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培智语文课堂中渗透康复教学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王华英
[导读] 21世纪是一个尊重人权的时代。社会成员享有基本的生活和教育权利。

        摘要:21世纪是一个尊重人权的时代。社会成员享有基本的生活和教育权利。以人为本已成为现代特殊教育的基本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入学率不断提高,接受特殊教学的残疾儿童的数量有所增加,为了实现了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方案,有必要满足儿童的教育和康复需求。
        关键词:培智教育;康复教学;生活语文
       
        培智学校不断发展智力及相关的发展障碍,生理、心理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但发展点低,发展速度慢,发展水平低。智力障碍学生在知觉、注意力、记忆、思维、情感、语言、意志、个性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存在缺陷。同时,每个特殊学生的智力水平也不尽相同、生长环境不同,因此教育和培训是不同的。教育康复作为一种特殊儿童需要在终身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教学方式,社会的现实状况迫使培智语文课堂对康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培智语文课堂及康复教学的内涵
        1.培智语文课堂
        培智学校与“辅读学校”具有相同的性质、目的、任务和教学内容,但这些学校只使用积极角度的名字,不将学生的残疾所提及,这很容易被家长和社会接受。培智学校的课程包括普通课程和选修课程,包括生活语言、生活数学、生活适应、专业技能、音乐和锻炼。
        培智学校是各省、市弱智儿童的特殊学校,也是弱智儿童的教育形式之一。智力课程语言、数学、常识、音乐、体育、美学、本次培训的目的是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对弱智儿童进行教育、教学和训练。为了弥补他们在智力和行为上的缺陷,我们应该培养他们成为适应社会生活和自力更生的劳动者。
        其中,语文课程的定义是以学生的生活需要为中心,以课程内容为核心组织起来,具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民族语言。
        加强对智力障碍学生语言特点的听力能力训练,掌握知识,进行交流,弥补缺陷,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为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奠定基础适应社会。
        语文生活课以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为特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弥补学生的缺陷,培养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把学生的生活作为生活的基础,适应学生的基本生活,要求学生同时适应社会。
        2.教育康复
        教育康复是残疾儿童全面康复,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其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包括智力能力、日常生活操作能力、专业能力和心理能力。残疾儿童是首要目标。
        中国不仅建立了残疾儿童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同时也为残疾人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第二层次可以包括专门机构,如学校、班级、中心等,也可以是普通教育机构、社区机构、家庭机构、集体机构或个人。康复教学可以与普通教学方法并行实施。考虑到智力障碍学生的特殊性,使用适当的特殊方法。学习的动机来自残疾人、家庭、教师和社会,从而确保智力障碍学生的最佳发挥,尽可能多地参与社会生活。
        教育康复是在教育学学校的教育活动中,运用教育手段和方法,提高弱智儿童的素质和能力,恢复身心功能的训练,它包括教育康复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效果四个方面。


        考察了教育康复目标的存在性、目标的合理性、目标的实现情况。教育康复的内容包括运动、感知与认知、语言与交流、情感与行为四个能力领域。教育康复方法包括五种训练方法的运用,包括模仿、练习反馈、多感觉练习、任务分析和游戏训练。
        二、在培智语文课堂中渗透康复教学的方法
        1.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发音器官训练,进行语言康复教学
        智力残疾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语音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发音,掌握发音技巧,建立良好的发音习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基础,使他们能说得一字不差。清晰通俗的方式,单独的语音学习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对教学失去信心。因此,在实践中可以提供全面、多样化的语音训练。
        2.重视教育中情感形成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一般来说,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较低。而和谐的音律和音乐能有效地解决人们不自觉关注的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整合和转化,使学生接受语言训练,熟悉语言的非知识方面和写作的人文精神。
        3.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康复教学
        培智语文教材的内容大多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结合了识字教育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既结合了对字母的识别,又锻炼了学生的识别能力。
        在识字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所能看到的感人的事物,把学生从客体读到人物。例如,在老师上课前,尽可能多地收集教具的名称和日常生活项目,并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真实的东西。
        4.在朗读教学中渗透康复教学
        朗读是一门语言艺术,它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是发展语言,培养语言意识和情感的有效途径。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语言,朗读是为残疾学生提供语言康复的好方法。智力残疾儿童的心理发展比正常儿童慢,语言理解和表达也慢。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对眼睛、嘴唇、耳朵和眼睛都有协同作用。大脑的训练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是他们说好话的基础。
        提高对精神病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观察和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适应社会生活和开展活动的最基本、最简单的技能。为社会的整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总之,语文文化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学习,康复训练也不是单一的训练方式。有机的整合、互动和渗透,不仅丰富和丰富了智能教学的内容,而且使康复训练的效率加倍提高。确保智力障碍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丽. 浅谈如何在培智语文课堂中渗透康复教学[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 000(028):148.
        [2]周伊雯. 浅谈陶行知思想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J]. 好家长, 2018(57).
        作者:王华英,女,1979.05,汉族,山东荣成人,就职于山东省荣成市特殊教育学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