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因此,科学的学习离不开实践活动,动手实践是探索科学最佳的途径。此外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好的教学模式,才能抓住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本文通过总结在科学实践以及教学模式改进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方法,探究小学科学教学的最佳方案,努力找寻增强学生学习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新做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探究;思考
引言
小学科学课程是学生接触科学的起点,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好基础的关键学科。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往往都是从小学开始,就埋下了爱好科学的种子,因此,小学科学的目标教学已经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教学,更重要的是人生的科学兴趣的入堂,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都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如何进行科学的目标教学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小学科学教学一些做法进行探究性论述。
一、目标教学在小学科学中具体的教学方向
(一)以科学实践为根基
小学生很多人都有成为科学家的梦想,这源于对于科学的好奇和信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科技力量的日益壮大,学生的学习科学环境已经有了较好的氛围,因此在展开科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妥善的抓住科学的学习氛围,将课堂内容融入到孩子们的兴趣中去,不知不觉带领他们养成动手实践的兴趣和能力。要知道实践是探究科学最好的工具了。
此外,小学生对于科学的拓展和学习处于懵懂期,养一个动手实践的好习惯,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对于日后的学科教育都有非常特别的积极作用。在学校的科学实验室中,往往具备各种科学实践的器材和道具,科学的教学不仅要有生动的教材,更要有有趣的道具。对于学生来说死板的理论永远不如去实验室动手实践兴趣来得快。
(二)要紧抓兴趣爱好的培养
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辅助工具,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加大对实验过程的讲解,怀着热情的心鼓励学生实验,努力探究科学结果,尤其是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小心弄坏了实验器具或者滴洒外泄了液体,这个时候如果呵斥将会对孩子的一生都产生阴影记忆,试想有谁愿意战战兢兢的学习和实践呢,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科学实验过程要细心讲解,对于小状况要及时积极解决,不要给学生的心理留下任何障碍。对于一些危险的实验,教师要用演示实验的方式进行。小学生正处于兴趣爱好的培养阶段,兴趣一旦被坚忍不拔的志向导引,那么表现出来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二、强化目标教学在小学科学的教学手段
(一)注重科学与实践的结合
科学实践是一件非常意义的事。从小便通过有趣、简单、适合小学生操作的科学小实验,学生能在“玩科学、做科学、想科学、议科学、用科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激情,并在实验中探索事物规律、学会遵守规则、学会与人合作。为了吸引学生的科学兴趣,要加大科学实践课的重视程度。
比如在科学实验课上,一个神奇的科学实验装置瞬间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看起来是两个高高的小风扇,下面是电池还有开关的一个装置。打开开关,一个风扇开始旋转,用手将两个风扇靠在一起,另一个风扇会被带动一起转。被带动旋转的风扇后面有一个小灯,会根据转速的不同,显示出不同的亮度。在学生们看起来这是非常好奇和不解的。而科学教学需要的就是学生有了兴趣后带着对于实践的不解,心中多几个“为什么”,尔后动手继续探索下去的愿望。
(二)加强科学与其他多学科的教学融合
每个学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数学学科的知识经常应用到物理中,生物化学又常常有“生化不分家”的说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教学要以多学科融合,带动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
将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应用到的知识逐个解剖出来,比如在小风扇的转动过程中应用到了哪些物理原理,在两个磁石吸引和互斥的过程中涉及到了磁学的哪些知识。这样的融合式课堂扩展学习,不仅能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对于其他诸科的学习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谨记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课堂上的宝贵时间不宜扩展太多,在学生感兴趣或者不解的方面主动提出其他学科的知识应用有利于学生理解,但扩展太多会让教学的方向跑偏,学生无法掌握,最终学无所获。为了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科学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对扩展的教学知识选择,不易太难。在科学实验和学习过程中,往往很多知识如果教师点出“下一个阶段,你们就能自己造出来”、“下学期你们就会看到在科学书的章节上有讲...”或者“努力学习,高中阶段就能在实验室里做这类实验的升级版”。无疑教师的这些话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只是是简单的一提,但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目标教学的中心点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对于小学科学课程来说,因为其开设基本仅在小学阶段,与初高中的数理化均有较大的联系,为此,科学的教学模式要逐渐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结合多学科特色,制定教学的融合模式,探求创新教学模式。根据新课改要求,教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而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正在慢慢走进大家的视野,一场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革命正在悄然发生,这一场教育的变革,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一)保护并启迪学生能力
从创新教育发展脚步来看,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创新教育已经走进校园,这种创新教育不再是狭义的“小发明小创造教育”。主要是保护和启迪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意识,养成勤动手、敢实践的好习惯。在学习生活中,创新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不懈的探索精神以及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为今后达到更高层次的创造能力打下基础。此外,科学实践活动不宜开展过多与课本无关的内容,不管是课外小组,还是与其类似的活动,都要与书本内容产生紧密联系。小学科学的教学要以科学实践为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实践课程穿插其中,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探求科学实验活动的新模式,结合当下互联网应用技术,将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出来,也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抓住学生的探索之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导出来的学生,其拥有的能力严重匮乏,科技动手能力普遍较差,思维模式不知变通,思维定势太过于严谨,过于尊崇权威,不敢有自己的创新想法。小学科学已经不能局限于日常的课程教学,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兴趣方向的学生开设拓展课程和活动,像“航天小发明”、“爱心科学制造活动”通过采取一些创新的比赛和活动,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把内容与教学融合代入课堂,引领学生的科学探索之心。有的学生不愿意上科学课,也有的学生上课就是模仿课本实验,生搬硬套,毫无疑问这是不会有好的科学结果的,带来的除了生硬的科学纸面成绩并无其他。因此,对于小学科学的教学来说,教师要学会抓住学生的科学探索之心,从一个小目标到下一个科学大目标,不断鼓励中推动教学的进步,以创新发展的眼光展开教学,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爱上科学,爱上探索。
总结
除了上述的科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师还可以更新更多的教学形式,加强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综上所述,小学科学的学习是孩子今后众多学科的学习基础,也是学生科学探究的源泉。作为教师,小学科学的教学要敢于创新、适时变通,抓住小学生兴趣点,将科学的学习培养成学生日常的一种兴趣,更新教学方法学会与时俱进,面对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及时作出科学的教学规划,最终让学生在兴趣中快乐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何苗.基于课程目标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8):73-74.
[2]李晖.论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J].教育现代化,2018,5(29):373-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