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谎话引发的思考 ——关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0/7/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6期   作者: 李梦佳
[导读]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就是将社会的道德规范、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个人的道德需要和道德行为。
         摘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就是将社会的道德规范、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个人的道德需要和道德行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状况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也有一些学生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他们身上表现出自私自利、集体观念差、爱国主义淡薄、缺少同情心等现象。
关键词:道德  家校合作  心灵沟通    
案例背景:
对于小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我认为和开启他们的智力同等重要。一个缺乏道德和伦理教育的孩子,有时你会发现他的智力发展越高,而他对社会的危险性也就越大。现实中太多这样血淋淋的例子:把同宿舍同学全部杀死的马家爵;开车撞倒人后又杀她八刀的药家鑫……这些事情让人心情很沉重。当初,这些孩子的父母和老师一定不会想到会是这样,孩子们曾经是他们的骄傲,而事情就这样发生了。我们究竟应该谴责孩子?还是他们的父母?甚至还有曾经教育过他们的老师?
案例描述:
一天,方同学买了一块漂亮的新手表。结果中午时方同学发现自己的表丢了,而孙同学有一块一模一样的表。争执之下,两人到了办公室,都说这表是自己的!由于孙同学在平时行为表现有所缺失,经常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我想这块表可能不是孙同学的,我耐心地和她说“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勇于承认错误,还是个好孩子”之类的话。但孙同学拒认不讳。于是,我只能将孙同学的家长请到学校来,顺便好好教育孩子,矫正她的行为。没想到,孙同学家长竟然说这表是自己孩子的,是上星期买给她姐姐的。我顿时愣住了,询问之下,原来孙同学的姐姐恰巧在我校就读六年级。于是,我把她叫过来,问:“你的手表是什么样的?表内有什么图案?” 孙同学姐姐说:“……。”我又郑重地问道:“这表是你的吗?” 孙同学姐姐说:“不是!”
分析评述: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地体会到小学的德育工作尤为重要。
(一)实现三者协调,多方参与教育
家长和教师,两个有所差异的角色,共同承担起了教育的主要职责。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和家长积极一致的教育合力。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家庭和学校两方面都要做出努力。一方面,家长要把配合学校教育当做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教师要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教师要通过多样形式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如,可以以校讯通为平台,及时将学生在校表现与家长进行沟通,反馈班级情况,引导家长做好“表面”的检查工作,引导家长与孩子多交流,多询问其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等。例如我班夏同学,他因为有一只耳朵听不见,所以一直以来,老师们都对他特殊照顾,造成他毫无纪律,上课插嘴讲话吃东西等。找家长了解了情况,家长也说在家也是这样,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是没有效果。于是我就在下课期间观察他的课间活动,我发现他不爱和同学玩,喜欢在老师面前转来转去跟老师说话,但我平时都嫌他烦,随便敷衍两句就过了。在那之后,我就每次都好好和他聊天,了解他的喜好,也跟他说说我喜欢什么,一段时间后,效果不明显。转折点在于,我校上个星期去航空小镇秋游,我刚好坐在夏同学旁边,我帮他扣安全带,和他聊天,并把我的橘子开玩笑似的塞到他嘴里。回来的路上,他把薯片分给我吃,并靠在我身上睡着了。在那之后的这一个星期,我欣喜的发现,每天都能做到上课认真听,举手发言和不吃东西了。

这一发现,令人吃惊!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学生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的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敬,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他们做出榜样。父母与子女朝夕相伴,对子女的身心、人格等个性化情况最为清楚,教育也更具有针对性和即时性。家长应根据子女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心理特征等情况,选择科学的方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例如:我班里有位尹同学,我觉得这个孩子乖巧,胆子大,就让她当语文课代表。但是时不时的总是有学生来告状,说是东西丢了,钱丢了,并且一口咬定是尹同学偷的。我找来尹同学,当面对质,尹同学满脸无辜说没有,说东西和钱是自己的。而我也认为此事无凭无据,就以此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并要求孩子自己保管好自己的物品。然而此类事情越来越多,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尹同学真的这么无辜吗?于是我一个一个去和这些孩子聊天,从中,我了解了另一个尹同学。这个尹同学自私,霸道,小偷小摸,爱说谎,没人愿意和她玩。他爸爸从来不管她,面都见不到几次,只有爷爷管她吃饭,其他也不管。她喜欢什么就自己想办法去偷甚至直接抢,从小就这样,大家都深受其害。于是我就经常去她家家访,单独加她爸爸微信,在充分和她爸爸熟悉并让他了解孩子的问题后,取得她爸爸的极大配合。两个学期下来,尹同学改了许多坏习惯。
这都得益于家校的紧密联系。另
(二)利用课堂主阵地,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可挖掘的德育因素。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小学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德育教育的功能,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结合课堂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从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
(三)塑造模范榜样,身教重于言教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缄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成为学生道德学习的楷模。身教重于言教,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时时处处作为学生的榜样,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教师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中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规范,人们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被学生作为参照,会深深影响学生的进步。高尚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师人格能够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只有当学生从内心真正感受到教师以身作则的人格形象时,学生的人格才能真正形成。
总之,学生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以传承民族精神为立足点,以培养道德习惯和人文素养为重点,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促使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为全民素质的提高,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魏书生.我这样做老师.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
2、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漓江出版社,2014:171—181
3、李镇西.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M].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
4、魏书生.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5、赵亚萍.关爱后进生[J]陕西教育(教学),2006(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