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安全中的车站管理影响

发表时间:2020/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肖英文
[导读] 摘要:本文从地铁运营安全中车站管理的影响因素入手,针对当前地铁运营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地铁运营安全中的车站管理措施,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  广西南宁市  530000
        摘要:本文从地铁运营安全中车站管理的影响因素入手,针对当前地铁运营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地铁运营安全中的车站管理措施,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车站管理影响
        在我国地铁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地铁车站的运营安全也成为了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通过观察国内外有关地铁安全管理的优秀经验,我们发现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出发,同时结合本区域内客流量的特点,才能构建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制度
        1 地铁运营安全中车站管理的影响因素
        1.1 设备因素
        “硬件建设”是考核地铁车站管理安全与否的核心要素,也是地铁正常运营、健康运营的技术、物质保障。但就现阶段而言,很多地铁车站的硬件设备建设有所欠缺,且全国各地区的地铁设备差异巨大,导致车站管理质量参差不齐。其次,随着地铁行业的不断发展,地铁运行对硬件设备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是落后的设备难以实现的,在这种设备极度缺乏的条件下,不少地区的地铁设备甚至处于长期负荷运载的状态,这直接抬高了地铁的运输风险,严重者甚至会造成一些难以挽回的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1.2 管理因素
        健康、安全的地铁运行离不开安全可靠的管理制度,地铁运行是一项规模庞大的工作,在地铁运行机制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工作类型和工作人员,每项工作的工作量、衔接环节都是复杂而重要的。想要协调好各部门人员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确保地铁能够在安全、健康的秩序下合理运行。据调查,当前仍有不少地铁车站缺乏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其机构中的管理人员也没有树立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这些地铁中的运营过程大多存在着明显的安全漏洞,但管理人员并没有及时解决这些安全上的问题。这为地铁的安全运行增添了不少的安全隐患,可能会造成出行安全故障。
        1.3 人员因素
        除了上述两个因素之外,地铁运行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也是造成地铁运行安全问题的因素之一。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地铁运营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对自主服务机器的广泛应用,更是加大了对工作人员的现代化考察力度。据了解,一些地铁单位没有对工作人员的使用规范制定明确的规范和监督,加上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良莠不齐,导致部分操作人员,可能会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这会对整个地铁运用系统造成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还有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完善的使用管理机制,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培养员工的职业素养,导致地铁运营质量仍然得不到提升。除此之外,许多单位的岗位责任落实不到位,当问题出现时无法及时确定问题的成因,增大了维修工作的难度,使地铁运营的管理工作走向“形式重于实质”的弊端,无法实现对运行安全的保障。
        2 地铁运营安全中的车站管理措施
        2.1 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为确保地铁运行的安全,消除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必须对地铁运行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检修,并做好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车站运行的风险水平。

想要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地铁单位必须组织管理人员熟知机械设备使用要求,并对设备维修的相关数据资料作出了解,为日后的正常使用和分析排查工作提供数据参考。在日常维护工作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数字化的设备信息数据库,对每一台机械设备进行针对性的跟踪式管理,避免设备在日常运行工作中出现纰漏。其次,管理部门要基于上文中提到的动态管理数据,对每台机械设备的磨损情况和老化程度进行专项分析和判断,并以此制定出适合该设备的检修期间计划,严格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检测,确保设备能够在安全地前提下服务于地铁运行。
        2.2 建立健全地铁运行管理机制
        首先,要完善车站管理工作体系的规章管理制度,让管理工作有据可循。如果出现严重的违规事故,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违纪行为作出处罚,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其次,要建立严格的岗位追责制度和人员考核制度,严肃处理每一项事故,并从事故中积极找寻当前管理系统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从事故中总结经验、从经验中不断进步。可以借鉴企业运作的管理模式。组建责任细化的高效管理体系,并引入公开透明、奖惩分明的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地铁运行管理机制注入新鲜的活力。第三,要根据地铁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紧急救援策略,并结合此前积累的经验建立应急事故处理机制,对自然灾害、脱轨、火灾、停电、恐怖袭击、人员流动冲突等问题进行提前预案,并定期组织有关公共安全事故的演练,切实地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真正做到“有备无患”。最后,要建立健全灵活创新的管理模式,依据当地实际客流量、乘客的特点制定具有战略意义的运行策略,实现针对性管理、个性化服务。
        2.3 做好地铁人员的管理工作
        想要做好人员的管理工作,要先从人的思想入手。相关部门要及时转变管理人员落后的工作观念,培养车站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创新创造意识,提高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动态的人员评估系统,强化针对每个人的跟踪落实情况,同时培养基层工作人员现代化、信息化的工作理念,强化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以满足新时代地铁运营的全新需求。为降低地铁运行的风险水平,还要为员工安排关于安全意识、专业技能的定期培训,打好运营安全的准备之战,为车站管理、地铁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系统性的培训之外,还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开展安全培训教育活动,将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纳入工作考核体系之中,以此激发工作人员对安全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提升对安全防范知识的学习,以适应岗位的工作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提升,对出行安全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这提示广大地铁运营人员,必须结合乘客们的实际需求,做好地铁安全防范工作,保障人民出行的安全。为此,相关人员必须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通过定期排查、检修、维护设备,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等多个层面出发,将地铁运营安全中的车站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双庆,尤秋菊,张世杰.基于事故统计分析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研究[J].安全,2019(01):62-66.
        [2]陶源.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研究——以地铁运营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为例[J].四川建材,2017(04):111-112.
        [3]陈慧阳,牟瑞芳,沙明华.基于主要突发事件的地铁运营安全危险源辨识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7(04):120-126.
        [4]李威,马兴宇,马宝奎,曲书新.基于脑电信息检测的北京地铁运营安全人因安全探索[J].科技与创新,2020(03):65-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