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 贾志宙

发表时间:2020/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贾志宙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人口与日俱增,这就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身份证号码:13070219900920XXXX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人口与日俱增,这就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大量的建筑工程拔地而起,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土地资源的短缺,为了节省城市土地资源,现代建筑工程大多以高层建筑为主。因此,高层建筑的质量问题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要保证高层建筑工程的质量,就需要提高工程基础的质量。基于此,文章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以及相关的要点,希望可以给相关从业人员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
        1 引言
        现阶段,城市的建筑需求不断增加,而土地资源有限,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正在克服此问题,通过建设高层建筑,缓解建筑供需不足的矛盾,获得不错成效。高层建筑具有特殊性,对建造的细节部分把控要求更严,因此深度分析此课题,提出有效的技术质控措施,有着重要意义。
        2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现状
        当前,工程整体质量提升的关键点在于土建施工,土建施工质量的提升与工程的整体质量提高有着直接关系。在土建施工中必须正确利用桩基础施工技术,使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桩基础通常是由承台基桩构成,承台的整体标高性对于高、低承台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高承台桩技术即地上、地下各一半,低承台桩则需要全部深埋于地下。此外,桩基础还有预制桩与灌注桩之分。相比于灌注桩,预制桩的生产成本不高,有着较小的配筋率,且能极大地节约钢材,还可以显著提高承载力。预制桩无法用来抗水平荷载,在预应力铰线或者是填心强度充足的情形下,能够用来做抗拔桩。总的来说,在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科学、合理使用,不仅能够使建筑内部的结构更加稳定,更可以对震动力等外部因素进行有效抵抗,进而确保建筑的安全。
        3 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
        3.1 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
        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施工技术,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技术不需要使用大型的机械设备,施工流程也比较简单,因此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小,成桩的效果也很好,属于比较环保经济的桩基础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主要以灌注桩为主,根据工程需要以及施工现场的情况挖孔置入钢筋圈,然后用混凝土进行回填桩孔。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扩充已经挖掘的桩底部,根据地下的水流量,在透水层适当设置环形钢筋圈回填混凝土。要根据施工设计图纸逐段进行开挖,每个桩基和桩孔的施工都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流程进行,尤其是要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坍塌度符合设计要求。虽然这种施工技术施工简单,比较环保和经济,但是不适用于大型建筑工程,在高层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中的应用并不广泛。
        3.2 预制桩技术
        通常而言,在压桩时,需要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中间后周边;应尽可能地防止桩机反复地行走,使地面上的土层受到扰动;桩机循行的线路需经济且合理,便于送桩和喂桩。将第1节桩压好非常关键,对此,首先要对平机台进行调整,在压入管桩之前应进行精准定位与对中;在压桩时,使用吊线锤、经纬仪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对桩体垂直度进行监控,其垂直度的偏差应低于0.5%。此外,监理人员需要督促施工方负责的测量人员,全程监控与测量压桩,并对桩身整体进行随时地调校,以确保桩体的垂直度。在压桩时还需要对其压力及深度进行随时的监测,当压力表的读数骤升与骤降时,需要停机对比当地的地质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查明缘由。第三,接桩。在接桩的时候,上下节桩段需要保证处于顺直的状态,错位偏差在2mm以内。与此同时,最大限度地缩短接桩的时间,对焊接好的桩接头进行自然冷却,才可以继续进行压桩,自然冷却时间通常长于8min,接桩的焊接需按照隐蔽工程的标准进行验收。第四,终压。在正式压桩之前,需要根据所选择的桩机型号,对预制管桩进行试压作业,以保证终压技术参数的精确性。

其技术参数通常使用双控,按照设计的具体要求,摩擦桩是“以标高控制为主、送桩压力控制为辅”,而端承桩则是“以送桩压力为主、标高控制为辅”,并根据设计的要求与工程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3.3 振动沉桩
        振动沉桩是桩基础施工最为常见的技术手段,适用范围很广,振动沉桩技术使用振捣器对土层和岩石施压,利用设备压力和设备重力增加土层和岩石密度,让岩石和土层的承压能力以及稳定下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振动沉桩的过程中,震捣器不断振动,促进岩石和土层收缩,达成增加密度的目的,但振动沉桩对土壤物性有一定要求,原密度较高或过于松散的土层该技术收效甚微。
        4 高层建筑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要点
        4.1 前期准备
        实现桩基础技术的应用价值与作用,要注重前期的准备。组织勘察技术人员,围绕作业现场进行勘察,获得现场的位置信息和环境资料,了解现场地形地质特征,为后续的基础工程设计,采集完整且准确的资料信息。按照桩基础施工作业的计划和需求,组织机器调试,保证性能处于正常水平,能够达到作业的要求。除此之外,要对作业面进行整理,消除影响桩基础施工技术效果的因素,为后续作业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4.2 开挖作业
        桩基础施工作业中,开挖作业的开展,要结合桩基的特点,选择作业工艺。对于淤泥和亚黏土等,利用铁锹以及铁镐等方式,进行人工开挖作业。对于风化岩石层,运用风钻打眼爆破作业法。若桩基比较大,则利用混凝土护臂,对于壁厚仓控制为20~25m。开展桩基灌注操作,保持1m的灌注高度,同时按照隧挖随护的方式操作。结束桩孔的挖掘作业后,遵循设计方案,进行混凝土浇筑,观察孔内的情况,看是否存在返浆的现象,把握施工的质量。
        4.3 断桩的处理
        桩基础施工作业中,若遇到断桩的情况,则要进行有效处理。从问题为何出现的角度分析,主要包括桩倾斜过大以及桩面受力过大等,最终引发断桩的发生。防范与应对措施如下:①桩基设计要合理,保证桩基承载力可以满足作业要求。②把关测量结果的质量。测量的数据,直接作为桩位布置的依据,若桩距很小,那么先使用钻孔机开展钻孔作业,再进行植桩和沉降处理。③若发现倾斜的情况,则开展调查,根据桩身倾斜决定处理方案。如果没有断裂,那么运用局部开挖处理法,开挖作业后,使用千斤顶进行纠偏复位,实现对倾斜的纠正。若产生断桩但可提出钢筋笼,则要快速提出,利用冲击钻设备重新钻孔。将内部存在的杂物,经过处理后达到干净状态,再组织钢筋笼下沉作业,重新进行灌桩。
        5 结束语
        总之,虽然桩基础施工技术经过长期应用已经日渐成熟,但是由于施工现场地质、设施等各方面因素是影响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效率的关键因素。所以必须加强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改革与创新的力度,才能在促进土建施工桩基础施工质量与效率稳步提升的同时,为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漆妮.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8(34):90.
        [2] 许少强.刍议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8,44(34):63-64.
        [3] 王鹏鲲.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8(11):141-142.
        [4] 朱殿春.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居舍,2018(31):55.
        [5] 郭烽仁.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策略[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3(03):37-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