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体育学科是小学教育体系中最为基础的学科之一,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身心健康,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身体锻炼意识,逐步增强学生身体素养。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中,小学体育学科并没有发挥有效的教学价值去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身体锻炼意识。因此在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之下,为了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对体育内容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需要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正确的身体锻炼引导之中,更好的开展身体锻炼行为,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本文主要分析研究在小学体育课外教学活动中,如何更好的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在良好的身体锻炼之中形成高品质的身心健康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课外活动
在小学体育学科开展课外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小学体育教师要懂得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相对应的课外活动设计,开展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教学活动,去增强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中的集体凝聚力,促进学生在设计锻炼过程中身心健康的合理发展,以此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教学水平。
一、开展体育活动的必要性
1有利于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无论是生活技能还是学习思维都处于一种逐渐形成的阶段。因此在小学教育体系之中,对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中,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对体育课堂内容的兴趣,需要借助多元化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主体性地位,以此以学生兴趣爱好为核心去开创课外体育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之中更好地认知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以此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合理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之中,通过课外体育教学实践的引入,能够借助课外体育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刺激学生大脑,让学生在大脑运动之中更好的形成思维思维能力。对于经常运动的学生而言,在课堂之中思维也更加活跃,掌握知识的程度也更加深入。因此具备一个良好的身体素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更好的帮助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之中去主动进行学习交流和思考。并且课外体育实践教学内容的引入,能够有效的让学生给在感兴趣的体育锻炼之中,促进学生长远发展,以此增强学生身体锻炼意识。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课外体育的教学实践
1组织丰富多彩、贴近实际的小型比赛
在小学体育教学创新和改革之中,为了有效引入课外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小学体育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与学生实际锻炼水平,来创设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小型比赛体育活动,通过小型比赛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和观看之中增强学生身体锻炼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更好的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比赛让学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更好地在体育活动之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去增强学生身体锻炼水平,强化学生身心健康。
比如,在小学体育课外活动创设之中,通过设计与开展跳绳、拔河、踢毽子等比赛,参加人数多、简单,学生、班主任齐上阵,气氛活跃,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增强团队合作的精神,收到良好的效果。春秋这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比赛,学生锻炼效果和运动技能就能充分体现和暴露,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重视,学习的目的性就增强,提高就会明显。
2注意体育兴趣培养,提倡快乐体育
之所以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中小学体育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一方面是因为教学方法的不正确,使得学生在身体锻炼过程中形成不了正确的锻炼思维,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固化,无法融入趣味性和生动性教学内容,让学生无法感知到体育锻炼的乐趣所在。所以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之时,小学体育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懂得在体育课外活动教学之中有组织有纪律、有规划的开展趣味性和生动性体育活动,以此来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更好的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之中感受到体育课外课程的乐趣所在,以此避免在长期锻炼最终形成了枯燥感,而影响了身体锻炼效果。
为满足小学生终身接近运动,了解运动,喜欢运动,在体育活动中享受康乐达到丰富生活情趣的目的,教师应多方面地向小学生介绍体育科学发展的进程、体育新闻、体育知识,因势利导地组织各种娱乐性的体育健身活动,以提高他们的体育健身兴趣,使小学生快乐地参加体育活动,使他们终身接受体育,使之终身受益。
总之,在小学体育课堂之中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在一方面能够有效增强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感知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且能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自由的课堂氛围,以此来刺激学生开展主动性锻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化的锻炼意识,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红才,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其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5:208~209。
[2]张海平,西方国家基础教育课外体育活动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学校体育.2007.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