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设计,无痕“织补”    ——谈单元习作教学序列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6期   作者:童菊芬
[导读] 教师应具备单元习作教学“织补”能力,切实解决儿童单元习作的困难和问题,架构起单元习作要求螺旋上升的阶梯,努力达到让儿童“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
        【摘要】教师应具备单元习作教学“织补”能力,切实解决儿童单元习作的困难和问题,架构起单元习作要求螺旋上升的阶梯,努力达到让儿童“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单元习作教学序列化“织补”策略主要有“精准”知识的开发与建构,习作例文的呈现与运用,实践活动的链接与定格等。
【关键词】梯度 策略 知识 例文 活动
教材中单元习作内容安排及目标呈螺旋式上升,若按部就班组织教学,虽则省时省力,只是一旦学生前一台阶迈不上,下一级便很难顺利达成。教师应具备“织补”能力,为教材单元习作架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补充教学,助力儿童达成习作目标要求。
一、“精准”知识的开发与建构
多年致力于小学习作教学研究的吴勇教授明确表示:“习作知识开发,习作知识教学,就是打开儿童写作这个‘黑匣子’的一把钥匙。”从实践出发,结合先行者的研究,我们认为进行文体类型习作知识的深度开发,改变习作知识教学模糊的现状,是当下习作教学改革的关键向度。而对处于习作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每个单元习作目标的达成,都少不了“精准”习作知识的引领。
这里的“精准”,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准确,二是精要。
首先,我们要准确提炼单元习作教材中的知识点。一次习作活动中,涉及的知识点不会少,什么是“精准”知识?就是直接解决孩子习作问题的关键知识,提升单元习作力的核心知识。“精准”知识需要教师关注孩子的习作困难,聚焦形成习作力的核心部分。比如部编教材五下第三单元,关于读后感的习作知识很多,其中读后感的结构知识、拟题方法是初学写读后感的孩子急需掌握的,这就是搭建本单元习作阶梯的“精准”知识。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关于策略性的习作知识的讲述,需简明扼要。如读后感单元习作教学时可以这样提炼:“正副标题,感点单一;引议联结,紧扣感点。”这样朗朗上口的习作知识,易于儿童学习吸收,也便于同行交流传播。
结合实践,我们认为习作精准知识的开发与建构需要注意:
(一)类型支撑
习作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开发各种文体类型的框架知识,更要切合习作内容,开发出适合这种类型且能支撑重点段落的具体陈述性知识。围绕教材中写景习作序列,我们在阅读了大量的习作理论知识之后,结合课堂困境及儿童习作原貌,对写景类习作程序性知识做了一系列构建与开发,既基于类型,又细化知识,让习作指导真实而有效。
(二)台阶搭建
单元习作教学需要教师建立系统的、整体的习作教学观,为孩子搭建各类型习作支架,实现同一类型习作教学“精准”知识架构下的梯度训练。我们在年段和学段之间,探索构建一个个层层递进的知识台阶,让习作训练拾级而上,使前一次的教学成为后一次的基础和铺垫,打消孩子对习作的畏难情绪,切实提升言语质量,达成习作目标。
(三)形象生成
基于生本的习作知识需要教师精细化处理,将深奥的写作知识通过形象的呈现,化难为易 。
针对孩子们描写美食制作说明化的倾向,笔者引导孩子实地观察实践,并提炼出描写美食制作的宝典——“慢镜头分解动作融入拟人”法。而表现美食的诱人则可以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的方式依次描写,或者聚焦色香味中最突出的一方面细致描绘。当然,用上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可以看得人口水直流!如此,描写美食色香味的方法可概括为“依次描写”(或“聚焦重点”)联想想象。得了这两大葵花宝典,孩子们在稿纸上与“食”共舞不亦快哉!
可见,精准习作知识的深度开发,需要教师基于学情,潜心“剥笋”,将习作知识清晰化、形象化,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听了能懂,拿来能用。
二、习作例文的呈现与运用
习作课上精准的知识点,并非凭空存在,而是附着在一篇篇习作例文里。小学阶段的习作课,例文是一道绕不过去的风景。

从例文中找到恰切的学习元素或者把例文巧妙化为支架,在素材选择、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提供一个范例,去解决习作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让刚刚踏人习作之门的孩子可以借鉴,得到启发。
如何选择好的例文呢?
(一)不拘一格
它可以来自孩子的优秀习作,可以来自中外经典儿童读物,还可以是教师自主下水的作文。例文呈现的都是鲜活的儿童生活场景,能唤醒他们对生活世界的再认识,让他们喜欢读,更愿意说。
(二)基于儿童
它贴近儿童,从儿童的角度出发选择引用,适时适需出现,在儿童习作过程中发挥作用。正是这些例文,让抽象的习作知识有血有肉,让传授习作知识的课堂有滋有味,让习作力的提升可触可感。
(三)凸显知识
一般来说,例文会以片段形式出现,篇幅短小。我们选择多篇例文综合运用,加大课堂容量,不仅从习作内容选择上给儿童以引领启发,更带领儿童体悟言语表达的丰富多样。
精心选取的例文各有表达秘妙,输出的习作知识清晰而有针对性,儿童习作的言语困境自然被有效化解。学习“借景抒情”,先品读《青铜葵花》的两个片段,感悟用美丽的景色来衬托美好的心情,用糟糕的景色来表现糟糕的心情的写法;之后,品读反衬片段,从中习得“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的手法,进一步丰富借景抒情的内涵。
三、实践活动的链接与定格
“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强调‘操作’强调‘实践’……强调‘经历’。”观察体验是习作的起点,也是重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指导孩子阅读书本,更要引导孩子走向生活:整合乡土资源,面向时空对接,链接实践活动,为单元习作注入源头活水,架设登高阶梯。
(一)课余做一做
孩子们徜徉在动手实践的天地里乐此不疲。学下厨:学炒菜、学淘米、学刷碗;学做自己的事情:学钉扣子,学补衣服,学系鞋带,学梳头;有趣的事:学游泳,学弹琴,学骑车,学下棋……
(二)周末拍一拍
利用周末充裕的时间,引导孩子根据统筹安排的实践主题,开展活动,或亲子,或小组,或个人,不拘形式。同时必须自己动手或邀请家长合作留下图片、视频资料,以记录活动过程。然后上传至班级QQ群空间,实现资源共享。
1.拍一拍,操作简便。
只要携带手机一部,孩子们的活动记录就不成问题。摄影留念、图片上传,简单易学,人人都可上手,实践活动持续开展能得到保障。
2.拍一拍,学习观察。
教是为了不教,活动实践重点之一是引导孩子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表达真我。而拍一拍,就是让孩子在观察实践中学会剪裁取舍,学会调动多感官立体观察。
(三)晨间诵一诵
精心挑选与本周实践活动相关或与孩子们当下生活相联的诗词或美文,动情地朗读给学生。再通过“音乐渲染”、“画面刺激”、“问题引发”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们晨间诵读,以陶冶情操,夯实文化底蕴。
(四)班刊发一发
鼓励,鼓励,再鼓励,这是我们坚持的习作讲评原则。作文本的字里行间圈画着红红的浪线,五星,笑脸,大拇指……老师的赞赏和激励化作热爱的种子,植入孩子心田。坚持推荐优秀习作给报刊杂志;坚持每学期编印几期《微语若莲》班刊,人人印发;假期里,各自汇编习作集,自制封面,自写序言,新学期全班交流,学校展示……
基于儿童学情的单元习作教学“织补”策略,如和风暖阳呵护儿童习作的信心,若点点春雨滋润儿童热爱习作的种子,愿种子破土而出,在风中摇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吴勇. 精准知识:释放习作教学“生产力”[J]. 人民教育,2015,11.
[3]吴勇《童化作文—浸润儿童心灵的作文教学》 [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