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模式,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又如何恰当利用多媒体来使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使学生主动的获取语文知识呢?基于此点,从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精彩
正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而且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本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应该是帮助教师的工具,是促进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不应该成为教师上课时的负担。如果课堂中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那么这个辅助工具就会成为课堂上的“绊脚石”。鉴于如此,怎样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作用的最大化呢?
(一)多媒体的使用要随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而定
多媒体能带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它可以使很多文字变成了图片、动画等学生喜爱的形式,使学生认为语文识字教学更生动有趣。但是,有时候语文课文里的情感、画面是需要学生朗读然后想象的,如果直接观看多媒体,那就剥夺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力就会退化。而且语文学科一课一文,一文一情景。因此,多媒体的使用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而定。例如:《小桥流水人家》这篇略读课文,作者是谢冰莹。本文语言优美,行文间流露着作者对家乡眷恋。课上,我先是为孩子们配乐吟诵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再了解文题的出处,来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教学时,根据教材特点,我的语言饱含深情,引领学生沉浸在浓浓的思乡情感中,使整个课堂洋溢着“热爱家乡”的气息,慢慢的孩子们读得入情入境。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家乡的美。这时,学生脑海里就会产生不同画面,每个人心中对作者所描述的家乡的美也有不同程度的感受。如果之前直接用多媒体放出来几张美丽的图片,学生的想象力就会被限制住。所以,我认为这篇文章不适合用多媒体,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想象。
相反的《鲸》这篇文章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精读文章,这是一篇说明文,有着说明文的准确与严谨。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四个方面的知识。需要注意的是鲸这种动物,学生平时不常见,让他们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就有些为难学生了,也会与作者所创作的准确严谨相悖。在教学时,我考虑到鲸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只有在海洋馆中才可以看到,所以我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法,让学生利用文本和视觉同时获取关于鲸的四方面知识。通过让学生看鲸的进化图片,了解鲸的进化过程等。在教学中学生对鲸有了深入的了解,那么在课文讲解时就会更省力,学生接受得快,老师讲起来比较容易,可谓一举两得。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要过多使用多媒体
俗话说得好“过犹不及”。如果语文老师在上每一节课时都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会伤害孩子的眼睛,还会产生很多负面的效果。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而过多的运用多媒体,会使得多媒体中的这种想象思维取代抽象思维,造成语文课程教育目的的偏离。
(三)不要让多媒体使用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负担
据调查,在授课过程中,有的老师忘记点击下一张PPT的现象;还有的教师,因讲得太投入或讲到精彩之处跳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因此,多媒体使用要重质,要恰当。
否则,既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打断老师的思路。因为语文课文内容不同,结构不同,写作特点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因此,多媒体的使用要以实际教学为主体,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促进语文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如何巧用
多媒体与学科课程有效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将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相整合,才能促进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
(一)巧用多媒体,备好课、上好课
要想上好课,就得备好课。教师以往备课都是从文本、教参、教辅中去获得有限的文本知识,再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去设计教学流程,而对于本课知识的延伸拓展却很难达成,使教师非常苦恼,课堂教学氛围也毫无生气。有了多媒体,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参考的资料面更广,就更有抓手了,教师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变得更多元、更便捷了。
例如《荷花》一文,作者在描写荷花美丽的过程中大量的运用了儿童语言和特有感受。在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直观呈现出大量的荷花图片,其中有白荷花,粉荷花;有竞相开发的荷花;有含苞待放的荷花……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欣赏形态各异、五彩斑斓的荷花。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也能将课文的内容以声感、形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鲜明的形象,有利于他们的理解和把握,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巧用多媒体,激情导入课题
在语文教学中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够将学生们一下子吸引到课堂之中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也就乐于接受,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例如:教学《搭石》时,我先是请学生在轻松优美的乐曲声中欣赏作者刘章家乡的图片,随后教师导入并揭示课题,再播放课件,我随即说:“大家看!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此时,我们师生仿佛身临其境,孩子们也被缓缓地带入文本之中去品味文本的美!
(三)巧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精心找准教学重难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突破。反之,如果找不准教学的重难点,讲起课来便没有了抓手,也达不到知识的宽度与深度了。
如教学《白鹅》一文时,学生对于“净角”很难理解,尤其还是京剧的专业术语。我从网上找出“净角出场”的视频,在课上播放,孩子们当时就被净角出场那种气势所折服,进而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一个难点。
语文课堂教学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同时,它的“加盟”也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后的变化
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足够宽松的时空条件和心理空间。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语文阅读教学,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平台,给学生的语文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创新、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主人,从而促进了全体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鉴于多媒体是辅助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利用它能更有效地帮助教师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更直观、更直接、更效地体验知识的生成,自然而然得到思维的发展。因此,它将成为我今后长期实践和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