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引领 情境化教学的读写课实践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麦舒丽
[导读] 本文从一线教师的角度,以一节读写课为实例,谈论了如何在读写课上落实主题情境化教学。
        【摘要】以主题为引领,情境化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具有真实交流意义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本文从一线教师的角度,以一节读写课为实例,谈论了如何在读写课上落实主题情境化教学。

        【关键词】主题引领;情境教学;读写课

         新课标要求以主题为引领,使英语课程情境化,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2018),因此英语课程应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游海燕,2019)。作为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读写课能提升学生文本理解、应用、分析和再创能力,因此读写课教学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主题为引领,将读写课与学生实际生活体验联系起来,能激活学生内在驱动力;而情境化教学不仅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还能让晦涩深奥的读写课变得生动有趣,提升学生的兴趣。笔者将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阐述在小学英语读写课中如何进行以主题为引领的情境化教学。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PEP四年级下册Unit 3 B Read and write(图1),本单元学习天气的单词与问答句,要求学生能谈论天气。本课时第一个板块讲述John’s dad寄给John的明信片,要求学生根据正文回答问题,这是本课的难点;第二个板块是看图回答“Is it sunny?”,再根据实际的天气回答“Is it windy?”,教学重点是书写句子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图1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准确理解短文并回答问题,能够正确书写英语句子。
         2.人文意识:了解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和活动的差异、谈论天气的交际功能。
         3.社交技能:了解明信片的社交功能,借鉴文中明信片的内容和格式,学生能按当地风俗设计明信片。
         二、教学活动设计
    (一)情境创建
         通过free talk谈论天气,以sing about weather、say about weather来复习天气有关的词汇;接着从当地天气过渡到课文小朋友的family所在地区的天气,通过问答句“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 Can I/he...? Is it cold in ...?”,唤醒学生脑海里类似本课核心句式的知识储备;最后以John的family图片提问“Where is John’s dad?”,从主情境图自然导入本课情境和主题——John’s dad在悉尼并寄明信片给John。


         (二)意义建构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核心,笔者通过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等环节引导学生理解语篇,布置了设计给John的明信片的课后延伸任务,将课文主题与学生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实现读写课的主题情境教学。
         (1)Pre-reading
    引导学生读文本前观察明信片,看图回答“Where is John’s dad? What is he doing?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here? ”让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刺激抽象思考,呈现本课的语篇背景——John’s dad在悉尼寄明信片给John介绍当地的天气和活动,让晦涩的reading可视化和浅显化。
         (2)While-reading
    在1st reading中以3W(Where, Weather, What)提问法引导学生通过scanning和skimming的方法找到文本的核心要素,同时穿插明信片格式和内容介绍来解构文本,让学生在“明信片”的主题引领下,全面理解课文。在2nd reading中,要求学生精读并回答问题,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准确解读,更好地掌握本课时的核心句型。
         (3)Post-reading
         笔者将语篇情境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以John的名义给John’s dad回复明信片(见图2),借此渗透明信片的社交功能,让读写课具有现实交流的意义。
         图2
         (三)课后——活动延伸与成果展示
         英语学习要求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教育部,2011),因此笔者引导学生参考课文,课后设计给John的明信片,介绍当地天气和活动,根据学生反馈的作业(图3),本次读写课教学完成了最初设定的人文意识、社交技能目标。
         
         图3
         三、总结反思
         语言的学习与运用要基于真实的语境才能被学生真切感知,其教学是通过有主题意义的语篇学习来实现的(游海燕,2019)。通过情境导入、意义构建的课堂活动和课外延伸任务来构建主题情景化教学的读写课,实现情景化的主题教学,活化了晦涩难懂的读写课,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应用和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游海燕. 2019. 主题意义探究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J〕. 中小学外语教学,(42):14-20.
        3.教育部. 201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