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 白明标
[导读] 借势潜移默化地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故而,教师应不断努力提高课堂习作教学质量,探究其科学合理的有效途径。
        摘 要:在小学阶段,课堂教学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语文学科而言,习作是教学中的关键一环,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吸收后的输出途径,因此应对这一教学部分加以重视。对习作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叙述能力与思维方式,还可借势潜移默化地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故而,教师应不断努力提高课堂习作教学质量,探究其科学合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学质量;有效提高
引言
俗语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仿佛一张白纸,正是培养素质与能力的基础阶段,语文作为一个有着人文性、基础性与工具性的重要学科在这一阶段的培养中必不可少,而习作水平的高低则是语文学习效果最直观的表达,因此在最新教育大纲改革中,对这一方面提出要求,不仅要做到能力的培养,即语文听说读写多方面的发展,也要做到素质上的教育,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全方位人才的要求,毕竟对于现在这样一个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高速发展时代来说,习作已经成为一项必备功能。而对于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习作的培养,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1将习作立足于实践生活
习作是学生对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素材的输出,而习作素材往往来自于真实的生活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艺术加工,因此,要想使学生写出优秀的真正言之有物有情感的习作,就要重视对生活的观察,“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教师不能只把眼光局限于课本,而也要注目于生活,使学生真情实感地学习习作。
首先在教导学生进行习作时,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先进行基础的实物描写练习,走进生活去仔细观察。在习作之前,可以先给学生定下一个大致的方向,如在春天就可以进行对春景的描写,娇嫩的花蕾、潺潺的小溪、翠绿的小草等万物皆可为素材。但写作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层层递进的有层次地观察,例如描写公园时,要先进行整体领略概览,了解到公园中有什么景色,这些景色又具体表现出怎样的姿态,对于不同的景色,学生会有不同的印象,如假山的俊秀,小溪的清澈,花草树木的繁盛,有了整体印象之后,再分清主次,找到描写的中心素材,进行多方面立体化的观察,如描写繁花的秀美,就可以从花朵的颜色、花瓣的层叠或者幽幽的花香这些特点来描写,而在进行描写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表达,即不能将素材“大锅烩”,要有条有理,逻辑清晰,描写一朵花的绽放时可以采用时间顺序,从含苞待放慢慢写到花的绽放,若描写的是一座巍峨的山峰,可采用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由大及小,远看是什么样的形态,近看又有怎样的景色,层层递进地进行渲染烘托。教师要对不同的习作素材进行不同的知识点讲授,并尽力贴近生活,这一阶段的学生也更易接受,吸引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其次,培养学生的叙事逻辑能力也是小学语文课堂习作教育中的重要部分。

对于叙事习作,首要做到逻辑清晰,有头有尾,而后是对叙事的感悟,是感动还是吸取教训亦或这件事对成长有何影响。教师可在这一方面的教学中采用看图写作法,图片不宜过多,讲述一个连贯的故事以四张最佳,在图片中表现出生活化的情景故事,使学生更有融入感与体验感,唤起学生的共鸣共情。如以母爱为主题,可采用孩子生病,母亲细心呵护,焦急送孩子去医院这样的一组图片,在写作之前,教师可用这样的图片唤醒学生的记忆,学生可就类似事情踊跃发言进行交流,而后仔细思考要写的叙事素材的开端、铺垫、高潮与结尾,做到发展合理逻辑清晰。在这样的引导教学中,使用学生们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有亲身经历的事情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加真情实感,有了习作的兴趣,大幅度提高了习作的质量。
2注重学生反馈 进行教学反思
在完成一堂习作教学课之后,无论课的好坏,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效果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如果这节课效果很好,思考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反响不佳,思考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与总结中,精益求精,改掉教学缺陷,发扬教学长处,从而使教学效果愈来愈好。比如在课堂上运用看图写作法之后,从学生的习作水平来看,良莠不齐,看出此次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想状态,此时就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复盘思考哪里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可能是图片叙述的事情有的学生没有切身感受,于是难以产生共鸣,写出的习作便空泛而谈,一方面可能是在学生交流环节没有做到深入的探讨,所以描写都浮于表面没有真实的情感的碰撞。有了这些反思,就要优化上课内容与流程,不断对细节方面进行修改,争取让学生对于所写素材产生共鸣,并且在学生交流时间进行一定的深度引导,挖掘素材更深层次的情感。这样进行教学反思后,不但优化了课堂习作教学的过程,也使课堂效果更好,学生的习作能力也可以稳步提高。总而言之,提高低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努力,教师要不断优化课程结构设计,不断更新可利用的写作素材启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可用的科学合理的写作方法,学生则要发扬自主学习性,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真善美,应用到习作中,将习作与生活结合起来。
结语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石,而小学阶段是人一生教育的起点,是启蒙阶段,语文又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石,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习作是学生对自己思想的输出,体现了一个人的思维模式,那么在这样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师如何秉承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将素质与能力的教育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身上,会是每一位教师不断上下求索的漫长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46)
[2] 汪珊珊.随文练笔是提高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0(01)
[3] 张小燕.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亚太教育. 2019(04)
[4] 王宁.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透视和反思[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