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培养方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6期   作者:吴庆培
[导读]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尽量从多方面介绍我国少数民族,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民族的多样性,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培养方式研究
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力,因此民族团结教育更应该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培养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才能够让他们在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多样性的基础上,包容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习俗[1]。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就是一门注重学生思想教育的课程,其中有不少少数民族内容。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一、展示多民族的图片,加深对多民族的了解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争取在课程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师可以借用具有民族特色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图片,然后进一步对这些图片上的民族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对它们有着更加直观的认识。比如,在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个关于少数民族的照片,例如白族,羌族,傣族,彝族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说出图片上各民族的名字,给学生留出短暂时间讨论回答,在绝大多数学生都回答完之后,教师可以从这些民族的地区分布来进行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着少数民族聚居的情况,因此在生活中对于不同的文化要能够包容理解。通过这样的课程导入上,很容易使课堂的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起来,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寻找答案,为后续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2]。
二、观赏各民族的服饰,让学生意识到文化的差异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很难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集中,导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明显的倦怠情绪,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教学工作的开展。老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环节来吸引学生注意,把握课堂节奏。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有趣的互动环节,比如同时展示两套不同民族的服饰,让学生进行辨认,待学生讨论回答完之后,再向学生介绍这两个民族在服饰上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比如,结合书上描述和图片,学生可以看到傣族的服饰大多都是上身窄短,下身比较宽阔的,那么肯定会有学生好奇他们为什么要这么穿,这时候老师就可以根据自己事先查阅的资料进行回答,傣族服饰的特点是因为他们居住的地方大多属于亚热带地区,不仅山多林密,而且气候往往比较闷热,这样的服饰可以提高舒适性。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服饰,居住地区及生活习惯有一个综合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讲述各民族的文化,使学生能够尊重彼此之间的文化
不同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因此小学思想品德老师在教学设计时,还可以将不同民族的文化作为教学重点,通过向学生介绍不同的民族文化的产生、发展和传承等,让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意识,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例如,当在讲解《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准备一些有趣又知名的少数民族节日,在课程的学习中,挑一些比较有趣的节日向学生介绍它的起源故事,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这些节日的认识。比如泼水节,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自己对于泼水节的了解,鼓励每一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然后进行教学,深化学生对泼水节的了解程度,提高教学效果。这种将有趣的民族传说融入课堂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尊重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通过选择合适的故事进行少数民族节日的介绍,让学生理解少数民族重视这些节日的原因,才能让学生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四、讨论民族团结方法,建立学生团结意识
学生才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因此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要围绕学生进行,都要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我们都知道,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始终畏惧教师,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甚至问题困惑等,会消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能够主动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于学生的观点和想法进行积极的肯定,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团结和睦建设家园》的时候,教师设计教学时应该意识到这篇文章和如何促进民族团结关系紧密,因此在课程的导入环境,教师可以先就当下我国少数民族的现状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少数民族的重要性。接着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破坏民族团结对于国家的危害。然后以课本的基础内容为圆心,鼓励学生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讨论我们在日常生活遇到少数民族同学的时候如何让他们融入集体,如何团结他们。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民族团结有更深刻的理解[3]。
总而言之,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该年龄段学生的特征,比如好动、好奇等特点,同时结合民族团结课程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通过让他们了解少数民族的特征、服饰、文化以及对于民族团结策略的讨论,提高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松.改进思想品德教育塑造学生优良人格[J].赤子,2016,(23):201.
[2]鲁艳敏.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资源开发中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运用[D].云南师范大学,2016.
[3]马燕萍.民族地区小学民族团结教育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