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轨道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海宁分公司
摘要:本文以A市城际铁路轨道工程为例,阐述了运营人员提前介入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该PPP项目的实际运作特点,研究了合理有效的组织架构和沟通机制,分析了轨道专业工程介入过程中各阶段运营需关注的关键点,对指导轨道专业工程介入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运营 轨道工程 重点问题
引言
近年来,全国各地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蓬勃发展,A市城际铁路是财政部第一批PPP示范项目之一,线路全长46.38千米,设有13座车站,随着“建设为运营”的理念逐步深入以及运营介入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布,运营介入工程建设广度和深度也越来越深入,事实证明,运营人员参与到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从运营角度为工程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对后期城际铁路的高质量开通和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PPP项目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运营在介入工程建设时存在诸多困难,运营人员如何克服PPP项目工程介入中存在的困难,发挥自身积极作用,是目前值得研究的主要问题。
1 运营介入工程建设目的及意义
1.1 轨道工程的目的
轨道工程是城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系统直接承受列车的压力,并引导列车安全、平稳地运行,是列车运行基础,轨道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后期运营安全。轨道工程施工建设时间较早,且在铺轨施工阶段,多专业交叉施工,施工挑战多,轨道精调工作也是后期各专业设备设施联调联试的基础,对接触网、车体轮对、信号设备及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提供了相关的接口条件及必要的监测点,轨道工程施工质量,对于线路开通运营有着重要作用。
1.2 运营人员工程介入的意义
工程介入可以(1)体现运营需求,优化规划、设计文件;(2)及早发现施工和设备问题,并配合建设部门处理,确保工程质量;(3)提前熟悉线路基本情况,掌握设施设备功能状态,确保验收接管、联调顺利开展;(4)结合工程进度,合理制定线路开通的各项准备工作。运营人员丰富的运营实践经验,在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可以从平稳运营的角度出发,对行车组织、客运服务、设施设备检修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科学有序的推动了项目建设,确保了施工质量,保障了开通后运营安全高效。
2做好提前介入工程的前期准备
2.1 搭建运营介入组织架构
PPP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为做好运营筹备介入工作,结合PPP项目的实际运作特点,运营方成立新线介入管理组和专业组。管理组负责总体牵头和协调运营新线工程管理工作,与建设部门联系对接管理事项,统筹调配内部资源,推进新线介入工作顺利开展。根据专业划分,设立房建结构专业组、轨道专业组、信号专业组、自动化专业组、供电专业组、机电专业组、车辆段工艺设备专业组、车辆专业组。专业组负责各专业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调试移交阶段中审核设计图纸,现场查看施工情况,参加会议并且及时反馈存在问题,跟进整改落实情况。
2.2 建立日常沟通机制
建立双方日常沟通联络机制,建设单位工程部、机电部和运营公司分别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双方日常工作联系对接,组织运营、设计、监理等单位召开审图会议,做好图纸等文件资料的移交对接。专业沟通仍以运营公司各专业与建设单位各业主代表日常沟通为主,对运营问题反馈工联单涉及问题以会议的形式明确,建立工程设计月度例会、工程施工例会、专题协调会制度,对一些重大问题,双方每月定期召开建设运营对接会议进行讨论、协商、决定。
在综合联调阶段,建设方引入第三方联调单位后,建设方、设备管理方、监理、运营共同指派人员成立运营筹备联合工作小组,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解决综合联调问题。
3 各阶段工程介入关键点分析
3.1 轨道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轨道交通发展至今,轨道专业已十分成熟,每年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也不多,但是初步设计阶段仍有些关键点需要特别关注,比如(1)轨道备品备件的类型和数量(满足开通初期备件需求)。(2)扣件的形式,特别是联络通道处的扣件选型(考虑道床沉降需求)。(3)折返道岔的选型(合金钢道岔在折返线上的运用)。(4)维修工器具的数量和技术参数(满足开通运营初期维修作业需要)。(5)运营前有钢轨预打磨施工作业。
3.2 轨道工程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运营介入的主要阶段,大量的运营需求在此阶段得到释放。在施工阶段按专业验收规范要求检查设施的安装质量,并在施工、监理例会等会议上及时反馈问题,跟进落实整改情况;重点关注(1)道床施工前,土建结构完成了单位工程验收并合格;(2)道床施工前,工作面满足设计要求(地下区间完成渗漏水,裂缝等病害整治,高架区间完成桥面凿毛等);(3)高架段施工,道床与桥面的连接措施满足要求;(4)道床施工质量、坡度、道床面高差,应采取顺接处理措施等;(5)道床预留预埋设置规范,例如管线预埋质量、排流接线的连接是否符合要求;(6)人防门部位钢轨与相邻构筑物之间的绝缘措施满足规范要求;(7)轨温在设计轨温范围内施工锁定;(8)接头焊接质量满足探伤检测要求。(9)轨道调线调坡后复合曲线段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等。
3.2 竣工验收及运营调试阶段
验收阶段要全面掌握轨道设备移交状态,严格按照《铁路轨道工程验收规范》等标准把好质量关。在线路精调阶段,依据轨道精调方案和验收规范,重点关注(1)通过轨检仪和人工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全线逐一排查,重点查看有无晃车、侵限、行车是否平稳和舒适;(2)线路的轨距、水平、轨向、高低是否满足维修作业标准;(3)减震道床是否已顶升到位等。在单位工程验收阶段,还需对前期介入发现的重点问题进行复查,将检查情况在单位工程验收会议上反馈,确保安全隐患处理完毕,并形成《验收会议纪要》存档记录。在三权移交阶段,清点设施设备;遗留问题已全部得到整改,达到移交条件;验收会议纪要、合同、图纸以及相关的施工记录等技术资料全部移交,确保准确无误。
4 结语
轨道交通可以很大程度缓解城市地面交通的压力,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前介入”是建设方和运营方互利共赢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一方面运营方在建设阶段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至建设方,双方共同研究解决措施,减少后期验收中存在的问题,降低整改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运营人员全面掌握城铁设施设备情况,为后期线路开通运营筑牢基础。通过对以上各阶段关键点的排查和整改,A市该城际铁路在试运营时,建设期遗留问题均得到了有效解决,线路条件符合设计文件及验收规范要求,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运营开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