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课程资源 激活学生云端学习自觉性    ——以深圳市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发表时间:2020/7/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6期   作者:范清清
[导读] 疫情期间,为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在线教学成为“抗疫保学”的实施路径。
        摘要:疫情期间,为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在线教学成为“抗疫保学”的实施路径。但在线教学所引发的系列问题,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本文以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在线教学开展情况为例,从课程资源的开发、设计与实施的角度,探索“如何激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线学习中的自觉性”。
        关键词:在线教学  课程资源  自觉性
                                  一、案例背景
        当下的教育时代被称为“互联网+教育”,当代孩子的成长环境和作为执教者的我们的成长环境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从小就具有内在的“数字基因”,而我们是“数字移民”。
        然而,一场始料未及的疫情,让传统学校的“围墙”在一夜之间被打开,学校和教师在疫情下被迫上阵,被迫把学习放到云上,师生一起在云上行走。这是一次“被迫的教育大移民”,但却引发了我们对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问题的思考。
        由于在线教学缺乏“传统学校”、“集体教育”的仪式感、约束感,学生的学习缺少了成年人的有效“监管”,成为了一种靠孩子“自发”、“自觉”进行的行为。那么,教师的教学引导活动是否在分散的家庭由孩子“真实发生”?如何提高在线教学的“课堂有效性”?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案例解剖
        为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自2020年2月17日开始,深圳市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全面开展在线教学。通过使用腾讯课堂在线点名、课堂学习时长监控、直播课堂在线提问互动、直播课堂在线推送答题、问卷星摸底、课后班级小管家作业跟踪等各种信息化手段对学生的居家学习情况做每课、每周的质量监控。根据数据统计发现,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课堂有效性”在云端教学中呈断崖式下降态势。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及其所在教研团队经访谈、摸排等方式,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的年龄特点。9-14岁的孩子处于青春萌发期,注意力容易分散,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认识处于建构期,承受着生理与心理的不匹配生长期,自觉性非常有限。
        二是家庭教育的不足或缺位。由于学校的生源状况不太乐观,营造良性家庭氛围的能力有限,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家长开始复工,家长的监督作用微乎其微。
        三是执教者的课程设计还未随着教学媒介的改变而发生实质性转变。在线教学不是简单地将传统课堂搬到云端,不仅仅是打破时空的壁垒,而是教育理念、课程设计、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系统化、全方位的改变或调整。
        为此,在线教学进行到第三周后,我们集中团队力量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经教研团队几番研讨,达成共识:要提高“课堂有效性”,关键不在于“控制”,而在于激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应该转换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做学生成长路上的搭桥者,把学生推到台前,通过资源整合、课程设计,寻找一把激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钥匙。
                                  三、案例策略
        现以深圳市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道德与法治课为例,从探求教育的本质、重构课程、整合在线教学资源的角度,探讨激活学生在线学习自觉性的应对策略。
        (一)寻根问底 如何在云端做教育
        通过理论学习分享,我们一致认同顾明远教授关于教育问题的系列观点,并将相关观点整合如下: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目的是把一个属于“生物的人”培养成“社会的人”。教育现代化的灵魂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今的“互联网+教育”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最大优势是个性化、互动性、开放性,因此在这一环境下,教师应该利用互联网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和共同学习伙伴,在教育观念上与时俱进。
        (二)整合资源 在变局中求新局
        在线课程资源整合得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了在线教学的实施效果。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首先开始着手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1.明确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在线资源的要素
        通过研讨,确定以下可落地的资源要素:?

        2.挖掘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在线课程资源的优势
        专家普遍认为,在线课程资源相比传统的线下课程资源普遍拥有课程数量多,内容及形式丰富;可根据需要资助选择和使用资源、支持自主学习,且不受时空限制;资源形态可无限延展,交互程度高等优势。
        怎样才能将专家所认为的优势落实到教学实际中,以正确的教育观、课程观作为引擎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呢?笔者及教研团队在整合与开发在线教学资源的主要原则是:
        (1)基于课标对相同学习资源进行聚合,同时提供与之相关联的外部资源链接和相关参考资料;(2)整合课程结构,避免无序化和离散分布性;(3)力求做到学习资源与教学目标高度融合;(4)通过活动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平台,将学生推到课堂教学的舞台中央。
        3.初步构建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在线课程体系
        在线教学期间,实行“2+1”的道德与法治课程,“2”用于解决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点,“1”用于活动课程。一方面通过“习题争霸赛”落实基础知识,一方面通过主题教学凸显学科特色,发挥在线教学资源优势,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三年级到六年级开设“大国精神”、“守规则、遵法纪”、“劳动创造中国梦”三大主题课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规则意识法制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三大主题均结合疫情当下的国内形势、新闻案例,对学生开展爱国教育、生命教育、规则教育、劳动教育。
        七年级则从“单一分享”走向“课堂圆桌派”,开展“守护生命,从我做起”、“逐梦网课圈——我与集体共成长”、“寻找最美逆行者”、“患难见真情,不离也不弃——疫情下的互帮互助”、“群体免疫——蔑视生命的赌注”、“新冠阻止全球变暖?”共六期时政新闻点评活动,并开设由学生组织、撰稿、编辑的“三实政好少年Minerva”公众号,通过“发言理论支持+评论言之有理+成果有物可见”,将单一的时政分享变成深度的思维碰撞。
        八年级联合历史组推出“课程‘合伙人’计划”。以PBL项目式学习模式聚焦时下热点问题,打破学科壁垒、打破师生界限,让学生代表以课程“合伙人”的身份与教师共同备课,并走到台前组织教学。在线教学期间,学校八年级六个班的课程“合伙人”陆续在腾讯课堂上通过直播方式为全体八年级同学及家长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上网,理智追星》《我们都是战士》《守护“星星”,点亮人间美好》以及《重识“抖音”》六期精彩主题课程。
        (三)生长课堂 让孩子成为“主播”
        以课堂作为课程落地的主战场,践行“生长课堂”理念,以“儿童立场”创设师生生长的环境和时机。比如从3月17日到4月24日,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组联合历史组推出了六期““课程‘合伙人’计划”主题课程。其课程实施流程为:
        发布招募令——组建备课组——召开“合伙人”会议(确定课程主题——探讨课程内容——开展备课行动)——进行课程预演——呈现课程成果——对课程呈现进行反馈
1.发布招募令
由老师发出招募令,每期固定招募六名“合伙人”,其中一名为“首席合伙人”。
2.组建筹备组
        由老师作为“发起人”添加六位“合伙人”QQ好友,拉起群聊,组建线上备课组,群名称为“课程‘合伙人’计划(*期)”。
3.召开“合伙人”会议
        由 “发起人”引导“合伙人”发现时下热点问题,共同就该热点问题涉及到的核心问题确定课程主题、课程内容、课程呈现方式,并明确角色分工。(如图1)
                         
                                                                 
           
4.进行课程预演
        前三个阶段完成后,“发起人”协同“合伙人”进行课程预演,共同探寻和纠正预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呈现课程成果
正式课程开始前“合伙人”在各个班级群内发布通知进行预热,邀请同学们在接下来的课堂上积极互动。课程正式开始后,由“课程主持人”、“课程主讲人”主导课堂,“发起人”只协助播放课程PPT,在讨论区协助“课程主讲人”调动课堂气氛、进行纪律管控、引导讨论方向、启发学生思维。(如图2)
                                                 
6.对课程呈现进行反馈
课程结束后,对所有课程“合伙人”及其他贡献想法的同学表示感谢,向参与课程的教师、学生、家长征集意见和建议,并重点聚焦开展过程中遭遇的疑难问题,总结该课程形成了哪些亮点、是否可以推广,取得了怎样的课程效果,是否达到预设课程意义。(如图3-4)
              
                                  四、在线教学浅思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对于在线教学来说,“学”的主体地位可能比“教”更重要。在线教学,教师的“看不到”、“管不到”,如果能从课程构建角度,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合理运用生动多元的课程资源和现代信息手段才能点燃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学习自觉性。只有当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被充分激发释放,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
        “网课”是成长课;“网学”是学生活;“网教”是资源开发。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发现、唤醒、帮助”,未来已来,唯变不变。我们能做的,就是以未来照亮现实,且行且思,以积极的心态带领学生一起拥抱未来教育。
        【附记】本文案例系深圳市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学科课程建设阶段性实践成果,由文科综合组骆文杰老师、彭程老师、杨一齐老师、陈雪萌老师倾力打造。



参考文献:
[1]顾明远.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I]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8
[2]朱永新.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I]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