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史佳佳
[导读] 摘要:现阶段,伴随国内科学科学技术逐渐进步发展,土木工程领域当中,以BIM为基础施工安全创新管理模式较为盛行,应用成熟度也日益提升。
        建湖县高作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
        摘要:现阶段,伴随国内科学科学技术逐渐进步发展,土木工程领域当中,以BIM为基础施工安全创新管理模式较为盛行,应用成熟度也日益提升。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着土木工程当中施工安全的创新管理模式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便于今后土木工程当中更好落实施工安全的创新管理实践工程。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
        前言:
        土木工程,它属于建造各种土地工程基础设施科学技术总称,伴随现阶段土木项目工程规模和数量持续增长,土木工程的复杂性也日益突出化,对现场施工作业方面的安全管理具体要求也持续提高,迫切需要积极引入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构建全新安全管理实施模式,以更好地维护土木工程的施工安全。对此,深入研究土木工程当中施工安全的创新管理模式,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工况
        以某土木工程项目为例,此项目属于土木工程当中民用建筑项目,建筑总面积约为28427.8㎡。此项目工程有着大场地、大面积、工期短、专业多等特点,单层施工作业面积约4330.2㎡,所有单体分散相对较远,所涉及专业众多,有着较大的工作量,工期十分的紧张,对现场的施工安全方面有着极高管理要求。故以该项目工程为例,综合分析土木工程当中施工安全的创新管理模式。
        2、施工安全创新管理模式
        2.1 以BIM为基础施工安全创新管理模式介绍
        BIM技术,中文名即建筑信息模型,它主要是以三维的数字技术为基准,集成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工程信息数字化模型品及其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旨在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和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可明显提高工程项目总体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及效率,包含着建筑全信息电脑模型,模型内包含着道路建筑设计、算量、时间排布、运维、材料统计等各项数据信息,可把它理解成整体工作流程,针对于工程项目不同建设阶段,BIM均运用不同的功能系统软件实施,例如:动画的展示采用navisworks、碰撞检测,建模应用revit。伴随着工程业不断地发展,BIM技术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方面实际应用效果日趋理想化,为土木工程项目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在施工作业安全管理当中应用BIM技术,可实现以BIM技术为支持下,对现场的施工安全实现信息化、高效化的管理[1]。
        2.2 创新管理模式有效运用
        2.2.1 现场布置
        结合该土木项目工程实际情况,在施工现场布置层面,以BIM为基础施工安全创新管理模式之下,可有效发挥基础信息、指令、环境监督、场地布置、施工进度等系统管理功能,将现场环境当中施工作业的进度信息提取出来,将进度计划编制出来,保证进度计划更具科学合理性,合理安排好施工作业过程,可实现便捷化、及时性进度控制;以BIM为基础施工安全创新管理模式之下现场环境的布置,通过实地测量施工现场、采集合同文件信息,从系统内部将进度计划、人员需求、材料计划、工程量等相关信息提取出来,并予以妥善安排。把待建设的建筑物BIM模拟放置于场地内部,选定最适宜垂直运输的机械化组合,结合系统所提供机械设备的需求信息和材料实际耗用信息等,确定施工材料存放位置和设施类型等[2];而后,输入确定相应数据参数,把建筑三维模型放置到施工现场。依据场地外部公路具体位置,将出入口选定好。同时,将施工作业现场临时房屋、设备等均妥善布置好,防止因场地环境混乱不堪对土木项目工程的施工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维护施工安全。
        2.2.2 危险区有效隔离和引导
        土木项目工程施工作业安全管理实践中,分析危险源至关重要,属于安全管理重点内容。以BIM为基础施工安全创新管理模式内含危险区隔离引导系统功能,应用至施工现场多视角空间当中,可及时有效地隔离所有危险区域。

不同于人工分析,通过以BIM为基础施工安全创新管理模式,分析危险源更具全面性及精准性。危险区均需设定好警示标示,并且要和其余施工区隔离开来,为现场的施工安全提供基础保证。
        2.2.3 辨识危险源
        该土木项目工程不仅所涉及专业众多,且有着较大的工作量,表明了施工期间的安全管极具复杂性,更加突出了辨识危险源这一项工作有效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辨识危险源,需逐项排除掉,以BIM为基础施工安全创新管理模式之下,自建筑平地至拔地实施全过程化模拟,围绕着某特定情况,提出针对性辨识结构,还原其真实情况,以不同视角精准辨识危险源,为施工安全提供基础保障。在该BIM基础模型上,需以预警原理为基础,通过红橙黄蓝这四种不同颜色,危险情况各个危险源精准标示出来,便于更好地为土木工程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各项工作提供辅助作用[3]。
        2.2.4 应急事件虚拟演练
        以BIM为基础施工安全创新管理模式,其自身本就是计算机网络虚拟的信息化,借助三维虚拟成像,对施工作业过程实现实时化模拟分析,结合VR技术,可创设虚拟空间,让虚拟角色能够顺利完成特定任务,应用至该建筑项目工程当中,可实现对施工现场应急虚拟演练,确保全体施工管理者、作业者均能够更为有效地掌握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措施或者方式方法等,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理好,更好地维护施工安全,保证项目总体效益,凸显出以BIM为基础施工安全创新管理模式实际应用价值。
        2.2.5 安全防护
        以BIM为基础施工安全创新管理模式,增设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系统功能,确保该施工安全创新管理模式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基于BIM的施工安全创新管理模式,有效提供施工作业所需防护功能部位,现场的安全管理者结合模型,实施施工作业风险综合分析,以便于做好施工条件合理优化工作,如借助以BIM为基础施工安全创新管理模式,实施基坑围栏、各种荷载、应力等各项参数实时化模拟分析,对基坑安全风险实施精准化、实时化的辨识分析,以保证基坑周围安全防护科学合理[3]。以BIM为基础施工安全创新管理模式之下,着重考虑到材料、地质、气候等各方面因素,合理优化及完善施工安全综合管理方案或者措施,确保以BIM为基础施工安全创新管理模式真实作用可有效发挥至安全管理实践中,维护土木项目工程现场的施工安全。
        2.2.6 安全检
        在该土木项目工程前期设计节点,可借助以BIM为基础施工安全创新管理模式实施碰撞检查,实施工程优化设计。在施工作业期间,可借助以BIM为基础施工安全创新管理模式,构建三维立体模型,实施进程项目安全检查,借助三维立体化信息基础模型,模拟土木项目施工作业工艺具体操作,借助BIM基础模型的可视化、参数化各项工作,将现场的安全检查各项工妥善落实好,尽可能地防止各种安全问题产生;借助三维基础模型,实施空间冲突细致检查,对所产生问题最终后果实施综合判别及分析,如可借助三维基础模型,实施分析及检查车辆挖运、支撑加设、基坑作业、吊装材料、物料堆放、车辆行驶路线等实际情况,检查是否存在着安全隐患问题,以确保提早预警防范,为土木项目现场施工安全保驾护航。
        3、结语
        从总体上来说,土木工程施工作业期间,所涉及内容相对较多,复杂性也较为突出,只引入BIM科学技术,才能够实现施工安全的管理模式优质创新,实现对土木工程全过程信息化的安全监管及控制,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土木工程整体的施工安全。今后,以BIM为基础施工安全创新管理模式还会和更多现代化科学技术有机融合,实现对土木工程项目智能化、数字化的安全监管。
        参考文献:
        [1]盖阔. 土木工程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0(07):280-281.
        [2]师卫锋. 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0(22):223-224.
        [3]金欣. 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2018,20(15):172-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