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森林类景区火灾诱发原因及防护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李旭婷
[导读] 摘要:火灾是景区的最大威胁,火灾不仅会破坏景区内的自然资源,而且会损坏文物遗迹和基础设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乌鲁木齐消防救援支队乌鲁木齐县大队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火灾是景区的最大威胁,火灾不仅会破坏景区内的自然资源,而且会损坏文物遗迹和基础设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在加强对景区的防火工作时应该重视对景区资源的保护。本文对森林类景区的防火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可以进一步提升景区森林防火工作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景区;森林防火;原因;对策
        1、引言
        火灾不仅会损坏景区里的自然资源和古迹,也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并且景区人员密集,会威胁游客、居民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人员的伤亡;另则,火灾会破坏景区植被,减少森林覆盖率,也使得动物数量减少,造成生态不平衡。所以,森林类景区的防火工作尤其重要。
        2、相关理论
        2.1林火的含义
        森林防火是部门综合性较强的科学,它以林火机理、火行为等为研究基础,包括许多特殊火行为的产生及蔓延方法,还有林火的强度、蔓延速率、火的温度、气象条件、烟雾特征及散步、森林可燃物的消长规律等。通过研究林火可以有效的对森林火灾进行确切、彻底的控制。
        2.2林火预防的方法
        森林防火应该以预防为主,要先对可能造成森林火灾的因素进行分析梳理,总结会导致发生森林火灾的因素,然后进行合理的规划,科学预防;其次,当火灾发生时,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火灾因素,选择适当的处理措施。
        2.3森林火灾的特征
        2.3.1火灾诱因多
        诱发火灾的因素众多,但就目前来看,人为因素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人类活动范围广泛,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都成为诱发火灾的原因。火灾形成因素复杂,蔓延速度快,诱因多这一特征也使得森林防火工作难度增加并且不可控。
        2.3.2蔓延速度快
        林火发生不可预见,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伴随着其他外部因素如风向、可燃物等,火势很容易蔓延,无法控制。当火势蔓延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多股火线,蔓延过程中林火能量逐步聚集,最终形成恶性扩张。
        2.3.3随季节性变化
        不同季节气候差异较大,夏天阳光充足,温度高,如果连续好几天没有降雨,森林中就会有大量可燃物,极易发生火灾,所以夏天森林防火工作尤为重要。而初春和秋天气候干燥,降雨少,森林火灾的发生概率也非常高。
        2.3.4地域特征明显
        我国领土广阔,南北纬度差异大,地域环境复杂,所以森林火灾也随着位置的不同存在差异。
        2.3.5意外情况多
        森林火灾突发性强,在一定的环境下,有时人为一个小的疏忽就可能引起森林火灾。
        3、森林类景区火灾诱发因素分析
        3.1客观因素
        发生火灾需要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火源和火环境。景区火灾的客观因素指会引起火灾的可燃物,可燃物是发生景区火灾的外在基础,包括各种植物和木结构建筑等。
        (1)树木等植物
        森林类景区内主要是自然景观和一些森林山石。由于景区内树木众多,面积大,植被良好,枯枝落叶也较多,如果一些游客或者农户防火意识较弱,发生扔烟头等行为,极易引起景区森林火灾,并且由于其突发性,很难得到及时的控制,造成无法预估的后果。
        (2)木结构建筑
        景区里的许多景观都是一些年代久远的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这类建筑的主体大多属于木质结构,而木质结构的建筑比其他建筑更容易发生火灾,且发生火灾的频率更高。

再从建筑建造材料来看,古建筑的建筑材料始终都是以木材为主,这些木质结构常年经受风雨侵蚀,木质疏松,干燥,并且古建筑的建造材料大多会使用一些柏木、松木之类的木材,这类原材料比较优质,且油脂的含量比较高,其次古建筑的结构表面又会绘制大量的彩绘图案,这些油漆染料极易燃烧,一些屏风、垂帘等装饰品也十分容易燃烧。
        (3)笔者所在地域景区内毡房等建筑设置了大量毛毡、饰布等易燃织物,烧烤等明火使用广泛,气候早晚温差大,在毡房内夜间生火取暖现象广,一旦用火不慎极易引发火灾。
        3.2地理环境因素
        (1)森林类景区地形往往比较复杂,山峦叠嶂,地势高耸,多为雷击多发区域,容易被雷点击中,引起森林火灾。
        (2)森林类景区通常建造面积比较大,景区内交通不便,因此对其的防火难度更大,监管难度也更大,且消防供水系统不健全,一旦发生火灾,那么救火难度会比较困难。
        3.3人为因素
        (1)景区内游客比较多,有些游客缺乏防火意识,会有在景区内吸烟、乱扔烟头的行为,这样很容易引发火灾。
        (2)一些附近居住的农民进行农事活动时也容易引发森林火灾。
        (4)景区内的休闲场所如果没有规范用火,也很容易引起火灾。
        (5)清明扫墓期间,纸钱鞭炮的燃放也容易引起火灾。
        4、森林类景区防火措施研究
        4.1加强防火宣传
        森林类景区要加强对住在景区里面的居民、商家和来景区游玩的游客的防火安全教育。具体的可以在各个景点设置相关标志、指示牌和禁止吸烟的标识,在景区印制的门票上可以印制防火相关的宣传内容,还可以给游客发放专门的防火设施。在游客进入森林之前,必须让游客了解禁火、禁烟的相关规定,一旦出现突发状况可以展开自救及对火源进行扑救。
        4.2健全防火相关规定
        防火措施的实施需要有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因此景区需要制定防火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大执法力度,这样才能对相关责任人起到震慑的作用。
        如新建毡房应满足距离森林边缘至少20米距离;四级耐火等级的临时建筑之间应满足至少6米的防火间距;使用明火及火花散发区域应独立划分,与可燃材料建设毡房保持防火间距,采取必要消防安全措施;禁止私拉乱接电线,阻燃套管保护或采用阻燃电缆;照明灯具表面的高温部分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少于50厘米距离;电源配电箱应设置在毡房外且应安装在不燃材料上面;成片布置的毡房密集区应设置消防水源,消防给水管道的管径不宜小于100mm;每个毡房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和消防水桶,并定期检查维护;有条件的景区成片布置的毡房密集区设置微型消防站,配备扑救初期火灾的基本灭火装备,建立义务消防队。景区的保安、保洁员等工作人员佩戴防火巡查员袖标同时承担防火宣传、巡护、扑救任务,对不听制止带火种的游客,要及时制止;在景区安防检查点设置进入景区收缴明火点,景区内严禁烧烤、做饭;在进入景区车辆排队处,给每辆车发放森林防火宣传单;深入景区对牧家乐的经营户开展消防知识双语培训等有效措施。
        结论与展望
        本文分析火灾对森林类景区的危害,火灾产生的原因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分析引起景区火灾的主要因素,总结景区防火的主要措施,为景区森林防火部门进一步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有效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保护景区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姚志鑫.森林防火的危害及意义[J].北京农业,2015,19(12):24-30
        [2]曹阳,李宇鹏,王林.我国东南地区森林火灾成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5,26(08):27-29
        [3]黄耀林.南方森林火灾发生原因与预防对策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6,29(01):17-18
        [4]汪东,周爱民,赵明生.基于大数据的森林防火管理系统设计[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7,37(11):30-37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作者简介:
        李旭婷(1983.10-),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2006年6月毕业于四川成都理工大学,本科学历,工作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乌鲁木齐消防救援支队乌鲁木齐县大队,担任工程师,研究方向消防工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