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 张鹏

发表时间:2020/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张鹏
[导读] 摘要:为了使我们国家房屋更加产业化、绿色化,建筑装配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我们国家在装配式建筑,无论是是施工方面还是技术层次都在起始阶,同时也会遇见很多问题和挑战。
        身份证号码:41272519810820XXXX
        摘要:为了使我们国家房屋更加产业化、绿色化,建筑装配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我们国家在装配式建筑,无论是是施工方面还是技术层次都在起始阶,同时也会遇见很多问题和挑战。装配式叠合楼板就现在情况来说施工的一些环节存在盲目性,所以,对装配式叠合楼板的施工环节进行专业化分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预制装配;施工结构;叠合板施工技术
        引言
        我国目前的房屋建造方式,即钢筋混凝土现浇体系,虽对城乡建设快速发展贡献很大,但弊端亦十分突出:一是粗放式,钢材、水泥浪费严重;二是工地脏、乱、差,建筑垃圾多;三是质量通病严重,开裂渗漏问题突出;四是近年来劳动力成本飙升。这表明传统的建造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又好又快的装配式建筑的逐步推广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难题,而本文所论述的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的应用即是绿色和低碳建筑的重要体现方式。
        1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制作
        首先需要对施工图纸进行深化设计,充分考虑并合理安排协调各专业需求,加强与各方的沟通交流,及时听取各方意见,并在深化设计中以统一的简化符号表达,同时构建的生产工艺及叠合板对后续的运输堆放要求也是深化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按照以上思路进行图纸深化以满足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以及构件顺利生产的要求。图纸深化完成后,应同叠合板生产厂家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方可进入生产制作流程。
        2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吊装
        2.1工艺效果
        装配式混凝土楼面结构采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短线法生产和安装施工技术,与长线法预应力叠合板进行对比,具技术先进、工作效率高、节约材料与人工等特点。叠合板钢模台支设、短线台座法预应力张拉、混凝土浇筑、养护、运输堆放、施工现场安装等工艺。经力学性能检测和实践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2.2安装准备
        结合施工场地根据安装图纸检验叠合板使用构件型号,找到对应位置,然后根据位置对叠合板编写序号。结合图纸,对叠合板高低和控制线反复认真核对。
        2.3安装楼板支撑体系
        本工程的支撑体系在预制实心墙安装完成后开始搭设。起始支撑设置根据搭设的边支座和叠合板长度来决定。当两者的搭接长度≥40mm时,楼板的边支座周围近于1.5mm的时候不需要支撑。当两者的搭接长度<35mm时,在楼板的边支座周围200~500mm距离内需要设置一道能够支撑起来的支撑体系。同时这道支撑体系在水平位置上数据必须精确,当灌入混凝土后能够使表面平整。
        3操作要点
        3.1工法特点
        3.1.1预制构件设计
        在构件选择上,无论是哪个那个环节使用的构件都要符合标准、高精准度。同时,对于构件的大小、尺寸都要有统一的标准,以保证生产能够有统一的规格。这也需要在设计构件的各方面形态时,都要有更高的要求,使在模板连接使用更精准。设计时须考虑单块叠合板的尺寸及质量,叠合板的长度不宜超过5m,板尺寸过大,易导致生产、吊装、运输过程中产生裂缝,同时,预制叠合板单块吊重不宜超过2t,否则,施工单位塔吊选型限制较大,一旦市场上大型塔吊紧缺,将严重影响施工。板厚设计通常有2种,即“60mm+70mm”和“60mm+80mm”,预制叠合板考虑运输、浇筑混凝土等,60mm厚度为最小值,否则需要采用预应力,极不经济。一般毛坯交付项目管线较少,现浇板厚70mm基本能满足施工需要;但是精装修或者毛坯交付精装预留的项目往往机电管线多,厚70mm的现浇板无法覆盖顶板钢筋,往往造成钢筋外露,对于此类项目,现浇板厚尽量设计成80mm,甚至90mm。
        3.1.2预制构件生产及运输
        根据需求对于构建的使用提前做好配套计划,以便提
        前计划化生产构件数量和运输规划。在构件生产前期,根据施工进度和构件的需求数量计划好生产数量,能够保证构件正常使用,避免拉低施工进度,保证生产、使用、配送及时,维持整个施工流程正常运行。


        3.1.3构件吊装顺序化
        严格按照整体构件使用规模图,采取先远后近的原则,在进行塔吊前,对于构件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排序,使塔吊环节流畅运行,保证安装不出错。
        3.1.4工器具支撑
        根据构件受力特征,准备能够将构件支撑起来并且能固定不动的工具,当进行构件生产时,还有其他环节,如浇筑混凝土时能更加方便快捷,使整个操作过程更加流畅。叠合板吊装叠合板吊装时采用预制吊框梁。该吊框梁采用16#工字钢焊接制成(长向2道工字钢,短向3道工字钢),尺寸为3000mm×1500mm。长向工字钢居中间距2200mm共设置4个吊装滑轮,吊装过程中每个吊装滑轮单独穿入一根钢丝绳,吊在叠合板的2个吊点上(4个滑轮共计8个吊点),实现均匀受力,避免吊装过程中预制构件不均匀受力而开裂。
        3.1.5质量通病少
        外墙压制方法使用三层夹层处理,能够达到保温的效果。对面砖进行多次加工,无论是拼接处还是加工方法都非常严格,能够在很大限度上避免后期渗水、裂开、表层脱落的问题,而且施工尺寸更加精确。
        3.1.6提高劳动效率
        传统的施工结构不仅难度大、效率低、美观效果差、质量也相较低。装配式施工模式解决了以往的问题,将整个操作流程整齐划一,使整个操作流程更顺利,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在减少很多工序提高效率的同时,质量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3.1.7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施工污染在如今社会得到重视,而这种生产模式,使建筑材料的浪费减少很多,比以往产生湿垃圾的数量也少很多。木材的损耗的降低,同时,无论是噪声污染、废水产生还是扬尘都做到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3.2施工工艺原理
        节约施工时间,在安装构件时和浇筑工作一起进行,就是安装墙板和浇筑墙体一起施工,使墙板和墙体通过浇筑将两者结为一体,使整个墙面更加结实不容易造成墙体份力,同时抗压能力也更加强大。相同的作业方法,在叠合板与楼板也同样适用,使用混凝土使两者结合为一体。其他地方板面根据施工模式,选用最适宜的方式进行作业。这种方法无论是是前期施工材料的使用都更为方便,施工进程更加迅速,工程质量也更为坚固。在保质保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劳动力的投入,更加绿色合理。
        3.3铝模板支撑体系
        铝模板设计时在叠合板区域深化出一条支撑龙骨,便于标高调节及叠合板支撑,图纸设计要求独立立杆支撑间距不大于1800mm。对于铝模板立杆支撑间距过大的位置,中间增设独立立杆支撑(采用铝模板立杆+铝模板“流星锤”+硬质橡胶垫组合支撑),叠合板下方增设的独立立杆必须在预制构件安装前进行支设,为此,需单独加工独立三脚支撑架,用来临时固定支撑立杆。预制构件拆除支撑的条件与现浇结构相同,因此,竖向支撑体系需配置3套。
        结语
        在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进步迅速的今天,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施工工艺不断优化,尤其是升级关键技术,并结合现代绿色建筑理念的发展,预制装配式结构建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现阶段应加大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重视力度,完善装配式施工技术规范,保证预制构件生产质量,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要求,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学辉.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刚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及挠度计算[D].天津:天津大学,2007.
        [2]伍义生,吴永礼等译.有限元方法基础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刘涛,杨凤鹏.精通ANSYS[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沈聚敏,王传志,江见鲸.钢筋混凝土有限元与板壳极限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5]过镇海.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试验基础和本构关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6]胡泉秀,熊峰,吴卫.混凝土的三维本构关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29(1):68-69,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