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为改善城市水环境,促进城市水体源头减排,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以应对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我国正全面推行海绵城市的建设。建设海绵城市是缓解城市内涝灾害,实现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由于缺乏相关运行管理与维护的经验,运营人员的不当操作以及管理缺失是造成低影响开发设施运行效果大减折扣甚至适得其反的主要因素。因此,系统的概括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运行管理及维护措施是必要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为后期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提供借鉴。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设施;生物滞留设施;运行管理;维护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这一理念就是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区域小型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以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然而,在低影响开发设施运行的过程中,由于运营人员针对这一新兴的建设理念缺乏相关运行管理与维护的经验,造成低影响开发设施对于雨水的收纳减污效果不甚理想。因此,针对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在技术与管理方面系统的进行统一规范是不可或缺的。
一、低影响开发设施运行管理与维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运行管理维护主体、权责范围不明确
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水环境整治的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涉及城建城管、园林景观、水务环保等多个部门的分工与协作,其各类设施的有效运作,后期的运营维护部门固然责任重大,但也与上述多个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息息相关。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实现资产权与运营权的有机统一。
2、运行管理维护的资金来源
低影响开发设施种类及数量众多,包括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绿色屋顶、渗井、湿塘等,其中很多都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因此运营维护成本较高。然而,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属于服务大众的公益性项目,还不具备使用者付费的收费条件,建设项目各类设施的运行维护费用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补助和政府购买服务。可以考虑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合作的模式,政府按照约定支付特许经营服务费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补充资金缺口,减轻政府资金压力。
3、缺少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及专业化运行维护团队
海绵城市作为一个被广泛提及的新概念,其典型设施运行管理及维护效果的好坏无法具体化,除直观的感官感受,缺乏可以量化其效果的标准与规范,这大大增加了维护团队的工作难度。非专业化的运行维护团队,也会影响各类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维护效果。应补充和完善现有维护管理的内容,规范化海绵城市运行管理与维护的步骤,建立健全因地制宜的维护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配备经过专门专业技术培训的专职管理人员和相应监测手段,所有的维护工作应作维护管理记录。
4、缺乏有效监管手段,公众的保护及参与意识有待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的水体数据种类繁杂,能够准确的计算并掌握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总量污染去除率等数据是设施有效运行的前提。公众对于海绵城市这一建设理念的理解存在误区,极端的认为区域内如果采用了海绵措施,那么该区域就完全不会发生积水现象,但在遇到暴雨的情况下,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加强数据库的建立与信息技术应用,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科学规划、设计,为海绵城市建设的运行管理维护提供科学支持。同时,应开展各类社区及网络宣传,促使公众了解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手段,使公众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进而积极主动爱护各类海绵城市设施。
二、低影响开发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对于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运行管理尚无可借鉴的经验,随着试点地区海绵城市项目建设的基本完成,运行管理将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种类繁多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在工程建设上存在差异性,空间上的布局也较为分散,若疏于维护管理,这些设施不但在功能上难以发挥其滞留净化效果,在外观上也难以实现该有的景观效果。因此,加强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维护管理十分重要。
三、典型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维护重点与维护频次
1、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下沉式绿地)
(1)定期清理垃圾与沉积物,避免损伤植被,如果沉淀很深,需先转移植被再清除沉积物保证溢流口和入口处无堵塞现象,防止调蓄空间因沉积物淤积导致调蓄能力不足的现象;(2)定期对设施内的植被进行覆盖度检查和修剪,及时更替枯死和入侵植被,若种植土层被破坏,应根据管理手册或设计方案及时对植物进行补种和更换防止植物缺失;(3)定期检查病虫害的威胁并排除,尽可能少地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来控制植被的病害虫和杂草;(4)进水口不能有效收集汇水面径流雨水时,应加大进水口规模或进行局部下凹,若进水口、溢流口等前端收水结构因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时,可设置碎石缓冲或采取其他防冲刷措施,因堵塞或淤积导致过水不畅时,应及时修理水流冲刷造成的土壤堆积区;(5)由于坡度较大导致水流流速较大进而引起冲刷时,应增设挡水堰或者抬高挡水堰、溢流口高程;(6)由于大暴雨造成的结构性破坏应进行边坡加固,防止坍塌现象的发生,若积水超过设计排空时间时,应检查暗渠堵塞情况。
生物滞留设施的维护频率一般为每年2次的检修与植物养护,分别在雨季之前和雨季期中,植物生长季节每月修剪1次,修剪工作应尽可能使用较轻的修剪设备,以免影响土壤的松软度。
2、透水铺装
(1)为减少泥沙堆积,保证透水铺装的孔隙度,每年至少进行 1-2 次的表面清理,清理封堵孔隙可采用风机吹扫、高压冲洗或真空清扫等方法;(2)可利用高压水流冲洗透水铺装表面,对于表面的破损及不均匀沉降应及时修补,局部修整找平,保障设施完好;(3)当降雨量大于当地设计降雨量后,视情况对区域内积水进行清除;(4)冬季应及时清理透水铺装路面积雪,可撒盐化雪,不得撒灰或灰渣,不宜采用机械除雪,当路面系统的积雪难以溶解时才可以适当使用融雪剂。可使用有机硅类油基或水基密封材料喷洒表面,达到增进颜色、防止泛碱、提高透水铺装表面抗冻融性能的效果。
透水铺装的维护频率一般为每年2次的检修与疏通透水能力,分别在雨季之前和雨季期中。
3、绿色屋顶
(1)绿色屋顶初建成时,应注意检验防水层是否漏水,大降雨后应检查基质冲刷、植被生长和屋顶排水的情况;(2)定期清除垃圾碎片,尤其要保证溢流口和雨落管处无堵塞现象;(3)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选择合理方式进行灌溉;(4)根据设计要求和景观效果,可针对绿色屋顶的植被层进行再种植,移除自发生长的乔木和灌木,以免其根系会破坏屋顶的防水层;(5)寒冷地区绿色屋顶应采取防风防寒处理。
绿色屋顶的维护频率一般为每年2次的检修与植物养护,分别在雨季之前和雨季期中,植物生长季节每月修剪1次,雨落管每季度1次,对于损坏的雨落管及时修复更换。
4、转输型植草沟
(1)及时补种修剪植物、清除杂草;(2)进水口因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时,应设置碎石缓冲或采取其他防冲刷措施;(3)沟内沉积物淤积导致过水不畅时,应及时清理垃圾与沉积物;(4)边坡出现坍塌时,应及时进行加固。
转输型植草沟的维护频率一般为每年2次的检修与植物养护,分别在雨季之前和雨季期中,植物生长季节每月修剪1次。
四、结论
工程实践证明,低影响开发设施这一新型城市雨水系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要充分发挥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功能,技术人员在注重建设的同时,更应该明确和完善设施的运行维护技术和管理保障,保证这些设施的良好运行。只有规范的对设施进行运行管理,重视在运行维护过程中的责任分配、维护人员要求、维护要点等问题,适时的采取维护措施,才能保证设施更好的发挥其功能,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2014.
[2]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的维护管理——于荣兴
[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雷雨润
[4]海绵设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维护措施探讨——高雪
[5]建立海绵城市设施运营维护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李文英
[6]海绵城市建设中生物滞留设施应用的若干问题分析——杜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