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施工质量管理分析 吴欢海

发表时间:2020/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吴欢海
[导读] 摘要: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在蓬勃发展,飞速发展的时代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建筑企业只有认真对待每一项建筑工程,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才能长远的发展下去,但是渗漏等建筑问题的出现依旧是常态,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佛山市顺德区新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在蓬勃发展,飞速发展的时代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建筑企业只有认真对待每一项建筑工程,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才能长远的发展下去,但是渗漏等建筑问题的出现依旧是常态,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高层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施工质量管理。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渗施工;质量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工程项目建设安全方面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中,由于环境的作用,各个结构非常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等级的水渗漏情况,这就会使得建筑物的使用效果达不到最初的预期,甚至出现危害用户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情况。基于此,工程建设人员需要对过去建筑工程项目中出现的渗漏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其渗漏的位置并找到原因,从而提高防水防渗技术的效果。这有这样才能在科学技术的保障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满足人们对建筑行业的需求。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建筑渗漏问题
        1.1建筑外墙渗漏问题
        造成建筑物外墙渗漏的主要原因是裂缝的产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规范,导致建筑物外墙出现裂缝。无论是砖与砖之间的距离算错了,还是在墙壁上窗墙打洞时错了,还是使用了不合格的砂石,都是造成外墙裂缝的原因。二是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建筑物外墙出现裂缝后,水会进入裂缝。一旦气温下降,水结成冰体积增加,裂缝会加深,使建筑物外墙渗漏更加严重。
        1.2卫生间渗漏问题
        卫生间管道泄漏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上下管道连接不好,或者密封措施不好,导致垂直方向泄漏。二是管道质量不够好,承受不了压力,或者有杂物堵塞水管,导致管道漏水,最终导致卫生间渗漏。
        1.3地下室渗漏问题
        地下室显然比地上建筑物更容易出现渗漏问题。首先,与地面环境相比,地下室更加阴暗潮湿,如果不做好地下室的防水防渗措施,渗漏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其次,地下室伸缩管和冷接缝数量很大,伸缩管和冷接缝的存在增加了地下室渗漏的可能性。最后第三,区域供水管道埋在地下,大量的地下供水管道结构复杂,且管道内的压力大,一旦管道压力过大,导致管壁出现裂缝或直接损坏,地下室容易受到牵连,所以出现渗漏现象很正常。
        二、对于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工程进行防渗水的施工质量的管理
        2.1优化地下室防渗漏施工技术措施
        针对施工区域做好前期勘察与防渗漏设计,在工程建设的施工前进行准备的时候,首先进行实地考察,在于整体的设计进行结合,加强总体设计效果,进一步确定地下水线的设计标准,之后安排相关人员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来分析产生渗水的现象在不同的情况下,水标度的设计以及强化水平级的程度,同时,也为建筑材料进行合理的规划,例如,在混凝土的施工建设中,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比例,来减少水泥热化程度所造成的影响,对于施工单位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热化的程度很低。
        地下室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在水泥浇灌前相关人员来监工,进一步确保根据最初的设计要求等级和渗透率来进行施工,还要对于相关材料送到具有高质量、高技术的实验室进行合理的搭配,接着按照要求来进行混凝土的合理搭配,同时对于防水的混凝土以及砂石的规定要进行试验,从而来确定出混凝土中所含的砂石的概率,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参数的确定,避免在材料的搭配过程中所造成的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在材料的使用中要适当的加入一些掺合料来进行降低水热化程度,并且要对于混凝土的搭配的设计比前期的强度与抗渗的混凝土进行充分的结合,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要严格的进行科学的材料配方比,进而来确保混凝土的抗渗能力符合实际的要求。
        在地下室的建设中,要结合自身的所具有的刚性进行有效的防渗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具有管理意义的工作,对于地下室的外墙的建设要进行支模螺丝和穿墙的管件进行防止水片的安装,同时在该施工的实施中要准确地确定相关设备进行牢固的焊接,同时还有地下室的侧墙要进行钢板的止水片,并且要采用先进的方法来进行结合,通过实践的证明该种方法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对于地下室的外墙的混凝土之间所涉及的水平施工间隙,要每隔8个小时进行测量一次,对于测温点的位置设置,要在底部、中部、表面都要安装有测温点。
        2.2施工准备
        清理基层表面存在的杂物以及灰尘等,并将接茬部位打磨平整,使用防水砂浆对气泡、止水螺栓孔实施密封处理,并对转角处进行打磨,使其转变成直径为50mm的小圆角。使用的改性沥青防水料必须配备必要的检测证书,运输到施工现场后还需要二次检测,确保达标后才能投入使用。


        2.3地下室顶板防水施工
        地下工程顶板防水层材料一般以细石混凝土为主。回填时,若采用机械碾压回填,保护层厚度不得超过70mm。人工回填时,保护层厚度不得超过50mm。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充分掌握结构基础的实时状态,首先实施基层处理。对于屋顶上的底座,应使用硬质工具对表面进行处理,以保持表面光滑,避免墙面松动或凸出。在那之后,我们需要在后浇带的位置涂上防水涂层。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覆盖整个屋顶部分,以确保其光滑和完整。这里还需要找边坡层和边平层,并进行相应的防水处理。边坡层可采用混凝土施工,边平层可采用水泥砂浆施工。在这两个地方进行防水施工时,需要选择合适厚度的位置进行相应的施工,然后在表面进行弹线工作,用间距标记其高程控制点。
        2.4侧墙防水施工
        第一,待浇筑完地下室侧墙之后,可及时将模板拆除,经检验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应清理、修补基层,保证其满足防水规定。随后,通过高压喷枪对侧墙部位进行涂膜防水施工。第二,为保证防水施工质量,可采用无纺布增强材料处理侧墙上的穿墙孔洞等。
        第三,当基层满足防水规定之后,可将双层BTS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膜大面积均匀喷涂到外墙部位,厚度满足施工规定即可,但必须一次性连续喷涂完成。第四,完成上述施工之后,需详细检查防水施工质量,若发现问题需及时处理,当检验合格之后,可采用泡沫板等在防水涂膜外表面进行软保护,并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三、案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某工程框架为剪力墙结构,地上2层,地下室一层,高5m,局部二层;建筑面积约173900m²,其中地下室面积约3656m²;建筑物最高处标高21.6m。
        3.2渗漏问题
        混凝土施工缝位置局部出现裂缝渗漏和点渗漏现象。
        3.3防渗漏措施
        3.3.1裂缝防渗漏方法
        在进行施工缝处理时,施工人员首先要针对漏水位置,做成深度5-7cm的凹槽,并用水清理干净;然后,进行混凝土的配置,按照1:0.3的比例,将水泥与水进行搅拌调匀,并控制好配比数量,随用随制,避免出现混凝土的固化;接下来进行堵漏操作,施工人员要戴好橡胶手套将砂浆搓成团状,用力压住漏水缝隙,并停留一段时间,在确保砂浆固化后在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最后,做好检查,保证每一个漏缝都被填平,在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压至与墙面平齐。
        3.3.1孔洞、点渗渗漏治理方法
        孔洞、点渗渗漏治理方法主要有:一、堵漏法,即在遇到孔洞较小,缓慢渗透、水压不大的情况,可以将材料捻成与孔洞形状相近的锥圆形进行直接堵漏,最后再利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压实抹平;二、下管法,当孔洞渗漏处的水压较大时,操作人员应该先对渗水处进行清理,然后在孔洞底铺一层碎石并插入与孔洞直径一致的胶管,将水引流,最后对利用胶管进行注浆,做好堵漏。
        结束语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住房需求不断加大,因而使得了我国的可利用的土地面积不断的减少,为了尽量的避免该方面问题的不断发生,我国在于建筑行业进行了由普通楼房建设变成高层楼房建设,同时可以对于地下空间进行充分的利用,进而加强了对于地下室的建设,但是对于地下室的建设应要注重于对于地下室的防渗现象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来提升整栋建筑的质量以及建筑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浅谈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J].金霜.居舍.2019(5)
        [2]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王亚军.价值工程.2019(2)
        [3]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探析[J].王超瑞.门窗.2019(3)
        [4]论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J].陈鑫鹏.建材与装饰.2017(9)
        [5]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重要性[J].张磊.科学技术创新.2018(1)
        [6]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苑桂.居业.2019(3)
        [7]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运用探究[J].杜国栋.工程技术研究.2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