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科学区活动中的观察与记录

发表时间:2020/7/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6期   作者:陈利春
[导读] 科学活动区是科学集中教育活动的一种延伸,也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另一领域。
        幼儿园班级科学区一般是在该班教室或廊道角落的一个区域,用玩具柜或桌子放置一些诸如放大镜、磁铁等科学探索材料,供幼儿按自己的兴趣、方式进行自主科学探究的场所。科学活动区是科学集中教育活动的一种延伸,也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另一领域。
        身为大学附属幼儿园,我园有着得天独厚的舒适校园环境和优质家长资源,近些年,我园致力于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和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我园的区域活动丰富多彩尤以科学区开展得最为热火朝天,材料简单易操作、实用生活化,孩子们做起实验来俨然一个个小小科学家,可以说班班有特色、人人兴趣高。然而,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有部分老师对幼儿在活动区中的表现不清楚观察的重点在哪里?怎样记录更有效?针对幼儿行为背后的问题分析和运用策略更是茫然。于是我们尝试以科学区活动观察为突破点,重点研究科学区活动的观察记录与支持策略,以促使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有目的地观察幼儿、客观地记录观察结果,很好地遵循新《纲要》精神,寻求更有效的指导方法,支持幼儿学习品质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良好发展。
        我们参考了美国的高瞻课程和《指南》,经过多次反复设计、试用、修改,基于科学区观察及记录的基本要素,制定了《科学区活动观察记录表一》和《科学区活动分析评价表二》相结合的科学区观察记录表。“观察记录表”多使用轶事记录法,在“活动描述”中采用文字+照片+图表以及符号等客观、详实地描述幼儿行为发生的情景片段。而“分析评价表”则运用检核表与等级评定量表相结合,从幼儿的“学习品质”和“科学探究”两个维度(即科学区观察的基本要素)引导教师去发现和思考,同时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孩子在8项二级观察指标中的不同表现,并对孩子在活动中展示出来的已有水平做进一步评估。
        在科学区的观察中,教师要注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观察对象以1-3个幼儿更为适合,观察对象太多会影响观察的有效性。完整的步骤:现场观察——客观详实的记录观察结果——分析、利用观察资料——找出解决措施。

以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水果发电》为例:











表一:科学区活动观察记录表
大二  班     记录人: XXX     2019   年   12   月   9   日





表二:科学区活动分析评价表
        请根据观察对象的具体表现做出客观分析和评价,在相应表现的(  )内做标记。(打“√”或编号)




        在科学区观察记录中我们把轶事记录法和行为核查法进行综合运用,老师更加明确观察要点和幼儿行为分析框架,以此来了解、分析幼儿的学习状态、学习品质和发展水平,便于及时给予孩子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后期跟进实施策略的过程中,老师连续追踪观察,进一步验证策略是否得当,对教育效果进行总结从而使观察层层深入,真正实现班级科学活动区的教育价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