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本人手,实现农村地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王亮友
[导读] 解读文本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有效实施阅读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
        摘要:解读文本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有效实施阅读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在实施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作者视角、编者视角以及儿童视角入手,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解读文本;解读策略
文本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依据,解读文本是教师实施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途径。所谓的解读文本是指在实施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阅读、分析和研究,使学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形成自身独特的感知。由此可以看出,解读文本,不仅可以将阅读权利还给学生们,还可以使学生建构对文本内涵的深刻理解,如此便于提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我们要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呢?
一、从作者视角解读,体会文本情感
文本是作者借助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载体。文本中往往承载着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而且,文本内容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自身的人生经历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实施阅读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以作者为视角,引导学生们解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借此探寻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为例,这篇文章是以回忆形式书写的,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描述发生在自己与母亲身上的事情,展现了母亲对自己浓浓的爱。文章有着极强的时代性。尽管高年级的小学生长期地经历了阅读活动,积累了阅读经验。但是,在理解这篇文章,尤其是文章情感的时候,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们解读文本,我在实施教学的时候,采取故事讲述的方式,为学生们展现了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同时,此部分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在父母远离家乡,外出打工之际,他们会产生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基于此,我鼓励学生们回忆发生在自己与母亲身上的故事,尤其母亲每次外出回来与自己的相处情况,从而建立积极情感,带着此种情感走进文本,为实现与作者情感共鸣打下坚实基础。
二、从编者角度解读,确定阅读目标
阅读目标是教师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活动需要完成的任务。其在整个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起着指导、检测、评价等作用。所以,提升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提前设定好阅读目标。教材中的文本是教材编写人员选择的,设定阅读目标,离不开编写者的意图。

所以,我在组织阅读教学之前,会从编写者角度入手,分析编写意图,设定阅读目标。
一般情况下,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编写者意图是体现在单元导语上的。所以,我会解读单元导语。如四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该单元导语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而且,该单元选择了《观潮》、《走月亮》等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所以,通过解读编写者的意图,我在组织该单元教学之前,设计了如此阅读教学目标:边阅读边想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和神奇;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主动地与他人交流自然美景。如此设定的目标,为学生们指出了学习本单元的方向,便于学生们以自然美景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文本,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此外,课后练习题也可以体现出编写者的意图。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这篇文章有三个必做练习题和一个选做练习题,基于此,在实施教学的时候,我为学生们设计了如此阅读目标:有感情地朗读文本;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之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祖国山河之情;掌握作者的语言特点,体会语言魅力;联系自身实际,自主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色。
三、从儿童视角解读,遵循认知规律
学生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解读文本的目的是驱动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深刻理解文本内涵,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小学生的年龄在6—12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积累了生活经验,有了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也有个性的表达方式。所以,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立足小学生的特点,从儿童视角入手,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使他们联系自身经验,寻找文本中的儿童世界,体验儿童生活,从而获取阅读乐趣,建立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将相和》为例,这篇文章具有故事性,通过描述廉颇和蔺相如身上发生的事情中,展现了他们身上的美好品质。而且,故事按照不和到和的顺序进行描写,逻辑清晰。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因为农村地区的学生,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很容易与其他学生发生矛盾,经历从和到不和再到和的过程。因此,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我立足儿童视角,驱动学生们分析故事的发展脉络,以及展现的内涵。
总而言之,在实施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立足作者视角、编写者视角以及儿童视角,采取不同的策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使学生受到明确阅读目标的驱动,深入体会作者情感,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彦玲.浅谈从多维视角解读文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4):82.
[2]黄燕.小学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文本解读意识[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0):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