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型医院医疗器械维修存在的问题及探析

发表时间:2020/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朱晶莹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医疗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医疗器械是医院医护人员开展诊治工作时使用的重要辅助工具,但是,大部分医护人员对医疗器械的管理与维修保养工作重视不够,加之医院制定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不科学,从而导致医疗器械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金华市第五医院  浙江省金华市  321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医疗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医疗器械是医院医护人员开展诊治工作时使用的重要辅助工具,但是,大部分医护人员对医疗器械的管理与维修保养工作重视不够,加之医院制定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不科学,从而导致医疗器械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医院需要结合现状制定完善的器械管理与维修保养制度,并注重提高医护人员的管理意识与维修人员的维护保养水平,以保障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及稳定运行。
        关键词:医疗器械;使用管理;维修保养
        引言
        医院的日常医疗服务质量、效率与医疗器械的质量密切相关,医疗器械的使用状态会直接影响医疗工作的服务质量。因此,在医院的日常医疗服务中,为了保证医疗器械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行,必须对器械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其医疗使用价值。目前,我国医院配备的医疗器械数量多、使用频率高,但部分医院存在忽视医疗器械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会增加医院的医疗成本,还会影响医院的服务效率与质量。
        1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中存在的问题
        1.1缺少完善的医疗管理制度
        虽然大部分医院都根据医疗设备情况制定了一些制度,但制度并不完善,而且流于形式,人员配备及职称学历配置的不达标,工作分工及任务管理无法完全实施,从而导致很多医院对设备并没有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和控制。设备缺少完整使用记录、维修质检记录、故障记录,不仅医疗器械管理工作无法开展,资源也被浪费。
        1.2医疗器械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医疗器械的维护未得到医院管理人员重视是大部分医院存在的普遍问题,即使是三甲医院,也缺少医疗器械维修的高端人才,基层医院更是缺少维修技术人才,这也成为维修医疗器械的难点。很多医院的维修人员多为非专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自身维修技术水平有限。而很多本专业毕业的应届生选择到医疗器械外企或者医疗器械维修公司上班,以争取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成长空间。进入医院的医疗器械专业人员,在单位地位不高,薪资不高,领导也不重视,没有好的成长平台,恶性循环,医院无法引进优秀的维修人才,医院医工体建设越来越弱。也正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周庆利在“2019年浙江义乌站临床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上所说的,我们医工体最初先于医院感染专业委员会成立,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医院感染科在医院的地位已经远超过临床工程部,有些基层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人员就如电工般。为何如此、未来的医工体建设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每人医工人深思。
        1.3维修技术相对落后
        医院每年引进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医疗器械,这些器械的厂家型号各不相同,相对于医院引进设备的速度,维修技术提升速度,培训增长的速度,相对落后,无法达到器械的维修要求,限制了医疗器械维修保养工作的开展。此外,一些进口高精尖设备,厂家维修技术对外屏蔽,设备配件只换不修,垄断维修市场导致维修人员的维修技术得不到有效提升,无法为实际的维修保养工作提供支撑。
        2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策略
        2.1制定出完善的维修制度
        随着医院医疗体系的发展完善,医院内部的医疗器械设备的类型也更加丰富,与此同时,医院要重点强调器械维修管理工作,优化人才建设体质,落实日常维修管理,从而有效延长设备器械的使用寿命。此外,医疗器械的日常检查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想要让这些工作得到落实,有效解决维修问题,就要构建形成完善的维修制度。第一,日常维修制度。

为了保证设备的可持续利用性,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对此,医院可以制定周期检查制度,在制度中明确规定具体的检修周期以及需要检修的具体内容。第二,维修监管制度。监管制度的确立可以让工作得到更好的落实,并且保证工作的开展效果,确保设备问题尽早得到解决。第三,维修标准体系。除了制度之外,还要确立科学的标准体系,包括具体的维修指标以及最终的维修标准,根据具体的资料内容对维修设备项目进行确定,避免出现遗漏的情况,而且标准体系也可以为维修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方向,提高维修的准确性、专业性和规范性。
        2.2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医院对于医疗器械的管理要转变为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理念,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使用单件设备展开管理,从设备采购计划开始,包含采购设备、使用设备、维修设备到设备报废全程展开管理,期间要对设备采购成本展开分析,并分析使用效益,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将设备使用费用降到最低,提高医疗器械的综合效益[1]。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包含多个环节,包括采购、维修、质控、日常养护等环节,应用全生命周期展开管理,可以有效控制设备使用期间成本,并实现医疗器械的最佳效益。管理人员要先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并将管理理念融入到管理政策中,其次要在医院员工培训中灌输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保证医院全体员工在工作中可以落实全生命周期管理,配合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最后要在医院文化中融入爱护医疗器械的理念,维护医疗器械的管理效果。
        2.3提高维修人员的器械维护保养水平
        医疗器械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均较强,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能力要求也较高,因此,器械的维修人员需要具有丰富的维修经验与较高的业务能力,避免由于业务能力差而影响到医疗器械的维修质量。医院需要将提高维修人员的业务技能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指导维修人员学习先进、优秀的维修技术,并正确地将其应用于器械维修保养工作中。(1)开展医疗器械的理论培训,向维修人员全面讲解器械的相关知识,包括使用、结构与保养等,以提升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针对新引进的器械,应加大培训力度,维修人员只有掌握了大量的器械理论知识,才能提升器械维护保养能力,为下一步开展器械维护与保养工作创造条件;(2)维修人员在日常维修保养工作中,应注意积累实践经验,针对维修难度大、保养方案特殊的器械,需要与其他维修人员加强交流,进行深入探究后做好详细记录,以保证器械维修与保养达到预期效果;(3)由于医院有大量不同种类与型号的医疗器械,加之器械分布于各个科室,若维修人员难以对全院的器械进行管理,必要情况下医院可聘请兼职维修人员,以便在医疗器械出现故障时及时开展维修工作,保证医院各项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2]。
        2.4引进信息化工具展开管理
        目前医院已经引进HIS、PACS等先进信息系统,信息系统逐渐广泛应用在各级医院的管理中,为医院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帮助,医院挂号、预约门诊、药品管理、病历管理等工作都得到了信息工具的帮助,完成了信息化管理的转变。很多医院逐渐开发出和医院业务相配套的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医疗器械属性、科室以及耗材等展开分类管理。在信息化管理工具的辅助下,医疗器械实现了统一管理和监控,使其采购、养护、维修等实现一体化管理,不仅满足管理需要,更有效减少医疗器械的成本。但是具备此类管理系统的医院相对较少,医院首先要做的就是引进信息化管理工具,引进信息化管理工具后,还需重视管理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医院引进或开发管理系统后,医院要将医疗器械管理工作转移到线上,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要求维修人员在工作中使用管理系统展开系统的维护。
        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器械在医院的诊疗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际使用效率受到医护人员操作规范及技术人员维修技术水平的影响。为了保证医疗器械在医疗服务工作中可以高效率地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医院必须针对医疗器械维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合理的维修管理策略,如构建完善的医疗器械维修机制、制定统一性和规范性较强的维修标准体系、提升维修技术、重视维修人员的培养等,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医疗器械的诊疗服务功能,延长器械的使用周期,提升医院诊疗的整体水平,有效控制医疗成本。
        参考文献:
        [1]李承君,闫士举.医院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9,43(3):220-222,2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