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员工心理建设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发表时间:2020/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张波
[导读] 摘要:安全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并且人的不安全行为都与不良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所以人的不安全行为占据了事故发生的主导地位。
        中国石化沧州炼化公司  河北沧州  061000
        摘要:安全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并且人的不安全行为都与不良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所以人的不安全行为占据了事故发生的主导地位。因此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造成人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提出如何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及遏制事故发生的办法
        关键词:安全心理学;人的不安全行为;遏制事故
        引言
        在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两个直接原因。但人的不安全行为占主导地位,而人的行为与心理因素有关,运用安全心理学原理对以往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探求了解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事故成因的关系,提出如何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及遏制事故发生的办法。
        1.人的不安全行为与安全事故的成因
        职工心理状态影响安全生产行为,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心理有以下几种表现:
        1.1侥幸心理
        海因里希法则告诉我们,如果发生了330次同类事故,其中造成伤害的仅有30次(1+29);其余300次虽属事故,但不发生伤害,伤害事故与不伤害的事故,二者的比例为:1:10。正因为如此,侥幸心理成为我们最常见的违规心态。调查显示,很多员工都曾有过因心存侥幸而不遵守操作规程的情况。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就一定会向最坏的方向发展”。
        1.2麻痹大意
        麻痹大意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行为上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口是心非,盲目自信。
        1)盲目相信自己的以往经验,以老职工居多,认为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
        2)是以往成功经验或习惯的强化,多次做也无问题,我行我素。
        3)高度紧张后精神疲劳,产生麻痹心理。
        4)个性因素,一贯松松垮垮,不求甚解的性格特征,自以为绝对安全。
        5)单调的作业,最突出的特征是“感觉刺激缺乏”,时间长了很容易麻痹大意。
        1.3草率冒险
        由于曾经有过冒险尝试却未出事的经历,而形成的藐视危险,敢于冒险的心理定势,并逐渐对蛮干产生一种自我肯定和自豪的心情。有了这种心理的员工,在关键时刻往往容易感情冲动,不假思索地采取冒险行动。
        冒险心理主要表现在:
        1)理智性冒险:明知发生事故的几率比较大,甚至危险已经很明显,但自以为有胆量,不顾行动后果,一味盲目行动,铤而走险。
        2)非理智性冒险:受激情的驱使,因为强烈的虚荣心和好胜心,为争面子而一时丧失冷静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不顾客观环境,硬充大胆。
        1.4逆反蛮干。
        某种特定情况下,人在好胜心、好奇心、求知欲、偏见、对抗情绪等心理状态的影响下,会做出与常态心理相反的对抗行为,在行为上表现“你让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越不许干,我越要干”。逆反心理是一种无视社会规范或管理制度的对抗性心理状态。
        1)显现对抗:当面顶撞,不但不改正,反而发脾气,或骂骂咧咧,继续违章。
        2)隐性对抗:表面接受,心理反抗,阳奉阴违,口是心非。
        通常,这与管理方法简单粗暴,以罚代管,以责代教等管理行为有密切关系。
        2.运用安全心理学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通过上述分析,要想不发生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关键是要控制和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
        2.1要正确运用激励机制
        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和荣誉感的,要激发和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必须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才能让职工全身心地做好本职工作。如何正确选用激励方式,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掌握信息,了解情况,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正确选择激励手段,一般来说,正面表扬或奖励容易调动积极性。而在一定的条件下,惩罚、批评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应以教育说理为主,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要为被激励者排忧解难,改善不良的心理反映,诱导高尚的动机,引导他们产生积极的行为。实践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表扬、奖励一个单位或一个人就能鼓舞一大片人;惩处、通报一个单位或事故,能以儆效尤,教育一大片人。
        2.2正确运用自我调节机制
        自我调节就是要自我控制,从而做到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保证安全生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的精神状态与工作效率成正比。但是,精神状态与安全状态不一定是正比的关系。精神状态的高潮期或低潮期属情绪不稳定时期,最容易发生差错或失误,属事故多发期。精神状态的组中值是精神稳定期,这时能力发挥稳定,工作起来有条不紊,不易发生事故。据此,要努力提高职工的个人修养,学会自我调节精神状态,要有自制力。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时最容易冲动,要告诫自己保持冷静、淡然的心态,记取乐极生悲的教训。而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气馁,要有广阔的胸怀,要想得开,宠辱不惊,努力摆脱激情的不利影响。在工作压力大或精神状态欠佳的时候,要合理安排工作,劳逸结合,业余时间多参加文娱、体育健身活动,忘却烦恼,或找知心朋友、同事、领导倾诉,沟通思想释放压力,自我调节紧张状态,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
        2.3运用相互调节、制约机制
        相互调节、制约就是要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制约、共同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人际关系之间的相互理解、默契和支持,会对双方心理状态产生重大的影响。稳定的心理状态与人的安全行为紧密相关,因此,相互调节、制约对安全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相互调节、制约有群众调节和制约,领导调节和制约,组织调节和制约。
        群众调节和制约,就是人与人之间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相互提醒。在同事遇到危险的紧要关头,要敢于挺身而出,理智地防止事态进一步发生和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因一句话、一挥手而避免和防止了事故发生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
        领导调节和制约,就是要求领导个人,一方面要以身作则,遵纪守法率先垂范,决不违章指挥;另一方面要敢抓敢管,认真组织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坚决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发挥领导安全引领力,才能形成安全工作合力,实现齐抓共管的局面。
        组织调节和制约,就是单位要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尤其是安全心理素质和自我保安能力的提高。
        2.4调整安全心理状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一个人对环境因素或外界信息刺激的处理程度,决定了人的行为性质,这与人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各级领导、安全技术人员、特别是操作者要学习安全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活动规律,在事故发生前调节和控制操作者的心理和行为,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无疑会对安全生产起到积极的作用。
        a)运用人体生物节律的科学原理,事前预测分析人的智力、体力、情绪变化周期,控制临界期和低潮期,因人、因事、因时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调节心理状态,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b)努力改善生产施工环境,尽可能消除如黑暗、潮湿、闷热、噪音、有害物质等恶劣环境对操作者的心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的干扰,使操作者身心愉快地去工作。
        c)要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和职工交流思想,了解掌握思想动态,教育职工热爱本职工作,进而随时掌握职工心理因素的变化状况、排除外界的不良刺激。
        d)要切实关心职工生活,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使操作者注意力集中,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保证安全生产。
        e)要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加班加点、超时疲劳工作。人在疲劳状态下,易引起心理活动变化,注意力不集中,感觉机能会弱化,操作准确度下降,灵敏度降低,反应迟钝,造成动作不协调、判断失误等,从而引发事故。
        总之,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防止和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应扎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关心职工疾苦,及时掌握职工的心理状态,消除不良刺激,促使职工心理因素向良性转化,从而达到控制不安全行为,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亚伯拉罕·H·马斯洛(AbrahanH.Maslow),《人类激励的一种理论》
        [2]赫茨伯格(F.Herzberg),《工作激励因素》
        [3]弗鲁姆(Y.H.Vroom),《工作和激励》
        作者简介:
        张波,高级政工师,现任中国石化沧州炼化公司常务副书记,主要致力于企业政工及员工EAP研究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