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0/7/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6期   作者:赵莉
[导读] 小学语文与各个学科之间有非常紧密关系峡山区王家庄街道泛海希望小学赵莉。
        摘要:小学语文与各个学科之间有非常紧密关系峡山区王家庄街道泛海希望小学赵莉。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应列为小学教育的主要教学对象。学生掌握朗读能力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升,更对未来成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应设计好小学语文教学方案,努力做好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
        引言
        小学阶段的语言教学任务包括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朗读训练作为入手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但是如果学生每天重复阅读,再加上教师教导方式单一,长此以往,学生的朗读逐渐趋于机械化、盲目化,甚至会导致一些学生朗读兴趣低下,朗读效果不佳。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文上的书本知识,还需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常识,并且能够具备语文的各项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多方面发展。朗读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之一,学生通过学会朗读,能够更好地了解散文、诗歌的内涵,并且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他们的发展。同时,朗读也能让学生在其他能力上有所进步,比如朗读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还能够让他们的作文能力也有巨大的提升。
        2当前语文朗读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2.1缺少足够的朗读学习时间
        小学对于朗读教学有着明确的时间要求,在要求上,朗读一篇课文也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课堂当中划分一定时间专门进行朗读教学是必须的。但是实际教学工作的当中,很少有教师会真正划分出时间给学生进行朗读学习,教师一般习惯性地将朗读教学安排在课后,比如专门留作业给学生进行朗读教学,这就导致课堂中学生的朗读根本得不到保证,很多学生并没有完成教师的任务,他们的朗读练习很难符合教师的要求。并且,课后进行朗读学习也让教师的带头作用受到了削弱,学生在失去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朗读练习很难提高。
        2.2学生缺乏朗读的兴趣
        在当今教学中,即便是小学生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同时由于小学生各方面的不成熟,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不高,在实际学习中缺乏朗读的积极主动性。此外在课上集体朗读时部分学生还会存在“滥竽充数”的情况,对自己的要求不高,课下更加不会进行练习,这无疑会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不断降低。
        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3.1教师领读
        在看到课文的第一时间,学生都有着本能的阅读欲望,但是读起来却又不能像老师那样朗朗上口。因为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停顿、轻声、变读等诸多阅读技巧过于抽象,而且教师也不可能一下教给他们所有朗读技巧;即使教了,他们也很难全部掌握,只能通过模仿老师朗读来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因此,在领读环节教学中,教师不可全部领读,可以选择一些较为经典的片段让学生读,而后依据学生朗读情况分析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再次进行领读。对于文章中绕口的名字或者句子,教师要逐字逐句地领读,对于难读的长句就多读几次,直到帮助学生读准读好为止。在领读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到:课前领读,把握文章基调;课中顿读,理解文章语句;课末领读,体会作者情感。


        3.2多途径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勾起学生朗读的欲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基于这一点的启发,朗读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感知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到作品中的情感,进行心灵的净化和情操的陶冶。带领学生反复的阅读文章,让学生感受朗读可以拉近自己与作者的距离,加深文章的体会,进而帮助学生了解到朗读的好处,从朗读有所收获,就会愿意朗读,喜欢上朗读。第二,可以建立良好的朗读情境,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方式让文章内容更加的生动,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将文字转换成活泼的画面。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朗读指导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相关的视频进行展示,为学生带来更直观的视觉体验,激发朗读兴趣。第三,角色扮演的形式。实践证明,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会十分踊跃的参与角色扮演,更愿意将文章的内容和故事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文章朗读指导中设置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演出来。仍然以《小蝌蚪找妈妈》这一文章为例,教师在朗读教学指导时,选几名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用自己的理解,展示出自己对文章中蝌蚪、蝌蚪妈妈、鲤鱼妈妈等形象的理解,用恰当的语言展示出各个形象。
        3.3实践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朗读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渠道。6-12岁的小学生,天性好玩,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绝大部分小学生,对教师有着程度不一的依赖心理。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褒奖,乐于在同伴中表现自我,并具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可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朗读比赛活动,调动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们积极地投入文本朗读中来。在文本朗读中陶冶学生们的情操,让学生们获得成就感、满足感。需要注意,在朗读比赛中,要提高实践活动的运行效率,教师需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朗读比赛应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可进一步加强对文本内容的探讨、交流。小组合作过程中,还能让学生学习、借鉴组员的优点长处,发现自我的不足,进而针对性的改进不足。分组过程中,教师既要顾及学生们的主观愿望,同时也要兼顾各小组的综合实力,确保小组之间能大致处于同一竞争线上。另一方面,在朗读比赛中,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凸显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比如说,让每个小组成员派出一名代表,作为比赛的裁判,以此提高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教师也作为裁判之一,和学生们一起参与比赛活动中。此外,朗读比赛中要丰富评价内容,将评价体系划分为若干个小模块,学生们可针对各小组的表现,相应的进行记录、点评。
        3.4利用多媒体音频功能优化朗读教学
        在网络上有不少朗读音频资源,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则可充分挖掘优质的音频资源来改进当下的朗读教学。在课堂上,教师播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朗读音频,可以让学生在优质朗读的示范下掌握好朗读技巧,学会如何去有情感地朗读一篇文章。例如在《雷雨》这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相关的朗读音频。在听取音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好朗读笔记。如:“满天的乌云”这一句子中“满”字的朗读有些拉长,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满”这个字的内涵和情感,仿佛看到布满天空的乌云。在朗读“黑沉沉地压了下来”的时候,音频中的朗读人显然加重了“压”这个字的读音,让学生体会黑云压顶的感觉,促使学生有效地体验语言中蕴含的语言魅力,并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
        结语
        总之,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丰富朗读内容,并且合理的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让学生有更好的朗读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凌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92.
        [2]张立新.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有效途径探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10):76—77.
        [3]贺义清.浅淡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8(24):50—51.
安丘市汶水小学  邮编:262100 电话:15853620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