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班主任开展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和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黎玉娇
[导读] 本文对中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简单探讨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摘要:劳动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意识,但我国关于初中生劳动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单单引起了社会的密切关注,还对班主任对初中生开展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劳动者,提高对劳动的热爱,增加学生劳动知识,提升学生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本文对中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简单探讨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劳动教育;班主任;有效策略;探讨
        一、初中生劳动教育的现状
        1.学生对劳动认识不足,家庭和学校重视度不够
        第一,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升学率,教师教学只关注学生升学考试相关学科成绩的好坏,劳动方面的情况好坏都没关系,从而不重视劳动教育课的开展,导致很多劳动课被其它学科所占用,学生无法对劳动有正确认知。第二,家长认为孩子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考大学,所以不让孩子参与任何家庭劳动,凡是为孩子都安排妥当,甚至有些愿意帮父母分担家庭劳动的孩子都被父母认为这是没出息的表现,导致学生没有机会进行劳动实际。第三,初中生只能在家庭或学校进行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学习,学校和家庭对劳动教育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对劳动认识不够充分,就算有些学生对劳动拥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但是必备的劳动技能又未能掌握。学生逐渐形成好吃懒做,让其进行劳动还不如躺着舒服,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劳动是父母的事情,自己愿意做就做,不就也没关系,学校的劳动课也就可有可无了,还不如在课堂上学习其他学科或者玩。
        2.学生缺少实践机会,劳动教育形式单一
        学校认为进行劳动教育对学生知识学习没有作用,所以没有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够充足,因此,不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和劳动能力的培养,不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又因为担心家长批评学校让孩子劳动而不敢组织劳动,导致劳动教育的形式内容都过于单一,学生不重视劳动学习,从而使得学生没有劳动意识,没有劳动技能,也不重视劳动的成果。


        二、初中生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我们从小就听说“劳动最光荣”,这体现了劳动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也是每个人成长必备的生活技能,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劳动教育也受到了教育事业的重视,它能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当中“劳”的发展,让学生成为综合素质性人才,因此,初中班主任要重视学生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劳动教育:
        1.改变劳动教育观念
        班主任是学生劳动教育的领头人,因此,班主任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明确劳动教育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大脑开发的影响,对学生设置专门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激发学生劳动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认知和观念;然后联合劳动课教师,重视劳动教育课的教学质量,明确劳动课的教学目标,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劳动实践当中去,提高学生劳动技能,让学生勇于在劳动中创新;其次让学生以及家长认识到劳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定期家访,观察学生在家的劳动情况,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让其明确劳动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从而让家长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学校和家庭都加大了劳动教育的重视,学生自然而然的也会开始反思和重视自身劳动认知情况。
        2.增加劳动教育实践
        劳动课学习是学生学习劳动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来源,因此,班主任可以寻得学校的支持,对学生劳动教育资源进行校内外有效的整合,为学生搭建劳动教育的实践平台,当劳动教育的形式多样化,不局限于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为学生劳动实践创造条件。在学校,应该为劳动课配备劳动技术所需的设备:劳动工具、器材,让学生可以在教室里就可以进行日常劳动实践,使其能够接触到日常生活相关的劳动项目,从而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除此之外,学校经济实力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建设劳动情境区,如:植物园林、饲养场,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进行植物的栽培、花草的修剪等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实际生活当中的劳动项目,将劳动付诸行动,在实际劳动中体会劳动的乐趣,感悟劳动的价值,以及收获劳动成功的喜悦,这样学校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校内的劳动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切身参与劳动,形成良好的劳动认知,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真挚情感。在校外,学校可以联合政府部门或者教育部门为学生提供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如让学生参与养殖场、农业生产、工业制作等劳动场所,为学生提供劳动体验感,让学生可以走出校园,参与更多的劳动实践。通过校内和校外的资源整合,学生参与劳动实际感受劳动的过程,培养学生在今后生活和社会当中的劳动意识,拥有必备的劳动技能,从而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
        结语:初中生劳动教育能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形成热爱劳动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其能够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初中班主任要尽自己力所能及提升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让学生能够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钱多.中学生劳动教育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4):53-54.
[2]雷月桂.浅谈中小学班主任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26):3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