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万忠
[导读] 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意义,然后对其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核心素养理念逐渐被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生活事件,将更多实际生活内容引入到课堂中,通过生活化教学让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意义,然后对其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导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一门比较重要的素质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升学生法律意识意义重大。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很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比较单调和随意,学生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核心素养理念引入到课堂,道德与法治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教师还需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到课堂中,通过生活化教学更好的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意义显著,具体包括:其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任何一科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教学质量也能得到锻炼与提升。引入生活化教学后,课堂更加丰富有趣,学生参与积极性也会随着提升[1]。其二,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想要开展生活化教学,就需要更加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更多,学习效率和积极性也会更高,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2.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1挖掘生活事件,结合核心素养相关内容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更加重视教学目标的设置[2]。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首先需要认真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与生活事件,然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补充相应的生活事件,最后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结合学科特点与生活化教学特点,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可行性,同时也能更好的满足学生需求,让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时候,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并且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参与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性与自我保护能力。此外,还需要将生活事件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通过生活事件,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


例如,在“拉拉手,交朋友”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内容,包括现实中学生交朋友的场景与方式等等,然后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也就是让学生理解友谊的真谛,从而学会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建立友谊。最后,将教学目标设计为“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友谊,从而掌握友谊的真谛;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白与同学友好相处的道理,从而学会结交朋友,维护友谊;懂得一些人际交往关系的方式与技巧,学会宽容诚信”等。
2.2生活场景再现,结合核心素养相关内容做好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做好课堂导入也是非常重要的[3]。因此,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场景再现的方式,做好课堂导入,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上学的过程录下来,然后发给教师,教师再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让学生共同来分析这些行为对或者不对,并且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换成自己,面对相同的情况,应该怎么去面对。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进入课堂,从而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的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与安全意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也能随之提升。
2.3设计模拟活动,结合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交流互动
在新课程改革中,已经明确提出学生在课堂中具备主体地位,所以,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模拟活动,让学生有很多实践机会,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更好的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法律素养。一般来说,教师设计模拟活动的时候,可以采取小记者采访、故事演讲、法庭辩论、角色扮演、小品模拟、民主竞选等多种方式,让课堂更具趣味性。
例如,在“低碳生活每一天”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生活化的模拟场景,类似“小明与爸爸妈妈的一天”,然后让班上的学生分别来扮演小明、小明的家人以及在这一天当中可能碰到的人,再设计各种事件,类似“出行”(选择出行方式)、“吃饭”、“平时用电用水情况”等,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问题,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为什么要低碳生活等。
3.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充分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挖掘生活事件,结合核心素养相关内容设置教学目标;生活场景再现,结合核心素养相关内容做好课堂导入;设计模拟活动,结合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交流互动等方式,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寇学利.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 新课程(教研版), 2019, 014(004):86.
[2]董萍. 例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指向核心素养的生活化教学[J]. 教育观察(上旬), 2019, 008(004):122.
[3]聂明江.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研究[J]. 赤子, 2018, 030(030):2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