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李雪梅
[导读] 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如何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摘要:目前学生的学习任务重,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面对这种问题班主任就要寻找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班主任要仔细观察班级中的学生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状态,以此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投入到学习中,这也是目前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如何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班主任不仅仅是学生在学校期间最亲密的师长,更负有协调各学科教师推进学科教学任务的责任,因此班主任可以从更多方面来观察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人选。从综合情况上看,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并不高,充分体现在教师不能及时洞察学生本身存在的矛盾心理,如想获得奖金、荣誉,但是却懒于付出行动,有时教师即使观察出学生的心理活动情况出现异样,也因为心理辅导能力的限制没能采取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提起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一、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被更多的人所重视,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不断出现,使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发生改变。目前的小学生教育中,要求不仅是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而在德育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对班主任工作内容的丰富,可以使班主任工作质量得到提升。
二、小学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
从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教育的重视程度上分析,应该尽量按照每4000到5000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要求来制定制度。但是从现有学校发展情况的客观角度上分析,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方式是行不通的,一方面小学生数量较多,招聘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会导致很多学校出现资金紧张,教师队伍压缩,不利于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并不是大学刚毕业的心理咨询人员便可以轻松胜任岗位,而是需要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积累出丰富的工作经验,至少需要3到5年。因此,心理教师队伍力量的建设并不能达到为学生单独聘请心理咨询师的标准,仍需要班主任在辅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发挥主导型作用。
三、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作为教学的引导者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在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过程中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引导,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懂的爱护同学,团队合作,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组织活动,将学生进行分组,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并观察学生分组合作的表现。同时,班主任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依据思想变化给予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学生间出现矛盾,班主任不能轻易批评学生,要了解事情的原因在利用心理教育知识引导学生,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二)班主任要关注每一个学生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采用融入的教学方式,虽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得不明显,却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首先要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不能有任何的忽视。在之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会出现一定的侧重方向,其认为班级中表现最差的学生往往是心理问题最严重的学生,这就使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中只集中关注这些学生。但实际情况却是,不论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课堂的表现情况如何,学生都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曾有调查显示,在一个班级中表现得越是平静、性格内向的学生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这类学生由于日常表现没有太大问题常常被班主任忽略。所以面对这种现象,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融入时要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巧妙融入心理教育
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学生心理健康也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和谐融洽的氛围是学生快乐成长,健康发展的基础。作为小学生班主任,教师对学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享受班级氛围,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教师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合理制定班级制度,为构建和谐班级氛围做努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对班级事务提出建议,积极采纳对全体学生有利的建议,让大家都拥护我们的班级班规,愿意遵守班级班规。为团结班级成员,教师要定期举行班级活动,活动主题可由学生投票决定,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调动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增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增强同学友谊和班级凝聚力。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方式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积极地与其他科目的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协调,这样班主任就可以从不同教师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展开分析。之后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状态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以此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这种方式下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愿意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以此让班主任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结束语
对于小学生来说,班级是学生主要的社交场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需要重视班级纪律的维护,还应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要多让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此外,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紧密联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李瑜.如何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科普童话,2019(29):41.
[2]李春红.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融入[C]..教师教育论坛(第四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45-147.
[3]戴娅.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情感读本,2019(08):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