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水利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江苏常州 213100
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关注自然环境的治理工作,涵养水源保持河道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河道堤防工程的主要项目。日益提升和发展的施工工艺为河道治理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切实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提升河道工程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就目前使用的技术含量来说,尚未完全成熟,仍需要技术和研究人员不断扩充技术广度,改善施工办法,优化堤防护岸的不足之处,提升后期维护的呈现效果。
关键词:河道治理;护岸防护;施工技术
引言:经济的发展带动多个行业的整体进步,水利工程也借助信息时代的东风积极发展相关技术,提升工程的具体效能。虽然技术层面已有明显提升,但仍存在需要完善的内容,需要研究人员积极投入到施工工艺优化的研讨中,保证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态势。河道治理是水利工程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使用传统的治理办法和施工技术,损害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不符合资源型社会构建的要求。由此可见,为保障护岸防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要着眼于技术,利用适宜的技术手段稳定河道生态系统,顺应发展要求。
1 河道治理遵循的原则
为保证河道的生态效应,在治理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整体性:河道治理要统筹规划影响效能的因素,兼顾河道具体功能,维持原环境的基本特征,充分考虑到抗洪、排水等多方面的保护效用,并积极对接水体净化和生态效益的有关要求,符合安全治理的标准;(2)生态化:遵从生态化的要求是以充分保护自然资源为基点,为解决人工修复遗留的痕迹,应当保证河道周围的景观不受破坏,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有效应对生态破坏的问题。修复过程中,要以生态优先的原则开展施工作业内容,积极响应国家资源型社会构建的号召,保护环境提升生态功能的作用效果;(3)人文性:河道的建设最终要落到提升人文效益上,通过与自然的合理对话,构建适宜的生活空间,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利用优质的视野环境,影响人的情绪,从而提升幸福感[1]。
2 目前我国河道护岸防护工程的现状
2.1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现阶段,河道护岸防护工程治理效果较过去有了大幅度提升,但在治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施工技术,尤其是当水位较高时,防护后的护岸其结构容易出现裂纹,严重时可能会塌陷,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堤防护岸的施工难度,带来安全隐患。有些工程治理人员没能及时发现具体情况,维护工作不到位,很有可能出现河岸决堤的不利情况,若无先进的技术支持,则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损害生命财产安全。有些修建较为久远的堤岸,当时使用的技术并不能保持长时间的稳定状态,容易滋生各种安全问题,不利于经济建设。除了上述问题外,堤岸防护和施工的资料通过纸质的形式保存,很容易丢失,无法为后期维护提供信息内容,加大了治理的难度[2]。
2.2 管理方法有待提升
水利工程建设中,相关人员不重视管理方法的制定,没能形成科学的制度和模式,导致办法施行中难以给出针对性意见,管理人员和审批人员文件制作不详尽,无法体现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内容,并且由于审批人员的法律意识不高,造成实际施工不规范的现象。目前,绝大多数的参与人员已经明确项目审批和管理的重要性,各管理、审批部门积极联动,切实保障维护方案的落实,对于权责不清的工作内容,已基本形成责任制的管理办法,尽可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维系公共财产的安全。
3 提升堤岸防护效果的技术
3.1 土料选择方面
土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堤岸防护的效果,因此需重视土料的选择和开采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土料要具备防渗水性,避免过度渗透影响堤岸的稳定性;(2)选择距离较近的土料,结合施工要求,针对不同的需求,充分考虑土质情况,明确水分含量和开采难度等因素,对接不同的施工作业要求。亚黏土和中壤土主要是用在均质的堤岸中,而防渗体则需要使用黏度大的土料,并配合砂性土负责堤后重盖的任务,选用合适的土料正确填筑。选取何种土料决定了后续的开采作业方法,但每种土料都需要经过清洁处理,维持表面的干燥,运用排和截相结合的办法,控制土料的质量,避免在施工中出现参数不符合标准的情况,满足施工规定[3]。
3.2 堤身填筑方面
堤身填筑作业中主要使用的方法是堤基清理和填筑,两方面的工作内容应当保证其施工的准确性,加强技术的应用效果。堤基清理是堤身填筑的准备阶段,堤基维持清洁的状态才能为后续工作提供前提条件,在此过程中要照顾到堤身和基面,清除包括铺盖在内的堤身表面,保证表面没有杂质。有些堤身建设年头较长,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为提升安全性能,施用加高培厚的技术手段,待清洁工作结束后,压实第一层的铺填土体,维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施工需求出发,满足参数要求,提升整体的治理效果[4]。
填筑作业时首先要分清堤面的平整度,凹凸不平的表面要选择分层作业的方式,在水平方向上开展分阶段的作业办法,利用适合的填充措施,切记避开坡度较大的斜坡,对于横截面坡度影响填筑作业的环境中,需使用分段作业的办法,分阶段解除坡度的影响。施工长度超过100米时,也应当选择分段施工的办法,在整体碾压和铺土作业结束后,构建搭接结构,避免出现界沟,影响整体性。土质较软的位置,使用压裁平面的办法,保证两侧结构的平整度,根据截断面的表现形式选择分层填筑的具体办法。施工中,要加大对质量的控制,设定填筑的速度,通过动态化监控地基和位移的情况,结合原始资料信息,开展高效的作业活动。
4 满足护岸防护生态化要求的形式
4.1 墙式
墙式护岸技术主要应用于海岸和城市河道防护,尤其针对河岸宽度小和岸堤未合理使用的情况,通过修建墙式陡坡达堤岸防护的要求。使用墙式护岸的方式,可以提升作业的效率,尽可能使用较少的护岸断面维持整体结构的稳定,施工中注意对接不同的施工标准,设定具体参数,稳定修护的效果,提升耐冲击性能[5]。
4.2 坝式
此项技术主要应用于河道较为密集的区域,通过选定适合的河坝,分开河水和堤岸,利用空间效用,降低河水冲蚀的作用效果,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坝式护岸的结构是丁坝护岸,利用引水的办法,降低水流对岸堤的冲刷作用,针对水流量较大的位置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效果,有助于防护宽阔河道。
4.3 坡式
坡式护岸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多种堤坝结构,将抗冲击材料覆盖在护岸表面,选择合理的顺序开展作业项目,有助于保持原有的堤岸结构,降低技术对原有环境的影响力。为保证坡式结构的稳定性,在选择材料和设置护脚结构中,要充分满足牢固性的要求,使用优质的材料,提升抗磨损能力,有效缓解河床变形的情况。
4.4 植物式
此种形式的护坡需要选择具有固土性、抗寒性、抗旱性的根系发达的植物,其免疫能力要能够应对恶劣的环境,缓解水土流失带来的不利影响,符合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平衡景观和技术间的关系,正确使用水力喷播植草技术,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河道治理中要重视护岸防护技术的使用,重点考察堤岸周围的环境,结合环境特点和原有堤岸结构,设定合理的施工方法,提升技术的作用效果,完善技术内容,从而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向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明,于颖.辽宁省北部地区黑臭河道生态治理方法浅析[J].节能与环保,2019,04:54-55.
[2]杜彩霞,杨慧.马营河流域河道治理的必要性及工程设计[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9,01:32-34+38.
[3]魏延霞,王宝玉,孙小艳.河道治理工程的环境特点及其保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3:138-139+142.
[4]赵俊龙.生态水利工程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9,16:189.
[5]郭蔚.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护坡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