司其职。本标段总体被划分为三个施工区域,三个施工区域中各由一支施工队负责,经此任务划分,各工区可实现任务并行推进,以使施工队明确本队施工目标和施工责任,便于质量把控。
S26公路为线性要求较高的高速公路,为保证施工线性水平,应先创建控制网,然后再推进后续施工。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在必要时对控制网进行加密,并保证控制网科学性和精度符合标准要求。控制网中的各控制点是施工的指导和标尺,所以应将其设立在非施工作业范围内,做好控制点保护,避免出现控制点偏移或缺失,同时保持良好的通视性,使控制点发挥应有作用。该公路工程中需要大量资源支持,不仅包括施工中所必需的人力资源,还包括施工材料与公路工程必备的各种机械设备等。想要保证公路工程顺利完成,必须对工程各类资源进行科学部署与合理调配。在此项延伸工程中,施工作业人员总数庞大,在建设高峰时期,所需作业人员超过1000人,必要机械设备如公路工程所使用的模板和支架等,也按照流程规范就位,保证该路段结构实现流水式搭接。本路段建设通过目标分化,以公路完工工期要求为依据制定全局施工进度,然后进行阶段目标划分,将小目标落实到各施工区域,加强节点工期控制,保证阶段目标推进符合工期节点要求,进而保证总工程在预期内高质量完工[1]。
3.2构建管理网络,实现部门协同
该工程建设中,市政方面工作由专人负责,该人员与公路建设相关单位、部门协同管理现场交通,通过构建管理网络,实现交通组织管理系统化,公路管理和公路管养是与该工程密切相关的单位部门,交通管理部门也在施工阶段的交通协调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齐心协作,保证施工中交通顺畅,各相关单位也可在有效时间内获知公路施工当前具体情况。还需要必要的相关部门配合,进行专业的交通疏导和交通组织管理。该部分施工责任重大,要求交通疏导和路政管理彼此具有高度协调性,共同解决施工期间的交通问题。该立交匝道施工部分交通流量具有时段性,应避开繁忙时段,降低对G151公路的运输影响。交通组织为公路延伸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做好该部分协调,可实现施工秩序化推进,从而达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的施工效果。应先进行下部结构施工,在该阶段,WN43墩与 SW23墩施工可同时推进。然后进行钢箱梁架设,该部分为夜间施工,每晚吊装数量为两件,起吊时间分别在23:30和次日凌晨 2:30。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吊装完成,构件出厂时间为 8:00,运输时间约为两小时,被运输至吊装区域之后应暂时存储在封闭区域,正式吊装施工时方可运输到吊装点。另一件钢箱梁也与其一同进场,但该装运车辆应在墩北中封带范围内停放,该区域宽度为 9.8m。钢箱梁构件分为左右半幅,应予以分别吊装,且在吊装时必须临时封闭相应车道,封闭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之间。[2]封闭施工时,应依据规定架设或摆放警示标牌,提醒经过此路段的车辆在经过时及时减速或者绕开该路段行驶。此部分归属于交通路政范畴,该部门应起到指挥协调作用,使用隔离墩等路障设施设置必要的隔离带。为保证交通组织效果,交警与路政负责人员应协同商讨交通组织方案,依据实际情况落实交通管理。交通组织管理中,架设的标志应包括施工提醒、车辆限速提醒以及行驶方向指引等,在通行路段作业,无论是施工人员还是交通管理人员,都应按照要求配备安全防护装备,如安全标志服装等。施工设备和相关车辆应在封闭区域中停靠,并按照规定保持双跳灯或者警示灯工作状态。中央活动护栏是为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而设置,未经允许不可开启,更应避免车辆随意掉头行为。应及时更新施工进度信息,提升交通导流效率。
3.3拼接缝质量控制
S26为延伸公路,是连接两段高速公路的中间路段,新桥和老桥之间的路桥拼接为其重要技术难点之一。通常情况下,新工程建设时新桥结构应与老桥保持一致,孔径、型式接应保证同一制式,方可顺利进行连接。在进行新老拼接时,新桥上部结构(如板梁等)连接老桥相应部位,但是下部结构应为隔离状态,新桥下方的墩盖梁以及桥台、承台等部位为非连接状态,建设沉降缝,使新老桥之间处于隔离状态。在进行新桥建设时,应使用钻孔灌注桩作为桥梁桩基,采取该种方式可使桩基施工时有充足的施工操作空间,新旧桥之间间隔有限,使用该方法可使新桥桩基施工不会影响到旧桥桩基稳定性。新老桥拼接缝所在位置为快车道,应通过桩基持力层设置和桩基直径以及数量控制,还有实施预压等手段,尽量降低工后沉降,还可在桩底注浆,加强桩基绝对沉降的质量控制[3]。
结论:
综上所述,在S26公路施工中施工技术难点和要点在于工程复杂且浩大,在路段建设中涉及交通通行问题,尤其是新路桥与老路桥在拼接时的拼接缝问题,直接关系着公路建设质量。在延伸公路项目建设中,应科学规划施工进度,做好资源调配,协同相关部门加强交通组织工作。在建设中应重点关注拼接缝质量,通过技术手段应用,确保延伸公路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乌日娜.路桥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08):134.
[2]黎文武.路桥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难点及应对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7):118.
[3]李邈.路桥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难点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7(0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