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加心理咨询师学习的初衷
2017年暑假,在学校的组织下,我参加了心理咨询师培训学习。学习的初衷缘于工作的压力、对未来的迷惘和家庭的不和谐。
参加工作9年,担任班主任工作7年,生源的参差不齐、太多的问题学生、繁杂的工作,使我感到身心疲惫。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中,遇到太多的问题学生和无法解决的难题、以及一些家长的无理取闹和刁难等等,让我感到无能为力和深深的挫败感。
班主任的工作占据我了我工作的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回顾参加工作9年来以来,几乎没有静下心来深入钻研地理教学,教学水平迟滞不前,教学成绩也提高不大。与同期参加工作的同行相比,我感觉离自己的目标“做一个优秀的地理教师”越来越远,对未来的工作也充满了迷茫。我曾经多次想辞去班主任工作,专心做好地理教学工作,然而领导的信任、学校教师工作安排的困难,使我无法向领导提出这个请求。
工作的压力也直接影响了家庭的和谐。工作中老师、班主任的角色不能尽快地转换到家庭中妻子、妈妈的角色,因此常常把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带回家中:不断地因为一些事情对丈夫不满、发脾气、争吵,对自己的孩子要求过于严苛,不断地指责与批评孩子。这使得我与丈夫和孩子的关系非常紧张,甚至到几乎离婚的地步。
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让我的心理出现了问题:暴躁、焦虑、抑郁。我的身体也慢慢开始出现了各种问题:胃痛、呕吐,心慌、心脏供血不足,神经衰弱、失眠,一但劳累就开始发烧等等。我多次向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每次交谈后会明白一些道理,然后慢慢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也逐渐认识到:作为一个年轻教师,需要好好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是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进而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二、心理咨询师学习的几点感悟
心理咨询师集中培训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天,我却收获颇丰。讲师们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实例和经验,深入浅出,使我对心理学理论和技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学习的同时,我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自己在不断地成长,学生和家人也受益颇多。
1、关于心理问题的根源。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心理正常的,但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不健康,而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人对都自我、对外界人或事物的认知不合理。但由于“本我”在占主导作用,所以人们往往意识不到。其实焦虑、抑郁、暴躁等情绪的出现都是因为本我与超我的斗争所引起。看清楚了这点,就需要我们强大自我使两者“合理化”,才能平复焦虑、抑郁等情绪。
2、关于接纳
接纳包括接纳自我和接纳他人,接纳自我非常重要。
以前的我就是个典型地不接纳自己的人:凡事最求完美,不允许自己有差错;对学生、家人的要求太过理想化,有点小错也不放过,甚至小题大做。很遗憾,经过不断地努力,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都达不到自己的理想要求,反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一些负面的情绪。接纳就是全部接纳,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无条件接纳。只有接纳自己、接纳别人,有合理的期望值,才会更客观的认识自己和他人,才能避免负面情绪的积累和爆发。
3、关于合理情绪
追求快乐,排斥痛苦是人的本性。我们说不带着情绪进课堂、不把情绪带给家人,其实准确说是不带着负面情绪。要求自己的情绪始终处于一种很愉悦的状态,或者要求自己时时事事不生气、不发脾气等等,这也是不合理的。现实中总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出现负面情绪是必然。顺应自然,为所当为,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合理的范围内,不失去理智,不做出过激的行为即可。当意识到自己出现负面情绪时,一定要及时排解,转移注意力、运动、阅读等都是良好的调节方法。
4.关于认知和自我调整。
保持心理健康的根本在于能随时觉察自己的情绪,及时调整负性想法。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认知。对于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理解和反应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识别内心已经习惯的一些不合理的负性想法,及时做出调整,才能保持内心的反应与客观一致,千万别“钻牛角尖”。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训练的过程,这对我们面对生活中一切突发事件有着积极的作用。比如:“我反复讲过的知识,学生应该会了”这种认知就是不正确的,需要我们调整“我反复讲过的知识,大部分学生会了”,否则当结果达不到自己期待值时,就会出现失望、生气等负面情绪。
5.关于阳性强化法
无论是工作中面对学生,还是生活中对待家人,很多时候表扬的作用远大于批评。心理学上的阳性强化法是养成良好习惯、达成预期目标的一个有效手段。简单来讲就是制定一个期待目标,当孩子做到、做好的时候及时给与物质或精神鼓励,反复强化直至达成期望目标。做的不好、没做到的时候不惩罚,否则就是负强化,不利于目标达成。
工作和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逐渐学会用心理学的方法自我分析、自我调整,同时也不断应用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尤其是问题学生的转化中,当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学习心理学是件挺有乐趣的事情,也是对自己工作和生活有益的事。经过这次学习,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学无止境,学习使人成长,反思使人进步,自我调整使人内心强大。
作者简介:姓名:姜晓伟,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省市):山东省青岛市,出生年月:1985.04.25,研究方向:地理教学、班级管理、青少年心理,学历:学士,职称:中学二级,2008年毕业于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中学一级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现就职于山东省烟台第九中学,担任地理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具有10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经历,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有独特的方法和独到见解,教学研究课例、成果多次获国家一、二等奖,所教学生荣获“齐鲁学子奖学金”、 “山东省最美中学生”, 入选山东省家校共育种子教师培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