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现阶段通信网络已非常完善,光缆敷设范围、密度逐渐增加。随城市建设进程深,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活动与既有通信管道、光缆相碰撞的问题频繁出现,产生搬迁需求。本文结合上海市北横通道天目立交工程共和新路通信管道及架空光缆搬迁工程设计经验,分析通信管道及架空光缆搬迁工程的设计难点及处理措施,搭建完善的通信管道搬迁设计理论体系,供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路桥工程;通信管道搬迁;架空光缆
引言:
信息通讯与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密不可分,近年来,各大通讯公司积极开展通信系统敷设、延伸项目,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路沿线所埋设通信管道及架空光缆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因不同社会基建部门在项目规划中缺少必要的信息交互,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建设缺少统筹规划,在路桥工程施工中,因存在碰撞节点必须将原有的通信管道和架空光缆搬迁,以确保施工作业顺利开展,同时又不影响线路所辖范围内居民正常通讯。
1项目概况
上海市北横通道天目立交工程西起天目西路、长安路,向东跨越恒丰路、共和新路、南北高架路,至海宁路、文安路,全长2.1km。本工程全线均为高架段,设计时速60km/h,为双向4车道,设有恒丰路和浙江北路两对出入口匝道。
该工程新建天目路北上匝道,施工现场既有通信管道及架空光缆设施阻碍工程施工,因此需进行搬迁。该通信管道及架空光缆搬迁工程中需转移的管线数量众多,仅在共和新路范围内即存在1.381kg的通信管道,管控容量在2~15孔,包括各类人井17只,管道内光缆数64根,另外还包括44根跨越铁路的架空光缆。本搬迁工程时间紧任务重,管线构成复杂,且存在部分跨越铁路设施的光缆,在搬迁过程中无法提供新的管线路由,因此搬迁难度较高。
经现场勘查及多方协商,确定在新建匝道立柱敷设垂直通信桥架,同时在匝道边防撞墙内侧敷设水平通信桥架,完成既有架空光缆过铁路的搬迁工作。工程搬迁方案设计中总结不少技术经验,现对其进行分享。
2通信管道及架空光缆搬迁工程设计
2.1搬迁工程设计原则
通信管道及架空光缆搬迁过程中,与之有关通信线路的路线、走向均需做出不同程度的调整。本文研究项目在架空光缆搬迁中穿越铁路设施,目标范围内存在其他与通信管线相联系的单位或部门,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这些通信单元的线缆也需同步做出调整。具体来讲,通信管道及架空光缆搬迁工程设计应满足如下几项原则:
第一,若涉及到铁路通信线路搬迁,需尽可能做到一次成型,避免出现反复施工的现象,从而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有效降低施工成本。若不可避免需进行二次施工,需准确把握两次施工活动的关系,重点处理好两次施工活动的衔接。在方案设计中,一次施工应为二次施工做充足准备,使得二次施工能够快速、便捷完成[1]。
第二,如本文案例这样通信管道及架空光缆搬迁跨越铁路的现象经常出现,此时可选择将光缆外套接保护钢管。若选择地下埋设方式,新建的地下通道必须与铁路保持一定间距,确保光缆穿越不影响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行。结合现场勘查情况,合理设计光缆埋深。不少铁路路段在建设之初即考虑到与其他基建设施的协调问题,在铁路地基位置预留管线通道。若存在此类通道,可让管线从预留通道穿过,对于本文案例中的架空电缆,可选择新建通信桥架的方式进行处理。
第三,充分开展现场勘查工作。现场勘查是搬迁工程设计的重点环节,具体搬迁方案的提出必须以准确、全面的施工现场信息为基础。本项目设计之初,层曾深入施工现场开展多次勘查活动,了解通信管道及架空光缆的敷设情况、管道与其他地面设施的位置关系、路桥工程施工实际需求等。与铁路及立交工程建设部门间展开信息交流,尽可能多的收集与通信管道和架空光缆有关的信息,结合采集到的实际信息开展方案设计工作。
2.2线缆搬迁常用方法
2.2.1拆除法
路桥施工受到既有通信线路阻碍时,最简快捷、有效的方式为将阻碍施工活动的线路拆除。但拆除法可使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用在通信线路业务量非常小或已失去通信功能的线路中。若能够使用该方法,在工程设计之初,需与线路产权单位相配合,详细了解线路通信业务持续情况,确定哪些路段可被直接拆除。在取得产权方同意并与通信线路覆盖范围内的用户协商后,可将这部分线路拆除,以完成通信线路搬迁工作[2]。
2.2.2搬迁法
对于无法满足以上条件的通信线路,则需要结合既有管道、光缆的敷设情况,设计选择相适应的搬迁方法。在方案设计中,需组织现场测试工作小组,对目标搬迁线路进行测试。
第一,利用经纬仪、标杆等测量工具,结合相关技术规范测量搬迁路径,包括通信线路标高、中心桩等,结合采集到的数据划定搬迁路线的起点和终点。注意在设计过程中,搬迁路线应尽能保持平直,避免出现过大起伏,有效避开沿线易出现塌方、滑坡等地质现象的节点。第二,采集通信线路沿线土壤样本,分析土质特点,统计搬迁沿线是否存在其他地下管线、设施及障碍物,通过分析计算,确保新搭建的通信路径与此类设施交叉或保持一定的平行间距。第三,结合工程实际建设需求,划定通信线缆的割接节点,详细记录有关信息,同时进行单盘检测,确保搬迁后的路线能够达到既定的使用要求。
(1)若跨越非电气化铁路,结合现场条件,可提高当前的线缆高度,给下方各项生产运营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若跨越电气化铁路,则需采用落地直埋的方式,此种方法要求铁路沿线本身存在铁路涵洞,将通信线缆搬迁至涵洞中。该搬迁方法的优点在于成本较低、后期维护便利。
(2)若现有通信管道和架空光缆与施工沿线的距离较近,可在与原有线路平行且间隔一定距离的位置重新规划通信线路,搭建新的杆路,将通信线路搬迁至距离施工沿线合理的范围之外,避免影响施工活动开展。
(3)若既有通信线路穿越待建设桥梁设施,且其存在影响桥墩施工,可使用抽放余缆的方式,并对现有的杆路进行调整和加固,将既有通信杆路搬迁至桥墩中间,远离桥墩施工作业节点位置,以免影响路桥工程施工。
(4)若既有通信线路影响隧道开挖活动,在工程设计中可对现有杆路进行加固和调整,延长通信线路,将线路转移至隧道顶部,以排除其对施工建设活动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以上情境的出现频率较低,主要是由于隧道口位置的环境特殊,一般无法满足通信线路落地直埋的需求。
2.3线缆搬迁创新方案
本文研究搬迁项目有44根架空光缆穿越铁路,在综合考虑施工条件后,决定在新建匝道立柱敷设垂直通信桥架,同时在匝道边防撞墙内侧敷设水平通信桥架,完成光缆搬迁。架桥的类型非常多样,如无孔托盘时、有孔托盘式、梯架、组合式等,可结合实际施工需求进行选择。通信架桥设计中,应明确工字钢通信桥架横臂的固定方式,严格控制架桥间距、架桥横臂间距以及架桥层数。其中,添加横臂的优势在于,能够显著提高架桥的固定效果,确保定位精确性。通过本项目施工实践,该方案还可节约架桥安装时长25%左右。光缆架桥水平敷设,控制两架桥间距在1.5~3m之间,若使用垂直敷设方式,间距不应超过2m。若使用金属线槽,线槽接头处、距离达到3m时以及线槽出口的0.5m位置、转弯节点等均应设置支架。若使用塑料线槽,固定点间距一般设计为1m。
2.4搬迁方案设计要点
第一,在路桥工程或铁路工程建设中,位于路基、隧道、站点、厂房等基建设施附近影响正常施工,或可能对建成后的工程运营造成一定影响的通信管道和架空光缆,均应被纳入到搬迁范围,对其路线做重新规划。
第二,因工程建设需要而引发的通信线路搬迁工程,应尽可能保证一次性完工,若因条件限制无法达到该要求,需做好两次施工的过渡衔接。通信线路搬迁后,除不影响有关工程施工外,还应确保线缆通讯功能顺畅、稳定发挥。
第三,若既有通信管道或架空光缆与路桥工程沿线相平行或重合,需将其平移搬迁至合理距离,避免对有关施工活动造成影响。
第四,通信光缆搬迁方式需根据光缆类型适当选择。例如,在本地网线路搬迁每500~1000m增加1~2个接头;在长途光缆体系中,需依照盘换改签2000~3000m不接头的原则进行[3]。
第五,若因路桥工程施工需要对业务量大、规格高的通信主干线进行搬迁,如多孔通信管道、长途地埋通信光缆等,需与责任单位相互协商,以免主干线搬迁影响通讯网络中其他模块的正常运行。
第六,若利用铁路预留通道进行光缆敷设,两端的终端杆需设置在封闭网之外,要求最近股道中心距离不超过1.5倍杆标高。将电缆井设置在铁路外,以方便后期维护检修。
结论:
搬迁方案设计应确保通信管道及架空光缆搬迁能够为相关工程建设活动提供充足的施工空间,同时兼顾搬迁后通信线路的通信质量及维护管理的便捷性。在具体设计中,重点做好现场勘查及搬迁方法选择工作,依照工程建设要求顺利完成通信线路搬迁任务。
参考文献:
[1]徐元东.改进电缆桥架结构提升公共走廊吊顶标高施工技术[J].安装,2020(03):54-56.
[2]易小飞.分析110kV架空输电线路迁移改造电缆线路施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12):183-184.
[3]李维强.解析110kV架空输电线路迁移改造电缆线路施工[J].通讯世界,2018,25(12):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