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 100045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越来越多。为了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道路和桥梁的建设逐渐增多。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桥梁和道路是其不可或缺的工程类型,在二者连接处施工具有较高难度,相关人员必须对其加强重视。早期建设的道路和桥梁存在的问题逐步暴露,从而提高了相关单位对项目的质量要求。道路与桥梁之间的连接处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桥头的设计不完善;软土地基处理不充分;缺乏对边坡防护保护的认识等。施工单位需要结合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要求,确定设计和施工的要点,优化道路与桥梁连接处施工方案,延长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因此施工人员需要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积累道路与桥梁连接处施工经验,促进我国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连接处施工的重要性,分析了连接处设计施工常见问题,分别从设计、施工出发研究了科学设计与施工,以期提升路桥连接处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道路;桥梁;连接;设计;施工
引言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常常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工程质量,不利人们安全出行,研究表明,这些问题多源于设计与施工。因此,为了保障人们人身财产安全、促进交通事业发展,有必要从设计与施工角度出发,研究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与施工保证连接处安全、稳定。
1市政工程中道路桥梁连接处设计施工的重要性
市政工程中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需要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防止产生交通事故。两个结构的连接处设计施工有较大难度,因此需要设计施工人员加强重视。桥头跳车是连接处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强化综合设计施工效果,提高市政工程整体建设施工的可靠性。道路桥梁连接处的设计施工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质量,设计过程中需要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最合理的方案,提高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的经济性,以符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结构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及资金等,做好设计施工并且实施有效的管理可以满足质量及经济性的要求[1]。
2道路桥梁连接处设计施工常见问题
第一,桥头引道问题。没有充分考虑桥梁平整性,车辆在桥梁上易发生“跳车”。换言之,桥头搭板存在裂缝,影响车辆通行安全,遭到灾害天气,还容易出现坍塌问题。第二,边坡防护问题。连接处存在锥坡、边坡水毁问题,容易出现沉降问题。对于该问题,可以采取边坡防护措施,但是施工期间通常并未做好此项工作,有损路堤强度,还容易产生沉降,埋下“跳车”隐患。第三,地基处理问题。建设施工中存在大量没有依据相关标准处理地基的问题。该问题主要源于对土壤性质认识不足,加上对施工区域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缺乏科学认知,不利于道路安全、稳定。
3连接处设计
3.1地基的处理
桥台和边坡的沉降主要是由于在斜坡的张力作用下桥头的弱基础造成的大规模沉降。管理地基的常用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排水固结法,第二类是复合地基法。排水固结方法包括沙子和沙子井,塑料排水板,过载偏压和真空堆叠偏差。混合桩的复合基层可以大大减少基层的一般沉降,可以在短时间内稳定,但技术复杂性高,施工质量不能得到充分保证。排水固结法的优点是成本低,但由于偏差延长了工作时间,完成工作后沉降现象更加严重。混合桩复合基层的基础可以大大减少工作时间,可以达到在短时间内减少基础沉降。但是,成本相对较高,在施工过程中质量得不到保证[2]。因此,为了管理桥头的软基,必须留出足够的工作时间,以便在预应力条件下将软质地基固结更长的时间。
3.2路基分层填筑
道路与桥梁的连接处,填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沉降效果。因此,下承层施工时,其一要应该选择压实性高、承载性好的材料,充分考虑强度、压实度等指标。其二要分层填筑,每填筑一层,就检测一层,严格控制压实度、含水率、摊铺厚度等指标[3]。其三施工缝处理时,选择反开槽法,先对路面处理,然后是伸缩缝施工,保证伸缩缝两侧的路面是平整的。其四使用压实设备后,如果压实度不满足设计要求,还要进行人工压实,不能留下盲区,保证压实的全面性。
3.3搭板法设计
在公路桥梁连接处,如果存在不均匀沉降,会在一定程度内导致出现交通事故,为了确保有效避免事故发生,相关人员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搭板设置问题。工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充分考虑搭板受力情况,同时,在计算搭板长度时,应用科学方法对其搭板长度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在搭板末端进行变后式买板的科学设置,能够确保连接处具有更高的稳固性。
4施工策略
4.1软基加固处理
如果道路桥梁工程位于软弱地基、不良地基上,必须对软基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强度,保证后续施工安全性。
具体处理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排水固结法,是采用加压的方式,将土体中的水分排出来,减少土层的孔隙,提高密实度和有效压力。第二,换填垫层法,首先清除软弱土层,然后选择物理力学性能良好的砂土、碎石等进行回填,回填厚度一般控制在2-3m。第三,強夯法,将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自由下落时会产生夯击力,减小土层的压缩性、提高土层强度,实现密实效果。第四,复合地基法,采用物理或化学手法,对软基进行加固,提高天然土层的力学性能。例如:向土层中灌注液体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促使土层的结构改变,提高土层的力学特性和承载力[3]。
4.2台背回填施工
在开展台背回填设计工作时,需要结合施工场地的实际环境进行分析,防止产生设计变更问题。设计人员要选择合理的台背回填材料,对其配比及级别进行分析,可以利用砂石及岩渣等透水性好并且强度较高的材料。为了保证道路的稳定性,设计人员需要做好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地质检测工作。台背回填设计工作不仅要求设计人员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还需要让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了解台背回填设计意图。管理人员要对设计要点进行记录,掌握设计人员的想法及意图,在管理操作时对关键内容强化管理效果。台背回填施工还需要保证施工质量及压实度,分析地基沉降问题,以提高其综合性能。
4.3合理设置搭板
搭板是路桥施工的常见项目,搭板操作比较简单,施工成本也比较低,为了保障搭板设计质量,避免道路与桥梁连接处出现沉降问题,需要合理设置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搭板。在搭板施工过程中,如果道路与桥梁连接处存在不均匀沉降问题,主要是因为设计合理性有待提升。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工作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科学地计算搭板长度,利用简支梁方法,控制搭板长度。在搭板末端可以设置厚埋板,这样可以提升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稳定性,保障整体施工质量。
4.4处理地基荷载
在进行道路和桥梁连接处施工作业时,荷载和地基较软是导致出现弯曲变形的主要原因,为了使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施工建设时,需要在地基中科学添加排水板,该方法虽然施工成本普遍较低,但是施工结果也不够理想。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可以基于其特性选择使用水泥材料实现复合性地基。相对而言,该方法具有更为理想的实际效果,但是,其预算和成本普遍较高。在具体进行台背施工作业时,还需要高度重视填料问题,对其易压实度和排水能力进行有效保障,确保地基稳定性,大大减少路基和桥梁连接处存在的沉降差,对其道路安全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除此之外,在具体开展施工作业时,还需要确保地基密识度,有效减少变形情况,在开展具体施工作业时,科学应用土桩确保地基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4.5防护路基边坡
在道路与桥梁连接处,对边坡进行有效防护,应该考虑到桥梁下河流的流量、汛情,对于可能存在的滑坡问题,及时加固处理,防止发生洪涝灾害。常用的加固措施有:第一,种植灌木,适用于土质风化的边坡,选取根系发达的灌木,例如沙棘、柠条、夹竹桃,配合种草加固效果更好。第二,喷浆喷锚,不仅施工简单,而且能防止坡面风化。以机械喷浆为例,喷浆厚度一般为1-2cm,材料主要是水泥砂浆、水泥石灰砂浆,必要时可以联合使用锚杆、丝网。第三,浆砌片石,适用于较陡的土质边坡,或破碎的岩石边坡,根据基底承载力、自身稳定性,确定护墙的厚度。
4.6强化路基压实
道路结构通常具有一定程度的柔性特质,因此,路基很容易产生变形情况,如果要想有效避免出现该类变形,必须高度控制压实工作,与此同时,在具体施工作业时,压实工作是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对其连接处稳定性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在具体进行压实作业时,需要确保机器类型选择能够高度符合道路桥梁具体情况和荷载能力,对其稳定性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进一步应用紧密复合地基,确保桥梁和路基之间存在的刚度差异得到有效缩减。在具体开展施工作业时,紧密复合地基具体是指在道路路基上进行打孔作业,然后通过挤密使路基具有更高的密实度,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在孔内冲出相应材料,确保路基土壤具有更高的粘结力。除此之外,不仅需要确保道路刚度,同时还需要实现桥头柔性的有效提升,因此,在开展具体施工作业时,相关人员需要科学应用筋土挡墙,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要确保不能对其过分应用,紧密复合地基的科学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发生跳车现象的可能性。在具体进行压实作业时,还需要严格监督和管理现场施工情况,确保施工建设能够高度满足相关规范。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施工时,需要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改进施工技术。设计施工人员需要综合考虑连接处的质量及安全性,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产生,为市政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静.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4):277-278.
[2]王志刚.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探讨[J].智能城市,2018,4(24):135-136.
[3]郭采丰,王诗扬.市政工程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J].交通世界,2018(8):48-4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