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辩证法的思维方式要抓住事物的核心基础,从而破解难题。因而,在人类千百年来的发展历史上,辩证思维方式被成功地进化和保留了下来,并被列举为一种高级的思考问题方式。从它思维模式的角度来看,它要求人们站在事物正反两方,以全面、客观的态度来思考和批判,而不是单纯依据主客观因素和情感态度。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带领学生尝试以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学习语文课文内容。因此,如何将辩证法的思维方式融入教学内容,是当前众多一线高中教师尚未能解决的棘手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来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辩证思维;高中语文;课题教学
一、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
辩证思维的理论观点讲求,要从全面、客观的角度分析事物的本质。因此,一切断章取义、从片面角度解释问题的回答,最终都是不可取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理解学习时,应当引导学生力求思考程度和范围上的全面和综合性,切勿狭小、偏执。以文言文阅读理解为例,由于古文中人物元素较多,阅读理解分析会涉及到对主要任务性格命运走向的分析判断。这时,学生在对个人观点进行总结和陈述的过程中,就一定要做到全面整体地看待问题,不可只看文章某个片段,或只听个别人的讲述。
以《鸿门宴》为例,市面上大多数参考书上的讲解内容都对项羽和刘邦这两位英雄人物角色持有一边倒的明显倾向性评价。因此,有些教师受到参考资料和历史文献的影响,也对项羽和刘邦两个人物角色持一正一反角色分派观点。教师认为项羽是一个领兵无方、鲁莽无知,不能够做到礼贤下士的粗人,从而认为项羽乌江自刎是咎由自取,过分矮化了这位少年英雄的气概和形象;
另一方面,又独独将刘邦的形象过分拔高,认为他机智过人、知人善任,对其大加赞赏。如果教师带领学生拓展一下课外阅读,就会知道历史上有记载刘邦在出逃时为了活命,曾经三次将自己的亲生骨肉踢下马车,多亏衷心的将领救护才保住性命。况且。项羽虽然刚直鲁莽,但行动中却不乏有勇有谋的一面, “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乌江畔边别虞姬,放归乌骓马,一曲霸王别姬被千古传唱,英雄美名无人不赞颂。可见,我们作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避免偏激和单一。
二、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
从运动的角度来看,世界无时无刻不处于互相交流和沟通之中。人是群体生物,因此我们看待和考虑一件事情,不能将它分离割裂出社会群体,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全文开篇“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句子就奠定了悲剧的基调,与分离的结局像应和,让世人感喟不已。
许多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以现代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认为主人公的做法太过于极端,其实他们还有很多路可以走。
为了试验学生的想法在主人公生活的时代下有没有可行性,笔者要求老师带领学生为焦仲卿、刘兰芝重新设计人生。学生改写后结局主要有以下三种:
1.焦仲卿娶刘兰芝为妻,两人远离焦母,过着和和美美的生活。
2.刘兰芝回到娘家后,焦母感念刘兰芝的贤惠孝顺,又重新迎娶她进门 。
3.焦、刘二人各自遵从父母之命,各自嫁娶,有了自己的人生。
从学生设想的三个结局来看,还是过于理想化。不能实现的原因在于,无论哪一个结局,达成结局的人物和事件因素都与主人公生活的时代不符,过饭脱节,因此只能是美好的幻想。从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焦、刘二人生活的时代是封建家长掌握子女辈绝对命运主动权。在那个时代,焦仲卿和刘兰芝要追求自由的爱情是不可能的,他们唯一能主宰的只有自己的命。通过这篇古文阅读理解,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在开阔思维发挥想象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主人公所处的时代局限性,学会把事件聚合串联起来看问题是很重要的。
三、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是自然发展恒久不变的规律。这也告诉我们,要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用固定、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在《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中,烛之武之所以能够仅凭区区口舌之利,就挥退千万虎狼之师。他能够成功的一个必然因素是:烛之武抓住了两国交战后所造成的局势变化,即如果秦国帮助晋国攻打郑国,那么结果是损耗了秦国的兵力,而晋国并吞了郑国原先的土地城池,导致 “邻之厚,君之薄也”。晋国如果强大了,相对秦国的实力就被削弱,那么有一日秦国也会成为晋国觊觎的目标。可以看出,烛之武是通过运用动态地分析攻打郑国前后秦国实力强弱变化,成功地让秦国放弃了帮助晋国攻打郑国。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探清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使学生对事物能做岀准确的判断。
结语
结合全文来看,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去思考的解决问题将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在此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事物正反两方面,以发展、全面的态度思考和判断问题。对于辩证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只有教师持之以恒,学生才能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杨玉华.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引导型课堂的策略[J].学周刊,2020(17):75-76.
[2]王平.谈如何解决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难题[J].才智,2020(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