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邢学明
[导读] 笔者针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实施,现阶段的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中转变以往的固定教学模式,在美术课堂中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融入美术课堂中欣赏美、体验美、感受美及创造美,强化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促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为了分析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针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当前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体体制和教学理念的影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影响着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以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单一、枯燥及固定的教学手段,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美术理论知识的状态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使得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较为低下。其次,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未能重视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无法很好的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

1.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较为显著的教学意义,首先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是对学生个性的解放,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发现自我价值,获得相应的体验感和满足感,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美术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美术课堂学习中发展自己的个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其次,审美能力的培养还能强化学生智力方面的发展,审美是对事物的美的感知、发现和理解,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观念和视视角,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强化学生对于事物敏感度的掌握,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感,激发学生智力方面的发展[1]。此外,在小学美术课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还能转变以往美术课堂上单纯的教师讲解理论美术知识、学生机械性的进行美术训练、临摹的教学模式,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独立的空间和时间进行美术创作,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在美术课堂中发现美、感受美及创造美,营造积极浓郁的美术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美术素养的培养,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2.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1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营造积极浓郁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美术课堂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去感受美术中的艺术魅力及美感,营造积极浓郁及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知美、发现美。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仔细围绕着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在课堂上融入较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元素,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动画等等,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及美术体验,让学生主动融入美术课堂中发现美,体验美,强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意识[2]。

如在进行“大自然”主题的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彩的世界:郁郁葱葱的树木、鲜艳的花朵、绿色的青草、潺潺的河流、延绵的山峰、辽阔的大草原、一望无际的天空和大海等等,并通过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大自然中什么景色呢?大自然是什么颜色的?”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色彩感知让学生自习思考和体会自然审美,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
2.2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互动性的审美培养
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以往局限在美术课本中开展局限性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认识到美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这一点,积极将美术课堂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对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并开展相应的互动教学,促使学生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感及美术的真实存在,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准确的审美观念,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及审美能力[3]。如在进行“人像绘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由课本中人像描画的各种美术绘画技术的教学拓展至实际的生活过程中去,以问题引出人像绘画的学习:“同学们你们想想你们最想画生活中哪一位的人像图呢?他/她在实际生活中哪个场景最让你记忆深化,请将他/她画出来好吗?”通过引导学生从美术课堂拓展至实际生活中去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生活中的美感及美术的存在,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
2.3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审美能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美术审美水平、美术学习兴趣及天赋都不一样。教师在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这一点充分的给予学生尊重及支持,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中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发展,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独立的空间进行美术思考、创作,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能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方向大胆的进行尝试和创作,锻炼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促使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灵感和审美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促使学生在个性化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审美能力创作更多的美,促进学生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4]。
3.结语
    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们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实施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互动性的审美培养及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齐欣.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 赤子, 2018, 000(025):234.
[2]王长华.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10(29):23-24.
[3]高伟杰.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6, 000(007):175-175.
[4]王丽.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 美术教育研究, 2018, 000(010):148.

作者简介:
姓名:邢学明 出生:1968年10月,性别 男, 民族: 汉族,籍贯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  学历:大专, 研究方向:小学美术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文博中心章丘区青少年宫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