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王萍
[导读] 在国家愈加重视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具有了新的使命。
        摘要:在国家愈加重视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具有了新的使命。自2016年新编订的《道德与法治》代替了以往的旧教材,广大学者为应对新变化、新挑战,开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细化研究,特别是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本文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对策研究
引言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后,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绝佳阶段,思想意识方面都在不断的走向成熟,这一个阶段的课程教学当中应当有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加入其中,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人格。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当中就是强调了这一点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整个授课当中为学生做好正确的引导和灌输。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情分析
当学生从小学步入初中后,整个初中阶段都将进行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学习,但是由于这门课程有别于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并不是作为主要的考试科目进行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相对没有那么严格,因此学生也难免会对与这门课程的学习存在着懈怠心理。而对于这门课程的内容来说,学习内容相对简单,容易学习,学生上课以放松的心态听课,并没有认真地进行学习,学生存在着这样的心态就导致教师上课时讲授的知识,学生并没有很好的吸收,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对于刚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从身体到思维都开始快速发展,是整个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学生面对陌生的环境,难免会产生彷徨、害怕等心理。而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使学生快速融入新的环境,与新同学更加友好、和谐的相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而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度过了刚刚进入初中的迷茫期,有了一定的理性,能够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分析,而这门课程也跟随着学生的进步加深难度,开始为学生进行法律法制的教导。
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缺乏主导
说到初中的道德和法治课程教学,很多教师心中并没有制定出一个明确的授课目标,授课的过程当中虽然大多视情况都是教师在课堂上主导整个教学,但是实质上由于缺乏教学目标的支持,教师上课常常体现出杂乱无章的感觉,学生因为抓不住教师授课重点而出现“跑毛”的情况,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吸收课堂当中所学习到的知识,也会显得教师上课没有吸引力,缺乏正确的引导,教师缺乏主导地位就很难带动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
(二)教学方法单一
陶行知先生曾说:“要有好的学校,先要有好的教师。”[2]。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教师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现今的思政课课堂要进行创新、教师教学要用心。据调查所知,被调研学校的大部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需要革新。一是课上教学方法落后。大部分教师课堂上主要采取口头讲述、满堂灌、填充式的教学方法,这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导致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低下,难于入脑入心,效果不理想。二是课后学习方式单一。

课后主要让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强调把理论记住,并不重视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经改编之后,注入了很多情境故事,教材内容也逐渐趋于生活化,但是还是有一部分的理论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更好的将浅显易懂的情境故事升华至理论层面,探究其教育本质。总之,教学仍停留在传递与记背知识层面,而没有深入到素质,人格提升,塑造层面。
(三)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学习兴致不高
道德和法治教学说到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理论性的讲解为主的,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课堂教学更加偏向于说理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但是同时在这样的课堂当中教师很容易将自己的想法带入课堂,这就很容易会造成学生理解内容的不客观,甚至有的学生因为观念不一致还会和教师之间发生一定的冲突,再加上课程内容的限制,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的传授课本内容,学生觉得无趣就会很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学生兴趣丧失就会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涨,进而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
三、翻转课堂应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来调整教学的语言和情绪,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与学生进行互动。同时,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并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例如:如何实现主动学习、学习的目标和重要性是什么等,让学生通过翻转课堂的平台进行相互交流。教师利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将课本的知识进行深化,并在交流平台上掌握不同学生的想法和学习态度,以便于今后的课程教学采取有效的措施。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家长交流,向家长介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治素养,将道德与法治知识渗透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采取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加主动,从而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法制讲座,邀请法制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向学生普及法制知识以及讲述现实案例,在讲座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教师也应该渗透这门课程的知识。比如,设立“法制知识一角”,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这门课程贯穿到学生的校园生活中。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还能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也应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要性,了解课堂学习对学生今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不断创新模式,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利用分组讨论或翻转课堂的方式,来提升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洪林.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67-68.
[2]骆云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3]谢文旭.新时代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4):35-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