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驱动:突围学科核心素养 ——例谈“和大人一起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6期   作者:罗笑笑
[导读] 三种不同维度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审美品味,营造家校良好阅读氛围。
        【内容摘要】以一年级上册的“和大人一起读”为例,在教学时采取“角色扮演”“益智明义”“文化传承”三种不同维度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审美品味,营造家校良好阅读氛围。
        【关键词】三维驱动;和大人一起读;学科核心素养
       
        “和大人一起读”是统编版一年级《语文园地》中新设置的栏目。此栏目在内容编排上,贴近儿童生活,选择文本多样,是不可多得的拓展阅读材料。以一年级上册的“和大人一起读”为例,在教学时采取“三维驱动”的策略,即“角色扮演”“益智明义”“文化传承”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家校良好阅读氛围,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一、角色扮演,提升口语表达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9版)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提出的关于阅读的第一个建议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中,“角色扮演”这种体验性阅读方式往往能让学生更快地融入文本,感受阅读的乐趣。
        (一)读准语音语调,搭建兴趣基石
        朗读时,通过音高、音强、音长、音色或声调高低、抑扬轻重的变化,表现不同角色的形象,展现不同情境的故事。
        1.语音有趣,流利对话
        第一学段学生的语音普遍细弱童真,在扮演与他们年龄相仿或语音面貌类似的角色时属于本色出演,学生更易产生成就感。
        《小白兔和小灰兔》中有两个角色:小灰兔和小白兔。在教学中,通过“教师讲故事”“学生听故事”的方式熟悉文本,第一次角色扮演可由前期有一定识字量的学生进行合作示范。之后可由教师读旁白,男生读小灰兔的语言,女生读小白兔的语言等方式进行角色扮演朗读对话。按照学生自己的语音,流利地朗读文本中的对话,为阅读搭建兴趣的基石。
        2.语调有味,交融节奏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需要“大人”在创设情境的引导或示范下,才能表达出最符合角色形象的语调。《小鸟念书》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感受此类词语的节奏感,通过反复朗读,读出风的轻柔与鸟的活泼,将语调的强弱快慢所体现出的角色形象融于朗读之中。
        (二)演准神情动作,再现角色心理
        朗读时,结合面部神情与肢体语言,能更好地表达出角色的性格与心理活动。
        1.结合生活,神情传真
        “角色扮演”的难点在于演得真。《拔萝卜》教学时,可以通过学生与教师示范,表演面部的神情:聚拢眉毛、屏住笑肌等,让学生都实实在在地用力去读出这个词语,就能读得真实,读得生动。
        2.对比情节,动作传神
        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文本,其角色语言也必定是学生易于理解,容易产生共鸣的。《猴子捞月亮》教学时,抓住前面语言的担心害怕,学生会抓耳挠腮,急得跳脚;表现后面语言的虚惊一场,学生会长舒一口气,大笑着说。这不仅使角色活灵活现,也读出了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学生是十分乐于表现大起大落的情绪的,这给严肃的课堂注入了轻松的活力,也给了他们更多表现自我的空间。
        依靠“角色扮演”这一教学策略,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使学生沉浸在个性表演之中,体验到多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学生就能学会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水平。?
        二、益智明义,提掖探索思维
        在本册“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选入了不少童话故事。有的因童趣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吸引学生去阅读,而有的则蕴含道理或常识,为学生开启智慧的大门,让他们收获丰富的精神食粮。
        (一)链接自然,探索奥秘
        喜爱大自然,想去探索自然界中的奥秘,这是儿童的天性。除了亲身去接触大自然,另外就是通过阅读去间接了解。
        1.分享所获,学得常识
        “和大人一起读”中就编排了一些蕴含自然常识的故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便能收获相关常识。阅读《小松鼠找花生》时,学生边阅读边跟着小松鼠一起看花生开花,共同期待摘下花生果,直到最后却始终没等到花谢结果。在这个阅读过程中,教师只需帮助学生读通句子,而文本中的常识是让学生思考、交流、分享,从而获得。


        2.编写儿歌,习得规律
        在“和大人一起读”中,还有不少包含语言规律的文本。阅读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这样的语句,鼓励自主思考,发现其中的规律。
        《谁会飞》是一首儿歌,共有三个小节。文中通过问答清楚地介绍了“鸟儿扇扇翅膀飞”“马儿四脚腾空跑”“鱼儿摇摇尾巴游”这三种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这三种动物是学生常见,教师可以和学生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去阅读文本,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小节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作创编。
        例如,经过思考与发现,有学生进行了以下创编:
        谁会爬?
        虫会爬。
        虫儿怎样爬?
        扭扭身子来回爬。
        (二)对比阅读,启示道理
        作为“大人”,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十分重要。
        《小白兔和小灰兔》中两只兔子不同的行为,学生很容易进行思考比较,也能作出正确的是非判断。“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个道理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学生甚至能说出“自己知道怎么种,掌握了这个本领就可以靠自己了。”这样的话。故事好听,情节有趣,道理易懂,学生对于举一反三的说一说就有信心与兴趣。我们并不是教学生学种菜,而是明白“学习、生活也要靠自己”以及“小白兔能做到,那么自己也可以”的道理。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就是告诉我们教育应从生活中来。学生在和“大人”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通过一个浅显的故事思考并悟出与己相关的道理,这样的阅读已然超越了文字本身,而带有更深层的实践意义。
        三、文化传承,提挈审美品味
        新课程的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育人功能。
        在第一学段教学中,应从趣味点入手,从接触、了解,到体验、掌握,自然而然地爱上中华传统文化,并把这充满人情味与仪式感的文化精髓代代传承下去。
        (一)传承民俗文化,培养审美情趣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让孩子从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
        《剪窗花》此文虽短短8行,但不仅说到孩子可以学剪,还罗列了多种式样的窗花图案:梅花、雪花、喜鹊、鸡、鸭、鲤鱼、胖娃娃。学生在朗读之后,很有兴趣学剪窗花。他们有的是在父母指导下完成的,有的是在爷爷奶奶的教授后独立完成的。无论以何种形式去体验,既培养了审美情趣,对文化的传承也有积极的意义。
        (二)传承习俗礼仪,培植文化品味
        文化品味是指一个人对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分辨和鉴赏的能力。《春节童谣》中所反映的春节风俗,极具特色,充满仪式感。在学习了春节习俗后,学生会对其他传统节日及习俗产生兴趣。在阅读这首童谣之后,有学生便创编了以下这首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闹,
        四月开头清明到。
        放风筝,植树多,
        扫墓祭祖踏青游。
        荡秋千,插柳条,
        吃个甜甜清明果。
        教师在指导阅读中,可引导学生分组搜集不同传统节日的风俗,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进行童谣创编。
        “和大人一起读”中“大人”的界定较宽泛,但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课堂中和“教师”一起读是必不可少的。“和大人一起读”中“一起读”是个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他们日后自主阅读的兴趣基垫。“和大人一起读”的重点是“读”,要抓不同文本的特色,从儿童角度去解读文本,以儿童兴趣去阅读文本。
       
       
       

        参考文献:
〔1〕张久久.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浅谈对部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的认识[J].小学教学参考,2017(01):7-8.
〔2〕古凤岚.和大人一起读,感受无压力阅读[J].课程教学研究,2017(06).
〔3〕饶勇珍.对于“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实践与思考[J].华夏教师,2018(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